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423)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孔令平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二節:鬧嚷嚷的達標(8)
至於李友心裡打的什麼算盤,是用農汽廠發橫財的機會贏得中共當局的好感,還是另有圖頭,自會在不久之後暴露。不管怎麼說,1984年工廠發橫財掙來的350萬盈利,全部留給了工廠作1985年技術改造資金投入。

根據1985年度李友技術改造規劃的第一項目——改造油漆車間,老同學趁熱打鐵,啟動了重慶市的媒體在各種報紙和廣播瞎吹,說這是迄今為止,前處理容量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除塵效果在全川最好的一個車間。在油漆車間掩護下,新的職工宿舍大樓同時啟動……

三幢職工宿舍,各七層,共78套住房,其中二樓三樓全是「工程師住宅」,共十八套。每套建築面積近100平方,每套三室一廳,一廚一廁,是當時北碚地區的廠長們都沒有住到的最豪華住宅。

竣工後,搬進去住的第一戶人家當然是李友,當我和工人們一樣,還在為遮風避雨的陋屋發愁,老同學卻嫌那三合院的兩室一廳欠氣派。他打的這個算盤,可比馬兵在獎金分配上的主意高明多了。

三幢大樓預計投入百萬,然而破綻還是被基建科的楊科長識破了,他說:「按照李友提供的三幢住宅的房屋設計要求,這一百萬恐怕只夠修一幢大樓。」

與此同時,去雲南採集木材的肖副廠長,被人發現,買回來的近二十個立方的木料,運回北碚時並沒有在大白天正大光明的返回本廠,而是深更半夜,開進了天生橋附近的一個竹木社壩子裡卸下了。過了兩天,又派車到那裡向竹木社「購回」。

這種奇怪的過程立即被胖左派抓住,他們私下從竹木社採購人員口中證實,兩天後從竹木社買回工廠的木料,價格竟然高出了雲南價格的兩成!這種倒賣使他把五萬元撈進了自己的腰包。

聞到這貓膩味,胖左派並不甘心,再深入的向竹木社打聽,由運木料的司機證實,在購木料期間,利用派去運木料的卡車,從途中的威遠鐵廠將幾十噸生鐵運到重慶倒賣給鐵作社,估計從中至少又獲利五萬元。

問題迅速傳到了工廠紀律檢查委員會羅書記那裡。那羅書記竟然不作調查取證,而是將這件事全部的抖給了肖副本人:「有人反映你在雲南運木料時,與竹木社勾結,經過竹木社的倒賣,從中牟利,請你講一講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案情發展,我都是聽說的,不想在這本書中佔據篇幅,只想說羅書記正式的提訊冉某,冉某被追急了,最後凶相畢露說:「我勸你還是知趣點,不要再追了,追下去這個工廠所有廠長書記沒有一個脫得了手。」羅書記自覺棘手,他明白不能再追下去,案子在他手裡便不了了之告了終結。

那時倒手買賣已經在國內成為風潮,大官大倒,小官小倒,正名曰:「做生意」,搞活經濟,似乎於經濟發展有利。倒的錢也不知道滾出多少利,最後都落進了中國特色倒爺們的腰包。

社會主義先富起來的「階層」,便從這些手段中一步步累積起來。倒得不好,暴露了,受到查處(以後叫雙規),充其量只是一個撤職查辦的行政處分,何況倒爺們互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久傳來消息,說某地銀行負責人,因收不回向農民發放的貸款而受到追究,看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摸索中又遇到了問題。銀行不可能向農民持續發放這種難以保證收回的「風險投資」,農用卡車也不可能長期由幾家農用汽車廠「獨家」生產。

然而在諸多不利條件下,最不該因缺件而影響生產的因素,首先起了作用。因為輪胎鋼圈遲遲不到位,在短期的發財季節裡,八五年一月份的產量僅僅只有十八台,二月份裝車實際上只完成了十二台,三月份也只完成了三十台,三個月裝車總和不及正常情況下一個月生產量的一半。

黃師傅氣憤的說:「這點產量,別說是發獎金,恐怕供一千人喝水都不夠。」

然而,人生一世幾回才逢得風光的機會?該出風頭的時候還得抓緊機會。新年剛過,全廠便抽出一天,整隊到油漆生產線的工地上,那天正好起了大霧,佈置在工地周圍的彩旗在大霧中隱隱拂揚,黨政工團敲鑼打鼓的捧場來了,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群記者,背著照相機在大霧和彩旗中穿梭!

今天選了個黃道吉日,定為給油漆車間奠基剪綵的好日子。李友態度嚴肅的主持了這個儀式,他發表了工廠未來四年中美好的規劃,他的演說依然那麼富於詞令和感情。四面的照相機照例又對準了他,發出一陣喀嚓喀嚓的響聲……(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聽了很久,已聽出他們談論的無非是:有分房資格的老職工雙眼緊盯著總務科,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資格不被意外的關係戶擠掉;沒有分房資格,便會利用有利的人際關係,千方百計地擠掉那些已排上號的老職工。
  • 心中已十分彆扭,怎麼明明屋裡有人,敲了這麼久的門才來答應?這種無禮的「神秘」使我頗有看法。門裡面有了響聲,好像是悄悄的對話,又過了一分鐘那門才慢慢打開了。
  • 偷扒成風,有兩個原因,一是老百姓太窮,無業遊民生活無著。二是文革遺風,道德淪喪,搶劫殺人已成普通的事。「打砸搶」既成為執政者認可的「好得很」的革命行動,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加以提倡,文革晚期刑事犯罪,便成了社會上令百姓心寒的公害。
  • 如果指揮和組織生產不失誤,這家工廠可以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改變虧損局面,由一個職工住爛窩棚的窮廠變成名符其實,人人羨慕的富廠,可李友在想什麼呢?
  • 這段時間,中國已形成了專門從事倒賣為業的特權階層,並且還形成了一個以這種官方為背景的倒賣市場。掌握了物資的特權階層使倒賣合法化。
  • 至於老同學最後的豪情壯語,純屬自我欺騙。然而國家向農民的貸款能堅持多久?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有多少工廠都會擠到農用卡車的生產行列?
  • 想到在兩人間,難以應對這種無聊內訌,第二天我便主動向王重請求調離總工辦,到金工車間幹點實事。得到王總同意後,便遞呈了請調報告
  • 看到這樣鬆散的工廠,又一次使我後悔,但這年頭,到那個單位,那一個地方還不都一樣?看今後怎麼發展吧?
  • 生產會議最後只能責成供應科,趕快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搶購,過年也不許休息。商場如打仗,對於瞬息萬變的供應市場,誰又能料到農汽廠會因一個零件,而眼看千載難逢的大好賺錢機會白白丟掉。
  • 別以為工人們會團結起來聲討這些「吸血蟲」。工人們發發牢騷是可以的,遇到具體的利益衝突,照樣可以自相廝殺。這都是文革的遺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