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风云人物】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宇生;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22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1月23日讯】

生平梗概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于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

元代中期,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是其中的一个。此时,罗贯中也结识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罗贯中也曾漫游出晋后在“东原”(今山东省)客居过一段时间,他是被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来。他到那里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在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材料。奠定他日后参与《水浒传》编纂创作的基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时,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期间,施耐庵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当时福建的建阳-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他的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代表著作:《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开篇,以“调寄临江仙”唱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经历了元末明初动荡的风雨,罗贯中似乎已经看透功名尘嚣,以书传杂剧来笑谈古今了。

罗贯中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扎实的新创工作,并依据正史材料,加上自己的才学和经验,写成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讲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到公元280年司马氏统一中国为止。《三国演义》以蜀为正统。书中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杰出的。有关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罗贯中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自从他把三国历史写成小说以来,文人纷纷效法,各取中国历史一段,写成各种历史小说。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

总之,《三国演义》的出现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罗贯中也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罗贯中把话本小说成功推向成熟的章回小说,被后人誉为与司马迁和关汉卿齐名的一代文豪。《三国演义》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
  • 冯如﹙公元1884–1912﹚,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的农家,排行第五。童年只读了几年书,但他天资聪颖,心灵手巧,特别喜爱制作风筝、车船等玩具。对于神话故事,他尤其向往飞天的传说故事。
  • “层楼风雨暗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这首七言绝句,道尽了辛弃疾一生的悲歌、忧愤、抑郁和哀乐。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北宋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