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水彩行家】暧暧内含光

画坛巨竹-邓国强老师专访
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今天,云淡风清,有如邓国强老师给人的感觉,叫人如此的舒服闲适,也如他的画作,如此细腻,有时又加点小小的拘谨。在画会的活动中,与之相处,总觉老师闲静少言,但每每以微笑鼓励着晚辈的聒噪多语,让人如沐春风、畅所欲言。

  老师毕业于复兴岗学院美术系,受梁鼎铭、林克恭两位老师影响,因此作品有英国重叠式正统水彩技法,并掺入中国画运笔,及渲染技法。老师的画作一如其人,宁静淡泊、细致雅丽又见浑厚,细腻是其笔触,雅丽是其用色,浑厚是其沉稳的心境。  

  老师亦毕业于台大中文系,受了白纸黑字的典籍陶养,自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内涵。虽只是寻常的青山绿水、花鸟禽兽,然受其朴厚心地的生命感应,感应了山水的鼻息、禽兽的心跳,笔下方寸,有温度、有湿度、有彩度,总能唤醒了品画者的感觉,于是,我们感觉到了阳明山风里的九节芒,绍兴城巷中的青石板,枯枝上的小红蜻蜓,荷叶上的蛙,青青草地上的绵羊,尽是精准的物性与质感,以及温柔的灵视,既朴厚又剔透!


背着画袋的邓国强老师

  邓老师强调自己信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他热爱自然、喜爱写实,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爱自然就是爱自己,这是天性,因此人要顺应自然,才能与大自然结为一体,因此其画作,极少人物与静物,大都是走出户外,以大自然为题材。提到他爱自然如爱己,更直得一提的是,他爱家人、爱同袍亦如爱己。年少在军中服役时,在一场火灾中,曾为了先救同袍,而让自己陷于火海,在病塌中躺了五年。因此,如今走起路来,他总有小小不便,即便如此,画会有写生之行,上山下海,他可从不落人后,而叫人感动的是,庆林师母总是如影随形,陪伴在侧。女儿恬吟亦以看爸爸写生为享受。邓老师提及庆林师母对他的作品之赞赏,让他“真的”以为,他是庆林师母的偶像。这种智慧的鼓励,给了他十足的自尊与满足。她“真的”是老师活力的泉源、绘画的动力,如此鹣鲽情深,叫人称羡。言谈之中,亦感怀哥哥邓国清教授(水彩名家),嫂嫂郑筑华女士(油画家)之提携与鼓励,觉得他们总让他的生命充满温馨与启示。


《巨竹》, 56×76cm 2007

  谈到此,要为大家介绍一幅邓老师的作品“巨竹”,此作取材于林试所莲华池研究中心,我国自古以来,就将竹喻为君子,竹径光华象征美德,中空代表谦虚,严冬之中仍然挺拔,代表高尚的志节,您说,画中的巨竹不就是邓老师的最佳写照吗?

  接着,老师谈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玉山雄风”,并感怀于水彩名家谢明锠老师的介绍:


《玉山雄风》 76×118cm,2004

  并非画雄伟的山,画就雄伟,并非描绘母亲哺育幼子的亲情,画就感人。

“玉山”这个代表台湾精神的题材不知被人画过多少遍了,但,同样的题材交给不同人描绘,其结果硬是不同。

想要体验一幅画,让自己真正动心,不自觉的叫出一声“好”或“不好”必须“看懂”一幅画,而这“看懂”,除了评断作者用笔用色的技术之外,也要感受他处理“美妙结构”的用心。天生的“直觉”与“敏感度”固然有效,但理性的看一幅画能使我们对美的了解更加深刻。

<玉山雄风>是画家邓国强的作品,这幅画的成功完全得力于它无懈可击的结构。有没有看见作为视觉焦点的山头孤绝的挺立在那儿? 它的质感特别丰富,对比特别强烈,但又不致太过突兀。这是主宾问题。

有没有看见山脊在画面上形成的“之”字形结构呢?它引导我们的眼睛由前方的“虚”到后方的“实”,最后落在主峰身上。 这是视觉引导的问题。

有没有看见画面左侧由上而下, 以及右侧由远而近各有三道云呢?它们是否大小、深浅、冷热、厚薄都不相同?这是层次与变化的问题。

有没有看见全画由许多大小不等的三角色块所组成呢?这包括主峰,主峰前面的雪坡,右侧的陷落地带以及最前方积雪的山壁等等,这是统一与呼应的问题。

除此之外,每一处嶙峋的山总有云飘过,每一个复杂的面总夹带着些许朦胧,这就是虚实的问题了。

“美”是有原因的,抓住这些原则“美”自然就来,邓国强的画明白教会了我们这一点……的确,玉山主峰,高耸雄伟,突出云霄,群山臣服,如众星之拱北辰,它是台湾的精神象征,也是老师最想要画的好题材。

  提到画画的题材,接着,谈谈老师画画取材的原则。


《杜鹃报春》38×56cm ,2002

  一、“直接反应”,如作品“杜鹃报春”画中是阳明山国家公园后门进门处,正当花季,前景是一大丛盛开的杜鹃花,中景是左边古色古香的圆形拱门,远景是正在喷出朦胧水柱,此景层次分明,气韵生动,主题明显,在色彩、构图、虚实、气氛上,自然形成一幅美景,不需作任何改变,只要将眼前所见原封不动的直接搬入画里。一般旅游写生,皆如此类。


《萧瑟》 56×76cm, 2005

  二、“因景物感动”即触景生情,景物往往影响感情,画家也想以彩笔诱发品画者的移情作用,无论是愉悦、悲伤或苦涩…例如作品“萧瑟”,画的是阳明山前山公园的林荫大道的秋雨景色,大道两旁的树木,枝叶稀疏,枯黄凋落,路上没有行人,两辆小车孤独的停靠在远处路旁,店家拉下生銹的铁门。此情此景让人感觉冷清、萧瑟、凄凉、满目苍然,所以老师运用布局、色彩尽可能的来强调秋的萧瑟,来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竹林小径》 56×76cm, 2006

  三、“制造感动”,就是在现有的景物中,加入感人的因素,让景产生情。如作品“竹林小径”画中的“老牛”与村姑就是用来制造情境的。此画远景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小径自竹林中蜿蜒而出,近景是右侧突出画面的芭蕉树,为了增加它的内涵、为了引起联想,老师添加了老牛与村姑,强调老牛无缰,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村姑负薪但步覆轻盈,来暗示居住在竹林背后乐天安命与世无争的农家。更希望观赏者能联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与我何有哉”的纯朴详和世界。

  写实主义画家柯洛(corol)最擅于“制造感动”他以写实手法画枫舟白露的森林美景,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加入画中的人物,他的代表名画“孟特风汀的回忆”“晨曦之泳”、“林妖的舞蹈”等, 均因添加了人物而使画产生了生命。


《秋原颂》 56×76cm, 2005

  四、“移情作用”即是将生命与感情,移注到景物中进入人景合一的境界。如作品“秋原颂”,画中是清境农场的秋末时节,牧草一片金黄,远山云雾缥缈,朦胧一片,夕阳正在下沉,余辉娇柔无力,温和的轻抚着正在草原上进食的羊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无比的详和温馨,当我们处身在这种环境里,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气氛所感染,陶醉在这种恬静温馨的美景里。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接着老师提到画面直接的描述范围是有限的,所见是狭小的, 只有画外的世界是广大的。联想是无穷的,让我们再回到前面所说的“玉山雄风”,当老师在画它时,即将自己融入画中,画山时,老师就是突出云霄的主峰,高高在上,“不与培塿为类”。画到云雾时,老师就是画中的云雾,轻盈缥缈,悠游萦绕在群山天地之间。玉山气势磅礡,雄伟壮丽,“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除了将玉山主峰搬上画面供人欣赏外,广大的画外世界,无穷的联想,才是老师真正想表达的。

  最后,老师的结论是,好画要有深度,要能启发人的联想,让人回味无穷。您说,不是吗?@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ads-->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就是这样一个以认同艺术必须关怀社会的绘画团体,成立至今多次的以主题性的创作作为激发社会认同和思考,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期发挥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
    台湾的森林”展出以四大主轴来呈现,一、森林与生态,呈现森林蕴育的珍稀动物,希望唤起国民理解环境与生命的关联,而更重视生态保育;二、森林与人类,展现森林为提供国民良好休憩环境的功能,;三、森林与保安,展现森林肩负土壤保护,涵养水源的重大责任和贡献;四、森林之美,以透过艺术家的眼睛和创作呈现森林美好的情境,陶冶国民性情营造祥和社会等。
  • 台湾在八十年代经历了一段水彩黄金时期,当初的年轻水彩画家现在都已是水彩界教父级或大老级的前辈了,当时也是首开台湾水彩处理厚实感之先例,先后都有画家研究出如何使单薄的水彩颜料处理出高质感厚度的视觉效果,例如 杨恩生老师极具视觉厚实感的古典水彩静物画,或是谢明锠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处理的各种质感表现等,无不在寻求一种新的视觉突破,在当时也成功地将水彩画带入到一个崭新的境地
  • 李老师的画作虽轻松,但富情趣,感性里兼具理性,有塞尚水彩的味道,具结构感,不只是匠俗的渲染,而富有大胆创意,《蓝调女郎》一作中,将和师母的大头贴置于画面上,即可见老师童心未泯,将好玩、有趣的心情重现在创作上,想必,老师是以诚实的态度去享受创作。这种创作模式,和我计划周详、极度耗损精神的创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李老师常常在言谈中,殷殷期盼我能发扬水彩画,可见李老师对水彩画的使命感是很深切的。
  • 一件件作品的诞生都是每位作者心血的累积,为使作品能流芳百世,创作者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特性与品质,选用品质好,稳定不易褪色的颜料才不致造成日后画作变色走调;如可选用颜料稳定性较佳的矿物性颜料,以及中性画纸作为作品基底材,因酸性纸张经过氧化、水解、架桥等化学作用后会加速老化造成纤维降解,纸张颜色会开始泛黄,强度也会大幅下降而产生脆化、粉化等状况。因此多方了解使用材料的特性,才能避免日后老化的缺憾。
  • 风景画在西方发展的时间远较中国来的晚,从十七世纪的荷兰萌芽、十八世纪的英国盛行、到十九世纪法国才被成为正式的绘画主题。
  • 画过水彩的人一定都知道‘浅色先画’的道理,却很少人真正付诸实践,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作画顺序的判断与计划。以下我以这件风景水彩习作来说明如何从‘先浅后深’的原则之下,设计大程序与小程序,让水彩画的技巧难度降到最低。
  • 本文摘译自美国Daniel Smith 邮购画材目录。
    1993年8月 – 1995年8月,杨恩生与张静在“水彩杂志”中,合写了“水彩材料学”专栏,曾将艺术用纸的专有名词引介给水彩同好。如今,杨恩生再度试图将水彩用纸的专有名词标准化,请大伙参考、指正。
    本文特请林业试验所木材纤维系的研究员-造纸专家王国财博士审稿。
    若需原文,请查询:www.danielsmith.com
  • 认识纸张(下)

    ○本文摘译自美国Daniel Smith 邮购画材目录。
    ○1993年8月 – 1995年8月,杨恩生与张静在“水彩杂志”中,合写了“水彩材料学”专栏,曾将艺术用纸的专有名词引介给水彩同好。如今,杨恩生再度试图将水彩用纸的专有名词标准化,请大伙参考、指正。
    ○本文特请林业试验所木材纤维系的研究员-造纸专家王国财博士审稿。
    若需原文,请查询:www.danielsmith.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