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孤独的哲学思维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6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日讯】爱因斯坦说:“在阅读过程中,他找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所阅读的书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让自己联想起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想这句话说在爱因斯坦身上是最好的体现。

在物质不断提升的奢华年代里,坚持超越牛顿科学理念的爱因斯坦内心是孤独的,因为尼采说:“我们必须不断从痛苦中分娩出我们的思想,慈母般地给它们以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的血液、心灵、火焰、快乐、激情、痛苦、良心、命运和不幸。”

至少爱因斯坦还是幸运的,他在步入中年就开始尝到成功的滋味,不像尼采,到了晚年虽然作品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共鸣,可是病痛交迫与精神上的疾病让他疲于面对身心的煎熬,突然对于忍受孤独有了新的体悟。

还记得天地一沙鸥的那只海鸟吗?为了飞得更高、更远、更快,它远离同伴,孤独的作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目标的人,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便成了它努力奋斗的极佳未来。

这只天地一沙鸥仿佛是一只富有形而上哲学思维气味的海鸟,我们知道,哲学家的命运已经包含在他的性格和使命之中,他的真诚,他的勇气,他的勇于突破瓶颈,他的创造创新思维,注定了他的孤独一生。

多么想乘着想像的翅膀,翱翔在天地之间,在群山之巅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豪气,那是孤独的痛快沉着,尤其在缥缈凌空的灵秀之气中,去领悟空灵的自然之美,或者,体验苏东坡诗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能“只缘身在最高层。”那也是一种非常快意的心境。

可以乘着清冷的顶峰,踏实的在山之巅往下方鸟瞰,可以一览无遗的看尽万物风华的景秀。庆幸自己可以凭借牛顿说的:“假如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要怕孤独,让自己独立思想的最好方式就是放空自己,到优静的地方去思索生命哲学的意义,那会让你更加清明清晰地了悟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诗境中。孤独,也是真正的思想家避免无谓牺牲,保存自己的避难所。

孤独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避难所。长久的孤独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瓦解,会使人病弱,懊恼,屈服。只有像贝多芬、歌德、梵谷那样最坚强坚忍的天性,才能坚持住理想,不畏世人的异样眼光,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可是“即使在他们身上也显露了令人精疲力尽的斗争和挣扎的痕迹,他们呼吸沉重,他们的声音动辄过于粗暴。”

而在人生的诸多困惑中不断寻求到了生命的觉悟,进而不断使自己走向超脱的旅程,以致最终既安顿了自己的肉身,同时也获得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安心顿歇似乎更能与孟子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想起张栋梁的一首成名曲【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非常耐人寻味的一首歌曲,打动现代人的孤独心灵,不!应该说是寂寞空虚吧!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但寂寞不然,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像酸碱值近于七的中性成分,理性又富有几分天马行空,饶富哲学意涵却感性,沉淀在心灵的诗的美学当中。

张栋梁的这首歌相信让很多人联想到自己最亲近的人,有的人可能想到好朋友,但你是否想过哲学家会想起谁?哲学思想家们想到的可能是形而上思维的升华吧!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予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孤独。”怎说呢?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孤独的心灵,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感应宇宙的人。庄子在最后描写自己的时候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这就是人的精神如果与宇宙生命力量相通的话,就会产生天人合一的感应。

孤独又与沉默相通,我常以西方哲人所说:“沉默,为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其力量之大,足以左右善恶。”尼采谈到:“人们知道我对於哲学家的要求,就是站在善恶的彼岸-超越道德判断幻相。”面对孤寂的静思,使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有深意,越来越有丰富的永恒生命思维,足以超越善恶。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阅读思考也是一种孤独的思维升华,其成本最低、收益却最大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

问题是,谁会追寻朱熹这位大思想家在其《北窗呓语》中感慨之言:“少年读经,其功专也;中年读史,其识广也;晚年读释典,其神静也。至若最无聊时读庄列诸子,不得已时读屈宋骚经,风雨时读李杜歌行,愁苦时,读宋元词曲,醉中读齐谐志怪,病中读内景黄庭。”

似乎现在多数的读书人少了领会孤独的阅读乐趣,让心境无法真正透过阅读思考让想像力驰骋穿透时空的浩瀚宇宙中。

不免对于读书人的风骨抱持怀疑的态度,而这也是新时代下不可避免的心灵思想退化吧!

弘一大师的最后偈语:“悲欣交集”,或许可以诠释心中的孤独体悟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个问题︰“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 一直以来就是个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说它是默想也好思考也好。有时会有快乐或忧伤一闪而过,淡淡地不留痕迹。
  • 昨天改了一篇学生写的心得,很欣赏他认真读书思考的态度,希望能持之以恒,阅读思考不要间断,假以时日必有一流的文笔产生。
  • 我觉得文学创作从阅读(Reading)+思考( Thinking)而来,我比喻它们是两个好朋友,或称它们是知己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末而后止也。”可不是吗!
  • 前些日子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多了一瓶矿泉水,原本一瓶矿泉水也没什么,当我问到这是谁的?学生笑得非常开心,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知道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学捡起来的,正当我要拿给他时,看到矿泉水的名称取名为“观自在”,让自己惊讶不已。
  • 阅读思考彻底改变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灵魂的深度;加之,阅读思考写作生活的进行让我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宽阔舒朗起来,我努力从个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环境的转变,从个人狭隘的空间向整个人生和社会的触角延伸,试图以更大的心灵境界作一转念转变。
  • 最近读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学思考原则中,尼采只确立两点:
  • 培根说:“人即心灵,心灵即知识。一般人知道些什么,他就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