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朝换代关帝君显灵 天命不可违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怀忍忍
关羽,关羽擒将图,商喜
义薄云天的关公。明代 商喜《关羽擒将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276
【字号】    
   标签: tags: , ,

三国时代的关羽,一生义薄云天,忠义著世,从东汉以降,受到历朝历代的封号,人间处处关帝庙,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许多关公显灵的神迹流传下来。

关公显灵示天命

崇祯年间,有个姓邢的卜算人,在一关帝庙前边开店,持续十多年。明末乱世,内奸外患加上遍地饥民流窜成盗匪,社会剧变。甲申年三月初旬,卜人在庙门上写了一联:

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可谓厚矣;
内有奸,外有敌,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待之?

此话原来是左光斗(忠毅公)上奏皇上弹劾魏忠贤的话。上联讲的是关羽在历代受到皇帝多次加封,由“侯”加封至“圣”的封号。明朝崇祀关羽,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明神宗万历十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楹联中称关公为“圣天子”就是由此而来。

下联反映当时的时局,丝丝入扣,并请问护国忠义帝关公大明朝的未来。那天晚上,卜人在梦中到了关帝庙前殿,看见关帝君坐在帐中,告诉他:明朝国运已尽,天命另有所归,不多久大圣人就会到来。

卜人醒来后,告诉他人说:“我在这关帝庙边开店十余年,转眼沧海将变桑田,我不忍看见大明朝遭逢这样的剧变啊!”次日,卜人自缢于庭树上。

到了清朝时,关帝庙旁有土地公祠,人们说祭祀的白须神就是那位卜人。

敬仰关帝君  治河得神力之助

《辛庐随笔》记载:

明朝的湖州官员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是浙江乌程槐溪(今湖州吴兴)人,一生最是敬仰关帝君。潘季驯是位著名的水利专家,从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四次主持治理黄河,有出色的成绩。纪昀说:“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绩。”

潘公督导南河(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时,有二蛟为患。潘公梦见关帝君,助他神力,把二只蛟龙给斩了。二蛟的头被斩下,一个放在高家堰关帝庙中,一个藏在公家,每年在湖州毗山麓祭祀关帝君时,定会陈列出来祭祀。

当年毗山关帝庙落成之日,当地人想要撰写楹联但是作不成。忽然,一个素不识字的农夫入了座提起笔来大书“汉寿亭侯庙”五字匾,接着又写成一道楹联,云:“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农夫写成后,没有署款,就离座而去。有人追上去问他怎么得到的灵感,怎么写出来的。农夫却答说自己“不知所为”也。

据说农夫留下的书迹绝似唐朝楷书大家虞世南的书体。清朝时,那五字匾和楹联犹存庙中。当是往昔哪位敬仰关帝君忠义的书法大家借着农夫的身手,留下了衷心的赞颂!衷心敬仰神灵的人,也会得到神灵的关照!

人算不如天算

相传天启年间塑造关帝像二尊,一大、一小。当时有个卜算人很神验。熹宗心想试验他,就指着二尊关帝像,让他卜算。

卜人回答说,小尊关帝像福寿绵远,香火百倍于大者。熹宗于是将小尊关帝像弃置于正阳门左侧的一个小庙中,而把大关帝像供在宫中,要让卜人算不准。

谁知道不多久,闯王军队入宫,大关帝像毁于乱中,小关帝像真的香火日益鼎盛。

人算不如天算,人能见的时空极为有限,人为的蓄意安排扭不过天,反倒是启动了命运的按钮呢。而人世中精准的卜算者是能看到一些天命的安排结果,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为何。在高层次的高级生命看到凡界看不到的真相,层次越高知道得越周全、越全面。真正的天命、命运掌握在高层生命之手,在这个故事中的展现也很明白了。

资料来源:《楹联丛话全编》@*#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猛兽老虎能感应官员的仁政高德,老虎也能感应忠臣义士的忠魂。本文叙述一个正史上有记载,发生在明末、清初的故事。
  • 古代中医能施行外科麻醉手术,还能“换心”。扁鹊是中医学的祖师、“脉学之宗”,他是最早运用脉诊来诊治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他的换心术和起死回生医术在当代名播遐迩,得有神医之名。
  • 中华文化非常强调孝道,孝道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会和乐的基础,清朝王永彬著作《围炉夜话》中讲:“百善孝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动天,史上有许多明例。
  • 人间有平行时空称仙境,偶然开了门,偶而让人进去一睹世外桃源,在不同时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清初的仙姑洞,南朝的滕村洞穴都是这样的仙境。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前身是民间小调,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为唐宋时代的乐府诗,供宫廷或民间演唱。
  • 西汉的哲学家董仲舒写道:人们不敬畏上天,那样灾祸来时就表现的比较隐蔽,隐蔽到看不见发生的端倪,人们还以为是自然发生的。其实在我看来,现在这场疫情的发生绝不偶然,至于说老天要惩罚的是谁呢?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是无辜的吗?这个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 人们称王维是“诗佛”,赞美他的诗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禅机。王维有一颗悲悯又勇敢的心, 他写了一首《息夫人》诗,救了一家人,带给一个贫贱家庭什么不敢奢想的好结局呢?
  • 唯有超越表层的美,触及美深处的东西——不论是美德、才情,或是纯粹的善,才能对美有较完整的体悟,才能真正欣赏美。美之所以为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支撑美的多层肌理层层相扣,成就了深入人心魂之美。
  • 中唐诗人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以《游子吟》一诗千古著名。每年母亲节的时节,鲜明的孺幕之情,更是感动人,千古一心。孟郊怎么写的这首诗?这诗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图,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