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裁春”话剪纸

单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53
【字号】    
   标签: tags:

剪纸是剪刀下的艺术,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用镂空透雕的手法进行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古人将剪刀比作燕尾,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所以每当过年期间,剪纸在民间遍及千家万户,贴到窗櫺、炕围、碗橱、粮囤……,图案多姿多彩、有吉祥的节日气氛。


(剪纸:正见网)


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产物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铁器工具和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产物,形成于汉魏时代。而早在纸产生之前,雕镂工艺,即在金箔、皮革、绢帛上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就已得到很好的发展。


剪纸:福 (正见网)


《吕氏春秋.重言》中的剪桐封弟的典故,就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的故事。从已出土的战国至晋代的金银饰片来看,其形态已非常接近于剪纸。汉、晋时,民间妇女已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形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剪纸:绣花谣。作者: 桑田


传说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为其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在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该剪纸材料为麻料纸,呈折叠状,供祭祀所用,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唐诗中有关剪纸的吟咏很多,李达〈剪采〉诗云:“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到了宋代,随着造纸业的成熟,纸品名目日趋繁多,不仅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也使剪纸工艺更加盛行,并产生了专业剪纸艺人和专门的剪纸手工业。


剪纸:飞天仙女。作者:桑田


到了明清,剪纸手工艺术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并进行再加工的。

另外,剪纸还被广泛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窗花、门笔、团花,象征吉祥喜庆,美化居家环境。剪纸还用作鞋花、枕花、伞花,梳妆镜上的喜花,少妇背上婴儿背带的巾花、陶瓷器具上的边饰等。

“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


剪纸:金猴降妖(正见网)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剪纸作品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为题材,把他(她)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他(她)们对物象的观察,并融入自己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


剪纸:(正见网)


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的刀法讲究“稳、准、巧”,其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

剪纸采取镂空的手法,创造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所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整张剪纸的线条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剪纸的色彩单纯、明快,简中求繁。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和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
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剪纸:飞越红墙 翻墙一族。作者:桑田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剪纸在处理形象时,往往突出其主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而且物象姿态夸张,姿势优美,动作大而富有节奏感。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在中国民间广受欢迎并非常普及。剪纸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所以在中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而且,剪纸作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女红必修技巧之一,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不仅表现了民众的审美爱好,其特有的普及性和实用性也符合大众的心理需要,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