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無知(2)

作者:米蘭‧昆德拉

法國巴黎鄉村建築。(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接續前文,書摘:無知(1)

母親不提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發生的事,提到伊蓮娜同母異父的弟弟(母親和她剛過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蓮娜還記得,有的她連名字都沒聽過。她幾次試著要把她在法國生活的話題插進去,可母親用話語砌成的壁壘毫無間隙,伊蓮娜想說的話根本鑽不進去。

打從伊蓮娜小時候,她們就是這樣了:母親像呵護一個小女孩那樣,溫柔地照拂著兒子,而對待女兒的方式,卻是十足陽剛的斯巴達教育。

我這裡要說的,是她不愛女兒嗎?說不定是因為她看不起伊蓮娜的父親,也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我們別這麼壞心眼吧。

她是費心思量之後才這麼做的:她一副精力充沛、身強體壯的樣子,是因為她擔心女兒欠缺活力;她想藉著自己粗魯的態度,驅走女兒的多愁善感,就像一個運動神經發達的父親,把膽小怯懦的兒子丟進游泳池裡,因為他認為這是教會他游泳最好的方法。

不過,她心裡很清楚,光是她的出現,就夠她女兒受的了。我也沒打算否認,她對於自己在身體方面的優勢,有一種祕密的快感。不然要怎麼樣呢?要她怎麼做呢?要她為了發揚母愛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嗎?她的年歲無情地向前推進,可她對自己的活力有某種自覺,就像伊蓮娜感覺到的那樣,這樣的自覺讓她整個人年輕起來。

當她在伊蓮娜身邊,發現她因為感覺到這股活力而驚惶、而沮喪,她就想要把此刻延續下去,讓她崩壞中的霸權可以儘可能地延續下去。帶著一丁點虐待的心理,她刻意把伊蓮娜的脆弱當作冷漠、懶惰、散漫,還斥責了她。

長久以來,伊蓮娜只要在母親面前,就會覺得自己變得比較不漂亮、比較不聰明。她不知多少次跑到鏡子前面,只為了看清楚自己其實不醜,自己看起來不像個笨蛋……

啊!這些都是陳年舊事,幾乎都快忘了,可是母親待在巴黎的這五天,這股自卑、軟弱、附屬的感覺,又再次向她襲來。

母親離開的前一天晚上,伊蓮娜把她的瑞典男朋友古斯塔夫介紹給她認識。

三個人到餐廳吃了一頓晚飯,母親一個法文字也不會講,於是很英勇地說起英文。古斯塔夫倒是很樂:跟他的情人在一起,他只能說法語,這語言他已經厭倦了,他覺得法語矯揉造作,用起來又不方便。

這個晚上,伊蓮娜的話不多:她很驚訝,她發現母親對別人所表現出來的興趣,還真是出人意料。她就說著區區幾十個荒腔走調的英文字,用一堆問題淹沒了古斯塔夫。她問了他關於生活、關於公司的事,問了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母親走了。從機場回來之後,伊蓮娜走到她頂樓公寓的窗邊,在重新尋回的寧靜裡,享受她孤獨的自由。

她望著窗外的屋頂看了好一陣子,屋頂上各式各樣的煙囪極盡想像之能事。多年以來,這片煙囪磚瓦構成的巴黎式園景,早已取代她心裡青蔥翠綠的捷克花園了。她這才體會到,她在這個城市裡有多麼幸福。

過去,她總是理所當然地把流亡視作一種不幸,然而,此刻她自問,難道那不是一種關於不幸的幻覺?一種被眾人看待流亡者的方式所引發的幻覺?她不也是照著人家塞到她手上的使用說明書,來理解自己的流亡生活嗎?

她心想,雖然流亡是外在力量強加在她身上的結果,違背了她的意願,但說不定在冥冥之中,這正是她生命裡最好的出路。歷史無情的力量侵犯了她的自由,最後卻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所以,她有點困惑了,因為幾個星期後,古斯塔夫帶著誇耀的神情向她宣布了一個好消息:他向公司提案,在布拉格設置一個辦公室。就商業上來說,捷克這個共產國家不是很有吸引力,所以辦公室的規模不會太大,不過這麼一來,他就有機會可以不時去那兒住上一陣子了。

「我很高興可以走進去接觸妳的城市。」他說。

伊蓮娜沒有覺得開心,反而隱約感到某種類似威脅的東西。

「我的城市?布拉格已經不是我的城市了。」她答道。

「怎麼會呢!」古斯塔夫很不以為然。

她在古斯塔夫面前從不掩飾自己的想法,所以古斯塔夫應該可以很了解她才是。可是古斯塔夫看待她的方式竟然和所有人一模一樣:她是一個被她的國家放逐而受苦的年輕女子。

古斯塔夫自己來自一個瑞典的城市,他打從心底討厭那裡,不願再踏上那個城市一步。不過,就他的情況來說,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所有人都為他鼓掌,因為他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北歐人,十足的世界主義,他早已忘了自己出生於何處。

兩個人都被分類、被貼上了標籤,而人們也根據他們是否忠於他們的標籤,來評價他們(當然啦,這也不是什麼別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經常強調的所謂「忠於自我」)。

「妳在說什麼啊!」他不服氣地說。「那妳的城市在哪裡?」

「在巴黎!我就是在巴黎遇見你,在巴黎和你一起生活的。」

古斯塔夫彷彿沒聽見她說的話,他輕撫著伊蓮娜的手說:「妳就把這當作是我送給妳的禮物吧。妳不能回那兒去,我就幫妳和妳失去的國家搭起一個聯繫。我很高興可以這麼做!」

她很清楚古斯塔夫是出於善意,她很感激。不過,她還是用很莊重的語氣加上了幾句:「可是我希望你可以了解,我並不需要你幫我和任何東西搭起什麼聯繫。我跟你在一起很幸福,我跟一切的一切都切斷關係了。」

古斯塔夫也用很嚴肅的口吻說:「我了解妳的。妳別擔心我會對妳的過去有興趣。妳認識的那些人裡頭,我只會去看妳母親。」

她能對他說什麼呢?她能說,她不想讓他常常去見的人,正是她的母親?她怎麼能對古斯塔夫這麼說呢?他是一個對自己過世的母親那麼眷戀深情的人。

「我很佩服妳母親。她好有活力!」

伊蓮娜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每個人都佩服她的母親充滿活力。她怎麼向古斯塔夫解釋,在母性力量的神奇圓圈裡,她始終無法掌握自己的生命?

她怎麼向古斯塔夫解釋,母親恆久不變的親人關係會把她拋擲到過去,把她拋回缺陷裡,把她拋回青澀的年華裡?

啊!古斯塔夫怎麼會有這麼瘋狂的念頭,想要跟布拉格搭起什麼聯繫!

直到她一個人待在家裡,她才冷靜下來安慰自己:「感謝上帝,共產國家和西方世界之間,警察設下的關卡還算滿嚴密的。我不必去擔心古斯塔夫和布拉格的聯繫會威脅到我。」

什麼?她剛才自言自語說了些什麼?

「感謝上帝,警察設下的關卡還算滿嚴密的……」?

她真的說了「感謝上帝」?

她──一個眾人都同情她失去了祖國的流亡者──竟然說了「感謝上帝」?◇#(節錄完)

——節錄自《無知》/皇冠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捷克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1975年流亡法國,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早年參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中,竭力諷刺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1989年天鵝絨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

1984年,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曾獲得六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晚年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責任編輯:楊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一本關於「堅強」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生命變得鮮活,知識是如何改變人的命運,和家庭的力量能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 4月15日和4月17日,這兩個相距很近的普普通通的日子,迄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對於我的後半生卻具有很大的影響。
  • 當他活過了父親的年紀後,終於願意正式面對這個曾令他不恥、傷害他極深的父親。《爸爸沒殺人》是傅尼葉從童年記憶中搜尋父親的身影,重新為父親拼貼的感人畫象。
  • 即使生了病,即使才剛經歷那椎心刺骨、痛苦不堪的化療,但小馨仍沒放棄學習。這也像是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在心裡告訴自己,也許,試著讓小馨重回學校,並不是太不理智、太衝動的決定。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關注全球重大新聞和專家意見的《World Affair》雜誌報導,《失去新中國》一書作者、前美國智庫研究員伊森•加特曼(Ethan Gutmann)在2012年7月出版的新書《國家器官》(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中寫道,「當王立軍在2月6日晚上突破重圍來到成都美國領館時,他帶來了一系列重創他上司薄熙來的故事:薄與英商海伍德被謀殺有關、挪用重慶公共資金、勒索當地的犯罪黑幫。」「身為前重慶公安局長,王對薄知之甚詳……暗指薄與江派大員周永康密謀……奪權。」
  • 對許多人來說,富有慈悲心(或言同情心)的管理之道,這一理念說好點是太煽情,說得不好聽則是管理不善。但新的研究表明,善良的品行並不會讓管理者顯得太軟弱,反之,利他的品行會在團隊中增加領導者的威信;某些情況下,會轉化為一種很強的競爭優勢。
  • 山繆坐在法庭的被告席,面對謀殺妻子的罪名,開始回想他完美的婚姻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偏離了軌道?此時山繆才赫然驚覺,這一切似乎都是精心安排的算計,是桑德琳用自己的生命對山繆所進行的報復。
  • 這幾年,我發現學生總是厭倦在「紀律與模仿」中蹲點,寫詩的不讀好詩;寫小說的,人物可以不需要任何鋪陳就擁有飛翔的能力。
  • 我在自媒體耕耘幾年,並僥倖獲得實驗的正向回饋後,發覺自媒體品牌的成功離不開五個要素:品牌(brand)=利他(benefit)+重複(repetition)+ 藝術(art)+簡潔(neat)+正派(decency)
  • 爸,書終於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時間重新認識您,拼湊您,書寫與刻劃您,您又重新活過來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