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陆羽与中国茶道

艾蔻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18
【字号】    
   标签: tags: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为唐代陆羽的《茶经》。

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幼年托身佛寺,自小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760年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常常一个人进山采茶挖药,这时他亦从佛家开始转为道家修习。有一次,误入溪谷中遇一仙风道骨的老翁,陆羽疑为神仙,于是欲拜老翁为师。老翁见他诚恳,遂对他说,我观你虽性质清淡,但体内二气混乱,离道尚远,今我教你一法,恒之它日能忽尔成道矣!

老翁于是教了陆羽禅茶一味法,又教其品茗药效,嘱其传之后人。陆羽因此而历遍山南岭北,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他自已也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三节︰“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卷中一节:“四之器”,详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

卷下六节:“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详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茶经》系统地总结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详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自陆羽着《茶经》之后,茶叶专着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连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洗濯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了。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心融神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 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蓄,静可洞察明迹,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 六大传统茶叶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泡制它们?通过了解茶叶和泡茶的艺术,你可以发现这六种茶叶背后都有各自的魅力,并品味这些已流传数世纪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间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无需茶席的布置、无需服饰的搭配、无需佐以什么音乐。茶的冲泡与供奉已表现了看得到的美感与境界,茶的品饮已表现了看不到的香、味与茶性的美感与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备茶学的基本功底,对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宗教、哲学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养,尤其是抽象艺术,这样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环境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并从中创作出让自己与参与者都能享用的茶汤境界与茶道氛围。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许不难,能辨别出是江岸边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别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现吧!与“井水不犯河水”异曲同工。因为它们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 唐、宋、明三代都是中华饮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茶之神、茶之韵、茶之趣的影响直至今日。你知道唐宋明各代的古人是怎么做茶、饮茶的吗?体现了中华茶道的哪些特质特色呢?
  • 中国人饮茶的同时,时时观照生命、处处洞察心灵。从茶而生的“茶联”,提升了茶的精神层次,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绝。
  • 茶事走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备的境地。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的里程碑,洋洋大观,丰富的内涵为人津津乐道,也为今人所继承。
  • 回文诗是汉语诗文中的奇葩,语言世界中的妙境,神传文化带来的丰富的妙境绝趣。“空花落尽酒倾缸,缸倾酒尽落花空。”这样的回文茶诗,泛起茶禅一味的悟境。
  • 一些名士围绕着“茶”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学作品和故事,茶对联是最接近俗民文学的一种。“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这下联如何对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