【人生之钥】九个儿子原是来讨债的魔 为何又连连夭折呢?

作者:泰源整理
上代的恶业这代要还。然而,变化、新生是怎么发生的?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584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时,归安(今浙江湖州市)菱湖镇当地的首富王家发生了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意外事儿。这家主人翁从二十岁开始,接连生了九个儿子,但是,一个又一个都是顽劣蠢才。王家人虽然在教子上用心良苦,但是毫无成绩可言。心中忧伤,但是讨教无门。

乾隆间有一年大旱,稻粮无成,老百姓都饿得面黄饥瘦。富翁拿出家产赈济,救活了许多人,不过家产用光了,家业也因此中落。

过了不久,大儿子得病死了。接着二儿子也不行了。不到一年功夫,九个儿子一个连一个天折,竟然一个都没能活下来。夫妻两人哀伤悲愤之极,神情恍惚,若痴若呆。

他们家中一向供奉观音大士,儿子们死后,他们写了哀怨的告疏,在堂中佛像前焚烧。那天晚上,他们就梦见观音大士告诉他们说道:“你们以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个魔头,都是败家子。因为你家祖辈有隐恶,他们都是来败坏你的家业的。因为你积了大阴德,倾尽家财赈济贫弱,功德浩大,天帝特地下令收回这几个魔鬼,将另派文曲星降生你家,以振兴你的家业。如果你们能更加努力修善,二十年后,文曲星将在你家降生。不要埋怨不满!”

夫妇两人竟然作了同一个梦!梦见观音大士解惑。图为元人观音大士像 轴。(公有领域)

夫妇两人竟然作了同一个梦!他们从此更加念兹在兹作善事,扶危救困,生怕做得不周到。不久,妻妾几人先后都怀孕了。几年之间又得了五个儿子,个个喜读书,而且有文才,在学界很有好声誉。到了孙辈,出了王以衔、王以铻两个进士,兄弟翰林扬名朝中。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会试前,曾有一对燕子把巢筑在他家的灯笼上,太夫人见到后高兴地说:“灯上做巢,这是登科之兆。”这年春天会试揭晓,王以衔获中第二名,而其同父异母弟弟王以铻则高居榜首,即为会元。传报喜讯的人拟将泥金喜报悬挂在中柱上,太夫人急忙阻止道:“这地方留着贴状元喜报,不要占了。”等到殿试唱名毕,王以衔真的被点为状元。

王以衔这个状元得来不易。主考官左都御史窦光鼐担任浙江学使时,对当时诸生中的二王很赏识。此次会试二王兄弟俩高居一、二名,一时落第者间传出的谤言四飞。当权的大学士和珅,对窦光鼐刚直不曲从自己,甚至揭其阴私,一向怀恨于心。这时和珅听到谤议,觉得逮着机会了,便乘机进谗言,说窦光鼐曾多次出任浙江学政,来自浙江的两兄弟考生包揽一、二名,此榜必定有私。

和珅指责窦光鼎收了王以铻、王以衔的贿赂,向他俩泄露了试题,证据就是他们的试卷中,都同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

其实,窦光鼎本人从政的经验,对“民之所好好之”感触良深,在讲学中解析深刻。后来他任会元主考官时,就以“民之所好好之”命题,结果有两份卷子的论述深得其心,原来是王以铻、王以衔的答卷。这也是为何二王的答卷中都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的背景。

窦光鼐平素刚直敢言,得罪过不少人,于是附会攻击者甚众。但窦光鼐不畏人言,坚持“只论文章,何问籍贯”的主张,不肯更动。

乾隆帝受了和珅的话搅动,心中升起疑虑,下令派出礼部尚书纪晓岚等大臣对王以铻、王以衔的试卷进行复查“磨勘”,就是对考卷逐字逐句挑毛病,且降了窦光鼐的职。复查结果,第一名的王以铻被罚不准参加殿试,回乡读书。

王以衔虽然可以继续参加殿试,但是心情大受影响。因为窦师因为此事获罪,弟弟被放逐回乡,郁郁不得志的他在考场上仅以淡墨书卷,对及第不抱有奢望,草草出场。

这一年,和珅馆中的教师,也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和珅嘱咐他说:“你在殿试那天以淡墨书写考卷,可获得状元。”

当和珅拿到王以衔的淡墨考卷时,以为必是自家馆师的卷子无疑,就置于一甲中。唱名那日,乾隆帝看到这份淡墨书写的卷子感到疑惑。

这时和珅在一旁美言推荐说:“此人以淡墨书卷,能够表现出这般端庄雅洁的水准,比起浓墨者难上加倍,必定是学养深厚之士。”

乾隆帝接纳了他的意见,就把这份卷子定为状元。等到解开弥封唱名,卷子的主人竟是王以衔。皇上看着和珅厉声说道:“他被选为状元,这也是窦光鼐所为的吗?”

这时和珅紧锁双唇,连气都不敢喘。于是窦光鼐的冤情大白,蜚短流长也顿然止息。

上天谋定的事,小人乱不了;小人的算计,反而都在上天谋定中。六年后,王以衔的弟弟王以铻,受恩召入了翰林。

这样看来,这个王以衔,就是文中开头提起的观音大土说:“二十年后,文曲星将降生在你家”的文曲星了。

【小档案】王以衔(1761-1823年)字署冰,号勿庵,乾隆六十年(1795年)大魁天下,授职修撰。嘉庆五年(1800年)起,六年连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此后,连连参与考官事务,从乡试到会试。凡他主持的试事,都能平正通达,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他为人坦荡浑厚,终日无戏言,平生不论人之过,视天下人无一非君子,是世人口中的“长者”。道光元年(1821年)调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

资料来源:《坐花志果》、《香饮楼宾谈》、《清宫轶事》、《清碑传合集》,《廊潜纪闻》、《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 王皇后与永历帝感情非常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将风雨飘摇的南明苦苦撑了十六年。示意图。(公有领域)
    一个书生遭丧父之痛时,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时。后来他幸逢贵人,竟然帮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 何医生给两人病情相似的人开了同样的药,结果却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说:“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药的功效,也不在医生的技术啊。”从此闭门谢客,许多年不再谈医术了。
  • 粤语中有这样一句方言:“财来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几多,着几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说:一个人发起财来自有它的方法,无须你煞费苦心地去筹谋。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这一点道理来。
  • 成公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边建了一座茅庐,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有个穿着湿衣服的人,哭泣着走来,成公以为他是个掉落水中而爬上来的人,于是就叫他进来,准备办了酒饭,要招待他吃一顿,暖暖身子。后来这两“人”发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亲欠下巨债忧闷丧命导致家庭变故,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和母亲被骗入“瘦马家”,等待她的是养肥后被出售的命运。直到“买主”来“挑货”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对艰苦余生,她怎样选择?屈从偷生?还是“宁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贪不取、一尘不染的人,对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请看本文讲的两个这样的故事。
  • 乱世中,有人看似强盗,却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却是真正的强盗。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王猷定说:“古往今来,因为琵琶弹得好而闻名于世的人多了,可没有一个人能与汤(应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没有至性,情感就不会深入专一,那怎么能流传后世呢?”汤应曾弹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 清朝未年时,武昌事发,北京大乱。书生吕居翰家住北京,请求母亲去避乱,他的母亲说:“人心瓦解,清室固亡。但是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假如革命军是救民的,就不用避;假如是害民的,到哪里也不能幸免。皇宫里,京师内都还算安静,我们家又穷,没有必要去匆忙避乱。”吕生也就顺从了母亲的意思,后来乱兵来打劫,吕生怎样在乱世中保住一家人和邻人的平安又缔结了良缘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