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随笔】没有明天的族群

amoris 撰文、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前进泰北,辗转进入缅北山区,文明的交通工具压缩了时间与距离。然而随之而来的空间仿佛随着时光逆转,拉开了与文明世界的鸿沟。看见缅北,听见自己的心跳,陌生的异国气息拉开我全身的神经,唤醒了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灵魂……

清晨未等炊烟昇起,薄薄的冷雾和着金黄色的暖阳,缓缓地在茅草屋顶蒸发着,好像天地之间正酿着一坛好酒散发阵阵香味。贪婪地撑开每一个肺泡,享受缓慢的深呼吸。安适的感觉突然中止,我的目光被一个小孩孤伶伶的身影吸引……

这里基本水电设施不足,无法使用尖端科学仪器,具有现代医学训练及经验的医师,初到此地几乎从头摸索.。以便找出简单有效的救命方法,尤其在死亡率极高的临时医疗中心,医生仿佛救火队,每天与死神拼搏。早晨医护人员例行性地胃病患祈祷,文明世界里人类善用科技物质来掌控生命,反而疏离心灵的力量,而物质匮乏的缅北山区中直接面对的是生存的挣扎,医生明白,必须藉重精神与医药双管其下,才是根本之道。

原本挥汗如雨的我,突然感觉阳光很冷,没由来地一阵酷寒冻结了心灵与影像。疲倦的生命,不带希望的明日,孩子的母亲紧握垂悬的点滴,肩后背负着生活里不可言说的沉重,面对的却是那如风中残竹般的生命旅途。

一个原本活泼天真的孩童,因为在自家庭院玩耍,不慎引爆雷管炸毁双手,现实社会不可能发生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连年战乱的山区中。医官一脸无奈,他们明白天灾并不可怕,即使遇上雨季中的山洪爆发,也比不上一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可怕。在这儿“天灾”与“人祸”相比,的确是“人定胜天”。

太阳还未下山,傍晚已吹起冷风,一月的山区弥漫着冬天的气息。走访了一整天,晚上也不好意思用热水洗澡。假如你–知道了这片土地历经数十年的火耕及战乱;目睹了当地人为了砍柴,翻越好几座山头,长途跋涉的辛劳历程;明白洗了热水澡会令他们少煮几锅饭…,相信你一定也会选择在寒天洗冷水澡,即使当地人很乐意提供柴火……

清晨,为一位醒不来的亲友送行。准备好竹杆帆布做的担架,一群人如例行公事般地自然聚集,从他们脸上我看不出悲伤的表情。难道他们已领悟了生命?还是习惯了生离死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仰宗教也是一种精神的保险?若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否要寻求生活的保险、社会的保险?还有若我是保险公司老板,是否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时代?@
  • 信步徜佯于黄金故乡,落日开启了如梦般的回忆,乍然从捷运站二楼的玻璃帷幕外,我看见出游的一家人漫步在昏黄夕阳中,写下流金岁月的动人一刻。@
  • 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主观想法,“好奇”的感觉逐渐消逝,有一天会变得麻木不仁,就像今日的社会一切被物化了!@
  • 进入废墟就仿佛进入另一时空,它使人血液加速心跳加快,像是化身为探险家般既新奇又紧张有趣;我喜欢这种血脉贲张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感受力是平常的十倍。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