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2013之基因净化(4)

几度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第二集基金会的广告

邓尼斯.卡扎家族基金会总部设在塔尔萨耶鲁大道南的一栋大厦7楼,玛洛丽和希亚的“大瘟疫救助基金会“办公地点在它隔壁。

基金会主席助理从美国著名的院校聘请基因学、病毒学和免疫学教授组成科研基金审核委员会。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允许教授每周一天时间用于咨询工作,原因在于为工业界做咨询可以大大增加教授的收入,而且处理的是一些实际问题,受到某项咨询工作的启发,能产生一些绝妙的研究想法;此外,教授们根本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也不会钻牛角尖,在一些没人感兴趣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意识到咨询的这一好处。

两个月来,每个星期,玛洛丽和希亚都会召集基金审核委员会的教授,听取教授们围绕“大瘟疫流行病毒的防治与救助”发表各自研究领域的权威演讲,其余时间他们进行了广泛的阅读,补充基因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前沿研究成果。但是,随着他们了解的越多,越深入,他们对大瘟疫救助基金会的最终目的能否实现就越感到迷茫。

灭世大瘟疫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就要降临人间。可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医药能力却像纸条糊成的罗网,准备捕捉灭世大瘟疫这只草原上的狮子。

代表现代科学最前沿成就的基因研究的波折,彻底泯灭了人类通过基因改造增强人免疫能力的唯一希望。

基因的科普知识:
基因的总和就是去氧核糖核酸(DNA),单个基因是DNA的一部分。

在人体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是去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RNA)组成的棒状物,因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故名。每条染色体内的去氧核糖核酸(DNA)物质结构简单,像一条很长很长的软绳梯子一样环绕自身中轴形成一个双螺旋,所以可压缩拉长,软梯子横杠由A加T或G加C相对而成。A、T、G、C是DNA最常见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因为是最基本的遗传物质,所以叫堿基。A、T、G、C四种化合物,在软绳梯的单条边绳上的一段独特的ATCG连续而变化的组合,就构成一个独特的基因,所以每条染色体上的DAN物质条,可以分割成几百到上千个不同的基因。每个基因就像一句长长的没标点的英语,包涵宇宙指令信号,指导命令细胞里的蛋白质的合成,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表现。基因在希腊语的意思为“生”,是细胞里分子分与合的化学组合的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却最高的司令官。可想而知,人类一个细胞里有3万多个基层司令官,就像国家的各级官员,不过不知哪个是基因总司令,也许是人的精神才是最后的主宰。多个基因就叫基因组。

基因甲基化,甲基是一个碳原子C和三个氢原子H组成的化合物质。基因甲基化是指,基因长句中的C、G的化学物质中的被加进了甲基团CH3。大量研究表明,基因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蛋白质的分子分与合的化学活动中,基因的ATGC所排列成的长长英语句子所包涵的宇宙指令,能畅通无阻的得到执行,这就是“基因表达”。基因甲基化可比喻为基因覆盖上尘土,盖上则导致基因指令关闭,扫除则导致基因指令生效,一个免疫基因的关闭也许意味着相应疾病基因的激活。

曾被认为人类疾病终结者而寄予无限希望的基因治疗,如今陷入绝望的困境。2007年,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AdrianThrasher教授等人尝试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对SCID-X1进行治疗,并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10位患者缺陷的免疫功能都得以恢复。但是在随后的观察中发现其中1人不幸患上白血病[1],这使人怀疑可能是基因治疗导致了白血病的发生。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十分出乎意料,因为更早之前在巴黎由AlainFischer和MarinaCavazzanaCalvo教授开展的基因治疗试验中,8名患者中有4名在接受基因治疗后都被检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同年,在美国TargetedGenetics公司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开始对一名叫JoleeMohr的患有关节炎的妇女实施基因治疗,然而她仅在治疗开始的三周后便逝世,该名患者的去世使整个基因治疗领域士气大减。这两个案例表明,基因治疗方法存在着高周致病性隐患。而科学家要明了人体全部基因的功能,据说目前还需要一百年。

2003年中国SARS爆发时,攻克SARS的药物研制时间需要按年来计,像干扰素这类抗病毒药物进入临床、达到投产和应用都需要时间。瘟疫病毒大多数靠疫苗来克服的,而研制出SARS疫苗的时间比研究药物还要长,起码要二三年。SARS病毒从被发现后不断变异,瘟疫病毒变异是疫苗研究最大的一个拦路虎,如果SARS继续变异得很厉害的话,对疫苗的研制有很大的影响。爱滋病已经发生这么多年,造成这么多人的死亡,现在还没有有效的爱滋病疫苗,就是因为它变异,所以没有很有效的疫苗,只能做复合疫苗,把很多病毒一块儿做疫苗,但是效果受到限制。

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12月1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自4月以来,截止当年11月14日,美国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达5,000万,约占总人口的15%,患者死亡的病例中,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占大多数。专家表示,从今年春季以及夏末的暴发看,甲流暴发与天气及季节似乎关系不大,流行动向难以琢磨,其蔓延趋势很难预料。专家们对甲型H1N1流感是否会“卷土重来”意见不一。相关人士说,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就此咨询过十二位流感研究领域世界知名的专家,其中六人认为美国会出现新一波甲型流感疫情,而五人认为其可能性不大,剩下一人则说“抛个硬币决定吧”。

可见,当灭世大瘟疫病毒大流行时,把希望寄托在现代医学界的疫苗和药物的人,只怕要悔断肠。

“记住:谁能分清撒旦,谁就能分清瘟疫病毒,谁就能得救。”这是“爱”之光指引的救难之路,玛洛丽和希亚坚信,这一定是病毒瘟疫大劫难来临时唯一的救命大道。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名声显赫的科学家的救助研究方案接近这个方向,更多的是南辕北辙,或相差甚远。没有一个科学家能读懂“爱”之光的这句话,或者说,没有科学家相信这条路符合科学的研究原理。这些病毒瘟疫科学界的泰山北斗以嘲讽的口吻说:“分清撒旦是精神的范畴,和分清瘟疫病毒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研究病毒、基因和免疫,研究精神是心理学家的事。”

也许他们是对的,分清撒旦和分清瘟疫病毒,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对精神与疾病方面的科研基金逐年增多,1999年,彼兹堡大学被授予一千万美元研究精神和机体的相互作用;200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还有资助了一个祈祷对爱滋病人的治疗作用的科研项目;还有一些科研基金用来研究安慰剂效应;此外,研究非传统的替代疗法的研究经费也逐年增多。这些研究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调控,虽然有较好的结果,但由于思路局限,尚无重大突破。

而最新的精神影响机体的科研案例寥寥稀少。其中有“受虐待可能改变基因表现”这篇报导: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摩西.西夫对自杀人群的尸检显示,儿童早期遭受虐待的经历可能会永久改变大脑的基因表现。当基因中的甲基增多时,基因就会关闭。研究人员检测了负责控制RNA的海马基因(RNA生成蛋白质),发现自杀者海马基因关闭的比率要高得多,这表明他们的海马确实不太活跃。西夫表示,下一步就要证明甲基化水准的改变是童年遭受虐待的结果,并非由自杀本身造成。为此他正在对没有遭受虐待的自杀者进行研究。

另一篇来自美国罗德岛巴特勒医院(ButlerHospital)线上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ONE)杂志上的报导:巴特勒医院临床及转化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布朗大学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副教授AudreyTyrka博士说:“研究团队从表观遗传学下手探究了童年时期的环境因素对于生物压力应激的影响,发现童年时期的不幸有可能引起一种重要的生物压力应答调控因数——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甲基化改变,从而导致患精神病的风险增高。此前的动物研究表明缺乏母亲关爱的啮齿动物这一基因的甲基化水准增高,因此这些动物成年后在应激情况下会对压力更加敏感和恐惧。”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MariaKarayiorgou表示,目前已知道了约10%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理。教授扫描了1077个人的基因组来研究他们的基因拷贝数变异,这1077人中包括患有精神分裂症的152人、没有患病的159人,以及他们的双亲。研究者发现其中15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基因组中插入或缺失了某些基因,同时他们未患病的双亲的染色体中没有出现这种变异。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只有2个没有患病的个体出现了这种基因变异。上述研究标本全部来自具有欧洲血缘的南非白人群体,血缘的单一性使得他们成为遗传研究的理想标本。(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黑夜漫漫,深不可测 。路灯卓然独立,黄色的光焰温和而明亮,笼罩方圆数百米。光芒所至,万物莫不赞叹仰望。
  • 一天深夜,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梦中看到别墅后院的小树林里出现一个隐约放射出金光的小门,于是大胆推开门走进去。穿过一条白玉铺就的石板小路,小路两边却是一个个远处的山水和城市。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豁然光亮耀眼,原来自己来到了天国的天门前。金子砌成雄伟摩天的两层城楼金碧辉煌,高可万丈的城墙黄澄澄闪亮,连两扇无比巨大厚重的大门都是金灿灿的黄金之门。天门大开,彩云缭绕,紫气清爽,万道霞光辉映青天。
  • 一盒火柴和一根蜡烛躺在黑暗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
  • 一个独裁国家的领袖终于断气了。老百姓们纷纷落泪。
  • 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卸任前到恐龙王国出席全球盛会。一家老小受到恐龙慷慨热情而奢华的款待,以至在回忆录中还念念不忘,感恩留恋。可惜总统英雄一世,到头来还是没能看明白恐龙的真相,实在可悲可叹啊。
  • 荒郊野岭上,曾经的山色佳秀,碧泉绕流都已化作云烟。土丘下原本有一个王爷的古墓,岁月沧桑过,连棺材和尸骨都消弭无踪,只留下当年陪葬的一只雕花彩瓷瓶,静静埋在一堆黄土中,诉说曾经的富贵与辉煌。
  • 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大富豪邓尼斯的女儿海洋生物学家玛洛丽染上流行瘟疫,死后奇迹般活了过来。濒死时被告知,末世大淘汰即将来临,前几次的病毒大流行只是演习和警告,真正的大瘟疫来时,无数的世人将无处可逃。
  • 玛洛丽微微的笑着,摘下黄褐色的半框眼镜,看久了,她觉得有些疲劳,毕竟刚刚大病了一场,元气还没完全恢复。她不是叫人惊艳的女人,脸型圆方,但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笑容明朗热情,坚强而自信,随和的力量能感染身边的人。
  • 一个小时后,医生们走出病房,向邓尼斯先生表示谨慎的祝贺:病人恢复了一些神志,不过仍在危险期,还需要继续观察。
  • 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故事亦荡气回肠千古流芳,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是非颠倒的时代,我恋恋于那些平凡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很短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各位看官且斟一杯清茶听我娓娓道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