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蛇女大曝与蛇共舞秘诀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4日讯】 据《深圳晚报》1月23日报道,记者到动物园,访问一对与蛇共处的姐妹花。姐姐赛义塔24岁在动物园工作已有3年了。妹妹苏加塔21岁去年刚刚加入。两姐妹都被编入表演节目组,负责驯服爬虫类。由于两人偏爱蛇,所以接触蛇的时间比较多。

赛义塔说,驯服蛇的开始阶段,是要让嗅觉非常敏感的蛇熟悉人的气味。开始时,我们会把个人的衣物放进蛇笼子,让它们熟悉我们的气味。接着,我们还会把蛇装进一个枕头袋,随身携带,让它们习惯我们的体温和气味。我们也会把蛇藏进衣服里,任由它们在里面活动,你会觉得很痒,有时会觉得蛮舒服的。

“当它们完全能习惯人的气味,让人接触时不会有特别反应,也就是驯服成功了。一般蛇的年龄越小越容易驯服,个别种类的蛇所需要的驯服时间也有异。有些快则3星期。有些野性难驯,我们只好放弃。蛇的嗅觉很灵敏,每次接触它们时,我们都要用清洁剂清洗双手双脚,消除异味。如果身上有血腥味,蛇一嗅到就会兽性大发。给它们喂食,那些小鸡、老鼠的呀,都要是已经死掉的。如果让它们“活”吃,怕激发它们的兽性。蛇一星期只需喂食一次,它们需要慢慢地消化食物。”

蛇是冷血动物,即使驯服了它们。它们也不会像猫狗那样向主人表示亲昵。一旦习惯了与人接触,任何人的触摸对它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有趣的是,蛇也有脾性,而且各有不同。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大陆媒体呼吁 空调市场竞争别走彩电价格战的老路 (3/4/2001)    
  • 胡平:洛阳火灾与责任问题 (1/28/2001)    
  • 江扁属虎与蛇相克 今年烦恼多 (1/25/2001)    
  • 中国有蛇209种 (1/24/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蛇年———蛇的命运令人堪忧。蛇年伊始,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冷血动物。蛇,可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动物之一,人们既恐惧它,又喜爱它。就许多古老文明而言,蛇象征着阴间和死人的世界,这与蛇长时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有关;而早期的基督教文献《自然哲学家》把蛇象征为返老还童,可能是由于这种动物有蜕皮的习性。许多传统象征倾向于蛇阴险可恶的一面,但是古埃及人将它视为太阳神;歌德则在他的散文中,将蛇象征为纯人性的传播;中国人把蛇列在十二生肖的第六位,蛇入人家代表吉祥、鸿运。人们在迎来又一个中国传统佳节的时候,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它们?谁又能了解蛇类现在的命运呢?
        
    • 台湾命相堪舆学家指出,进入蛇年,台海两岸因领导人江泽民、陈水扁都属虎,而蛇虎相克,因此今年都不会是顺景年,但肖狗的美国总统布殊则运程较好。
    • 洛阳火灾,酿成三百余人死亡的惨剧。对有关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对渎职的单位与个人的查处,至少从原则上讲,还是比较清楚的。问题是间接责任该怎么算?
    • 今年以来,大陆空调市场颇不平静。先是春兰空调宣布在2月14日发动降价攻势,招致同行的非议与责难;接着,由首批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免于质量技术监督抽查的20家空调企业之一的奥克斯空调发起召开空调质量免检企业研讨会,到会仅有5家,期待中的“令消费者震撼、令业界震荡”的价格联盟胎死腹中
    • 《Summer Snow》与《我想念我妈妈》,很难相信这两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译中,一个字都没对应上,也是让人服气。“我想念我妈妈”,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气,这类电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艺脱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两者摆在一起,再加上鲜绿背景上鹅黄衣衫的小姑娘阳光灿烂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标就点了上去。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也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