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 美国独立运动重要推手

见山
font print 人气: 258
【字号】    
   标签: tags: ,

“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班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班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班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第一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

班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一生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他不但白手起家,事业有成,同时热心公共事务,被美国人视为理想楷模。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参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对建国的贡献,比起华盛顿,毫不逊色。


富兰克林撰述龙卷风相关论文的内页插图。(维基百科)

1706年,富兰克林生于波士顿。父亲是清教徒移民,以制造蜡烛、肥皂营生。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做研究。由于家中人口众多,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学,10岁辍学在家帮忙。12岁到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很快的就学会了排版、校对、印刷,为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富兰克林工作之余,除了阅读,也练习写作。他省下一半的伙食费,用来买“旁观者”杂志,从观摩“旁观者”的文章去体会写作的诀窍。15、6岁时,他用笔名投稿到哥哥办的《新英格兰报》,颇受读者喜爱。

1723年,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打骂式的管理,独自坐船到费城,继续从事印刷工作。年轻的富兰克林靠着勤奋节俭,终于有了自己的印刷厂。他还一手包办《宾夕法尼亚报》的发行。由于时事评论受到肯定,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

为了建立良好的商人形象,富兰克林给自己提出了13项守则:节制、寡言、秩序、决断、俭朴、勤劳、诚恳、正直、中庸、清洁、宁静、贞节、谦虚,并且每天实实在在的自我反省、改正,终身奉行。

1732年,富兰克林以理查为笔名,出版《穷理查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他在书中每一页空白处印上格言,像是“天助自助者”、“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体现出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使得《穷理查历书》连续畅销几十年。后来富兰克林把这些格言集结出版《致富之路》,依旧大受欢迎。

1736年,富兰克林获聘担任宾州议会秘书一职,正式踏入政坛。他重视公共事务,从清运垃圾、改良路灯、组织消防队到兴办公共图书馆、大学、医院与建立民兵防御体系,总是带头宣导、捐款协办,却又谨慎的不居功。


富兰克林放风筝做闪电试验。(Clipart)

富兰克林喜欢在公余之暇从事各种研究,1742年发明铁暖炉,他公开铁暖炉的构造,希望人人都能过个温暖的冬天。1746年,富兰克林开始研究电学,做了家喻户晓的风筝实验,发明避雷针。因为电学成就杰出,于1753年获得英国王家学会的Copley奖章,相当于现在的诺贝尔奖。

1754年,富兰克林以宾州代表的身份,出席奥尔巴尼殖民地代表会议,以“不团结则灭亡”的口号,号召殖民地人民团结。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建议由各州联合组织中央政府,会后虽遭到各州议会和英国的否决。不过,美利坚合众国的基本雏型,已在人们脑中留下印象。

从1757年到1775年,富兰克林2次以殖民地代表身份前往英国谈判,他在英国议会的据理力争,终于让英国于1766年废止殖民地印花税。1773年波士顿茶叶事件引起英国强力镇压,1775年富兰克林向英国呈交《调回驻波士顿驻军的方案》,遭到拒绝,黯然返回费城。


班杰明‧富兰克林在伦敦,画家马丁(David Martin)1767年创作。(维基百科)


回到费城的富兰克林马上被推为宾州代表,参加第二次大陆会议与《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7月4日,美国正式宣布独立,同年底,为了向欧洲列强求援,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他以广阔的人脉和卓越的外交手腕,促使法国在1778年签下《美法同盟条约》,赢得法国对独立战争的支援。1783 年,在富兰克林几经交涉下,英美终于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5年,富兰克林从法国载誉归来。因为声望高,旋即获选为宾州州长。1787年,又被选为制宪大会的代表。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立即提名华盛顿担任大会主席,在整个激烈的会议过程中,起到最大的协商作用。富兰克林深知,没有妥协,就没有美国宪法。他的智慧与爱国精神,使这部宪法,最后得以顺利通过。

1788年,富兰克林因病卸下州长职务,告别政治生涯。1789年,在遗嘱中写明:将从未动用的州长薪水,赠给波士顿和费城各1,000镑,用来帮助那些像他当年一样勤勉、上进但无人资助的学徒青年。1790年,富兰克林病逝于费城家中。出殡时,送葬的行列多达两万人,充分流露出美国人对他的爱戴与不舍之情。◇


John Trumbull描绘富兰克林等五人小组向大陆议会递交独立宣言文稿。(维基百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45年,美国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 8月6日上午,美军在日本广岛(Hiroshima)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3天以后的8月9日又在长崎(Nagasaki)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是人类有史 以来首度遭到原子弹攻击,提早结束二次世界大战,截至目前为止,能够确定的广岛原爆死亡总数为26万3945人。
  • 1850年,美国面临南北分裂的危险。南北双方在废奴还是蓄奴的问题上水火不容。当时,在南方可以合法拥有奴隶,主要问题在于,美国西部新增领土上是否应该允许奴隶的存在。 (2009-08-14-voa66.cfm)
  • 今年是联邦德国庆祝成立六十周年,而德国国庆日的确立到今年还只有19个年头。10月3日,又称德国统一日,是德国统一条例规定的庆祝日,也是唯一一个全国范围的法定节假日,其他假日都由各州自行决定。
  • 俄罗斯的博客们试图刻画出一些世纪名人不留胡子的容貌。他们使用Photoshop的橡皮擦功能将名人脸上的胡子都剃光了。
  • 伏木位于日本富山县高岗市,当地有著名的伏木神社,伏木又名曳山节,中文的意思就是“撞山车节”,源于江户时代后期,是为祭典海神,由伏木神社在每年5月15日举行的传统活动。
  • 《蒋中正(蒋介石)日记(1948—1954)》新书日前于国史馆发表。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暨前国史馆长吕芳上指出,这是一部罕见的国家领导人日记。
  • 几年前看到旅居美国的阿陀一篇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惊心动魄的南中国知青偷渡潮》一文,该文写得深入细致,气势恢宏,且数据清晰,把当年的知青偷渡重现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写出如此佳作,可见其写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时也会有争议的地方。我个人与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不吐不快,因此在这里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