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画与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546
【字号】    
   标签: tags: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东坡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题的诗句。它描绘了庐山的气势,由于远近高低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庐山也就有所不同。表面上这首诗是描写庐山,但,越过这座大山之后,许多人生的意义都展现出来了。生命,必须由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观照,才能把生命的层次一一显示出来。如果你立定不动,你的视野也将局促在一个角落。看山如此,生命亦复如此。

宝石有多种不同的切割面,每个角度却都能闪耀着不同的亮丽光泽。而大千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的层面与角度,更广更深,需要你用眼深入观察,用心深切体认,不被表面的光华璀璨所蒙蔽,不被表面的虚情假意所诱惑,因此虽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要你肯深入去探讨,用心去了解,用脑去沉思,那时也许就看山非山,看水非水。你不断的发掘,就会不断的获得,你的视线就不会固定在一个角度上,局限在一个定点上。

许多人谈起“王永庆”,一股不由自主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不当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一个名字,而是当作崇拜的偶像,奉为经营之神。羡慕他有那么庞大的企业,有那么多财富,一辈子享用不尽。但是都往往忽略了成功富裕的背后,他是如何伤透脑筋、费尽心思的去维持企业的蓬勃发展,又是如何白手起家,经历多少艰苦奋斗的过程,才有今天的成就。好比人们欣赏湖面上悠游的天鹅,只见它高雅悠闲的模样,都看不到湖面下拼命划水的双蹼,是多么辛勤。总以为是与生俱来就是如此,却忘了它那段遭人讥笑、嘲弄的“丑小鸭”时期所经历的心酸。人往往都是只羡慕别人的好,不见别人的劳——迷于事物的表象而忽略其背后的付出与努力。拓展你的视野,才能了解真相,才能从“此山中”走出来。

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会认为太阳是落入海中的,而山中长大的小孩,会说太阳是躲在山的背后。倘若有朝一日他俩碰在一块,彼此讨论日落何处,则必定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此时,如果两人能把环境互调,不仅能消除彼此间的争执,且能更深一层的了解问题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事情,因此经常会产生瞎子摸象的主观看法,于是偏见与争执就在所难免了。处理事情时,我们如果能养成先设身处地的以对方的立场考虑的习惯,将可避去许多无谓的矛盾与纷争,那生命的层次自然提升,而不只定位在自我,也不会局限于一己之见,更不至于陷在群山中的一个小角落,而认定庐山就是自己目光所及的这点弹丸之地了。

有个寓言:两只水桶,每天都做着从井内汲水到缸里的工作。有一天,乙桶抱怨道:“我们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实在乏味极了!而且,每次满满的一桶上去,下来时却空了。”甲桶却笑着说:“我的看法跟你不同,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实在很有意思。你看!每当我们空空的下去,上来时却装得满满的一桶,使人们有水可用,不是很有意义吗?”就像庐山,正面看去高岭横空,侧面瞧着却成了峭拔奇峰。观点不同形成的心境自然迥异。

一直很喜欢这个小故事:三个水泥工在砌墙。一个过路的人停下来,他问:“喂!朋友们,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你没看见吗?我正把一块一块的砖给堆上去。”第二个工人看了他一眼说:“哦!我正在盖一栋建筑物呢!”第三个工人站起来,一面比划着:“你不知道吗?将来这可是一栋宏伟壮观的教堂呢!”三个人做同样的工作,对它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第一个工人心中充满了无奈,可能因着糊口不得不付出努力,所以把它当成一件琐碎而无意义的事。第二个工人比第一个好些,知道是盖建筑物呢。而第三个工人可以预见工作背后的荣耀和盼望,因而干劲十足——基点不同,眼光不同,所以表现的层次也就大异其趣。一如变换着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更是展现千姿百态的不同面貌。

人与人之间的纷争、矛盾、不快与纠葛,全因每个人处事的角度、观念与基点的不同而存在着看法、作法上的差异。而大多数人最大的毛病在于自以为是,并对不熟悉、不喜欢的人,先入为主的怀有成见。一旦事情发生,马上妄下评断,因此弄得局面很僵。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用善心对待,不陷在矛盾当中去争论,而是跳出来往高处查看,一下就明白了,就能体谅、理解与包容。千万别认为什么都那么肤浅,只看表象。要打开视野,放宽心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正面思考,善意的去评估,想到他也许有不得已的苦衷,想到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这样一来,就能心平气和,就走出了“崇山峻岭”而看到事件的“真面目”了!@*

更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时候常听起长辈们感叹时光的飞逝,特别是每到中国新年,难得相聚的亲友一见面时总是说:“怎么一年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当时年纪小,很难体会话语中的感慨与无奈。直到上了小学六年级,在某个背著书包上学的早晨,心中突然有个声音跳出来告诉自己:“珍惜现在啊,若可以,不要再长大了!记住今天这个想法,因为你将会印证到什么是岁月如梭。”
  • 人世间只有正直无私、具备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生境界。唐诗中不乏豪言壮语,也有许多佳句颇能激发人的豪壮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最好的一例。
  • 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迟迟未能回归天上。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濛飘忽,如梦似幻,终日不停的习习灵风,轻柔的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可怎么也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
  • 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在真道之前能自己省悟并且勤而习之者,才是上等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机会感悟宇宙的真理与大道,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天机和神佛的存在。上品之人不会沉溺于物质利益的竞争中,他们不会局限在物质世界知识的片面性中,他们都懂得人生的终极真理在于返本归真。
  • 我们的哀愁与痛苦,有时候来自于他人的牵累,但我们的欢乐,有时候也来自于他人的触发与分享。尤其是身旁的亲友们,他们平安、顺利的电话留言,或偶尔携着小小的礼物来敲你紧闭的门扉,或在他乡街坊乍然相遇,或灯前把臂言欢、席上倾谈交杯,或全家围桌促膝畅叙;都能为你带来满怀的欢愉与欣喜。
  •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欲,穷其一生也就只能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而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也是古人修身养性时的一个道德标准。古人云:“心为形所累”,人的欲望越大,生活的压力也必定随之增大,人生中如果能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份轻松与洒脱。
  • 见到久未谋面的同事,内心感触颇多,形体上岁月雕凿的刻痕人人都有,这且不提。我发现其中有那么几位还兼差做营养食品直销,到处鼓吹,让人加入服用,目的何在?打发时间,多存点钱留给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种情景,除了感叹之外,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组名句。
  •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儿女的外出远行,人世间的每一位母亲的内心都是很难过的。为此许多母亲都把自己感情寄托在儿女的衣装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是唐诗中千年不衰的名句,这两句诗虽然语言直白,却非常令人感动,是游子表达思母之情的常吟之句。
  • 老天安排的人生路就像一条长河,有朝一日终究会流入大海一般。刚开始的源头,只是数条毫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到一起,河床加深,河面扩张成条大河,波涛汹涌。再穿过峡谷,越过山涧而水量暴增,声势浩大而达到顶峰。然后迂回蜿蜒,流经平原,淌过丘陵,慢慢趋缓,最终向下注入大海。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名句语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意思是说,在大沙漠上身经百战,穿破了铁铠甲,但如果不攻破楼兰(吐蕃),我们绝不回家!原诗为四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