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美女故事】

【名作故事】独留青塚向黄昏 杜甫咏王昭君故事

作者:踏雪飞鸿
明妃 王昭君
钟灵毓秀出佳人,浩然悲壮一往中;昭君出塞靖胡地,美人岂异英雄种!图为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明妃出塞》。(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50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王昭君(王嫱,字昭君)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称王明君,是因为后代避晋朝皇帝司马昭之讳而改称。唐代诗圣杜甫诗篇中有写“明妃”的《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被称为咏王昭君的绝唱。杜甫访明妃村,遥想出塞和亲的王昭君,跨越一二千年,“独留青塚向黄昏”,昭君出塞和亲的忠君爱国、坚苦卓绝,历历在目。

王昭君是西汉秭归人,出身书香之家,自幼颖悟,天生丽质,诗书满腹,精通音律。在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被选进宫里。昭君美若天仙,胸中气度非凡。纤纤一女子,经群山历万壑赴朔漠,出嫁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一肩挑起汉朝和匈奴和亲大任。

《汉书》说汉宣帝时,“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从汉宣帝、元帝到西汉末年,汉朝“边城晏(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百姓)亡(无)干戈之役”。那时边境安靖,百姓牧牛牧马,生活悠哉,不用警戒不动干戈。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意为宁靖胡地、带来美好生活的王后。果然她展开胡、汉之间难得的安靖;匈奴“三世称藩”,胡、汉双方的紧张冲突停歇了一甲子,其中“永安公主”昭君和亲功不可没。诚然是柔弱胜刚强,一女当冠(领头),万夫莫敌!因此,有人将王昭君与汉代打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

王昭君在胡地育有一子二女,终老异域。她葬在出塞之地,大青山脚下的青塚(青冢)。时光荏苒,“独留青塚向黄昏”,二千年来,向人诉说着那一段曲折非凡的故事,不曾中断的故事。

杜甫诗咏昭君《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诗圣杜甫访古迹,过了荆门来到王昭君村,咏叹了王昭君春晖常在的历史故事,写下这首《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唐诗别裁》赞美“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紫台,指汉宫。省识,快速认识。怨:一作愁。曲中,完全切中。)

在这首律诗中,杜甫变换时空观点,从当下造访明妃的生长地,回溯她为国献身,和亲匈奴赴朔漠的一生;续而点出她从深宫被选出往赴朔漠的幽微,再回到当下与自身的处境遭遇合拍抒怀。时空交织,情景相映,人我交融。本诗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展开明君的出生地,诗卷中山势的雄伟、气势的豪迈,宛然衬托出王昭君一生的人格与精神高度。

【读诗】
一路千山万壑逶迤不断直奔荆门,这里还遗留着明妃生长的山村。
她一别汉宫嫁到荒漠北地的匈奴国,播种宁靖胡地的种子;
她别离人间,独留下青塚向黄昏,诉说着她的和亲带来的和平史迹。
汉元帝让画工画出后宫美女图以便认识花容,贪财画工索贿不得,花容留瑕,造成昭君不见君面的遗憾;
和亲老死胡地,昭君抱憾之魂归来,环佩微响宛然似月夜的叹息。
长久以来,昭君的琵琶曲只能弹奏胡音,啊!那一腔感伤不平完全切中历史的传说。

【诗情时空】 杜甫作《咏怀古迹》的创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古代英雄将相、才士佳人的古迹,对于王昭君这位国色巾帼也深表崇敬,从而写下了《咏怀古迹 其三》咏明妃王昭君。诗中,杜甫借着怀古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明代王嗣奭《杜臆》说诗圣:“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指杜甫)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就说,昭君和杜甫,一个是天香国色,一个是学问满腹的国士,都遭到妒嫉,杜甫感怀他们人生的相似处,而有这篇绝唱。

杜甫怀王昭君的诗篇在浩然之气中,展现委婉曲折心曲。《围炉诗话》说:“ ‘群山万壑赴荆门 ’等语,浩然一往中,复有委婉曲折之致。”杜甫作《咏怀古迹 其三》贴切写照落雁美人的一生与精神。钟灵毓秀出佳人,浩然悲壮一往中,美人岂异于英雄!犹如青塚向黄昏,孤绝中展现天地间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南朝梁江文通(江淹)《恨赋》描写“昭君出塞”时,“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景物突变,好像感于她的离乡背井而含悲。昭君眺望“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无绝兮异域”(再也见不着汉家天子了,一生终老异域无绝期呀),不禁仰天叹息。

传说她取出琵琶,弹奏出“出塞曲”以抒发胸中愁绪。不料,从旁飞过的大雁感染了出塞曲的哀怨婉转,竟然无力振翅,而掉落地上。后人以“沉鱼落雁”说美人姿容,王昭君的“落雁”之美就是这样来的。

《明妃出塞图》局部,元人绘。(公有领域)

【名作故事】王昭君和亲

汉时明月照边关。汉元帝初登位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因为“民众困乏”上书求援。元帝下诏云中、五原郡转运二万斛的米谷相助。北边另一支匈奴的郅支单于于是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杀了汉使。这一杀郅支单于自知负了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单于越来越强大,恐怕遭袭,就引兵西走康居,结果被汉朝都护所杀。呼韩邪单于上书“不忘恩德,乡(向)慕(*汉朝)礼义,复修朝贺之礼”,并且“愿婿汉氏以自亲”,表达了想迎娶汉室公主以敦睦夙好的心愿。

年轻的元帝以边境清平为重,就想以长公主(皇帝的姊妹)赐婚单于。不料群臣一齐谏言,匈奴寡礼义难结恩义,所以高祖之世,是选美貌宫女托名公主,给予丰厚的陪嫁和金钱,使其不生疑,这样即使结婚后夫妇不睦,也无损于朝廷;若以长公主赐婚单于,万一长公主受到欺侮而遣使求救,朝廷就不能弃置不顾,一旦出兵救援反而致使双方干戈相见,反倒坏了和亲的本意。

元帝闻奏,深以为然,于是依照前朝惯例令掖庭从后宫选择美貌宫女,托名长公主,以赐匈奴。但是,赐婚的宫女,既要美丽又要情愿,方能永无后患;若以势力逼迫成婚,勉强前去往后必定导致秘密泄露,反而招致后患。在后宫要选出既美丽又自愿的宫女,此事难上加难。

这时,后宫有一个奇女子挺身而出,她明白了国家当时棘手的处境,自愿出塞和亲,解决了朝廷的困难,她就是王昭君。

当年,王昭君入了元帝的后宫,却遭遇“千金画云鬓,百万写娥眉”的陋习。当时,宫廷画工毛延寿握着一管画笔,掌握宫人前途;宫人选秀入宫后是宠是困,尽在毛上呈的美人画中。皇上看画选美临幸,因此宫人们重贿毛延寿,毛也倚仗得势而横行暴取。王昭君人品出众,又以自己天生丽质,不受迫、不施贿;毛因为贪图贿赂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画像画丑,点上“克夫痣”,使得她冷藏宫中,几年未见君面。

谁知,因为这不遇之憾,转变了她在历史上的定位。她这一纤纤美人变成和亲大使,汉家明月照西域,千古永晖。

当时元帝听了掖庭令上奏,说有宫人王嫱肯为国宣劳,自请下嫁匈奴,愿意去承受朔漠的毳帐毡裘、风霜酷寒之苦,感到惊喜。于是传旨殿中置酒,送王嫱下嫁匈奴。当他亲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徘徊),竦动左右”,惊艳她的光彩绝尘之美,此生唯一见。毛延寿说的“克夫痣”根本子虚乌有。此时,元帝动了私念想要把王昭君留在身边,但又怕失信于呼韩邪单于,也只能徒呼奈何!而那个以画技敲诈宫人、欺君瞒上的画工终也死于自己的失德,受到刑处。

呼韩邪单于见到美若天仙的昭君,异常欢喜,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是单于王后的代称),意为娶到了昭君,匈奴得以安宁。他上书效忠汉室,发愿守护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一带的安宁,杜绝盗匪贼寇的侵扰,并代代“传之无穷”。后来,元帝的年号“竟宁”,寓意永远安宁,也是由此来的。

王昭君为匈奴和汉室缔结礼义之谊,稳固匈奴对汉室的宁靖边境的允诺:“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为右日逐王。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结婚十几年后过世。代立的前阏氏之子要纳其父的遗孀王昭君为妻,这是匈奴的风俗。王昭君期盼能返回故国,“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她遵守汉朝皇帝的诏命,入境从俗。王昭君与复株絫若鞮单于,生育了二个公主。

她的芳魂葬青塚,漠北草色早凋零,青塚长年独青青。美人正气,上天垂爱!然而,西汉遭到王莽篡位的巨变,也走向衰落,独留青塚向黄昏!昭君的一生,为国放下自我之爱,佳人浩气照千古。

参注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与荆吴之间要塞。
青塚: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得此名。《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塚独青。”

资料来源:《汉书》《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昭君艳史演义》《全唐诗》
@*

─点阅【名作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