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252)

中集-第八章:嬗变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四节:十年生死两茫茫(5)

(二)一包砍皮瓜子
第二年,刚刚刑满的王大炳,回长寿探亲。我便委托他在途经北碚时将瓜仁带给母亲,并拜托他,把母亲生活的情况如实告诉我。

1974年冬天,王大炳在阔别重庆整整十五年以后,第一次回到重庆,并且专程沿途询问,找到了北碚蔡家场东方红人民医院,然而,他还没有进入这家乡村医院的大门,便被传达室里的“门卫”截住了。

“你找谁?”那门卫从黑洞洞的窗口里,向外上下打量着这个农民打扮的陌生人。

“啊,你们有一叫方坚志的吗?我是来给她捎信的。”大炳直言寻找的人。

“你是从那里来的,找她干什么?”门卫死死盯着来人,好像要从来人身上发现什么秘密似的。大炳好像一个被盘查的人,一身都感到不自在。

整整十五年了,就像一个隔世的来者到了一个令他恐惧的环境中,他犹豫了一下,只好将我托他带给母亲的信,一包瓜子仁拿了出来。一面恳求他说:“我是从西昌盐源来的,是方坚志儿子的朋友。这次因为回家探亲,受他的嘱托给他母亲带来一包东西和一封信,拜托你是否能通告一声。”

门卫把信和毛巾包接了过去,掂了又掂,满不在乎回答道:“那么你就在这里等着吧。”说罢,转身进去。

不一会,便走了出来,一脸严肃地向他喊道:“你要见的这个人是我们单位的重点监督对象,任何没有本单位的介绍信,不能同她单独见面,我已请示了领导,你带来的信和东西,我们可以代她收下,并且转交给她本人,你走吧。”

这闭门羹,使大炳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向门内窥望,那不就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医院么?里面的过道上穿梭着赤脚的普通农民病员。

心中暗暗后悔,如果不去门房打听,迳直走了进去,说不定根本没人问他是什么人,今天自己找了麻烦,先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看来,今天这么大老远的来,母亲是看不见了。如此看来,母亲的处境,十分不妙。

当大炳回到盐源,把蔡家医院所见情况告诉了我,顿时对母亲的担忧压在我的心头。她在信中不厌其烦的写道“要听党的话”,恰恰证明她是多么无奈,母亲所受的精神压力,超过生活在枪杆子下面的我。

这一年新年,我照样收到了她寄来的一斤猪肉,并在信中告诉我,我给他带的东西已经收到。一再要求我能将半身的近照寄给她。

在狱中,我们的相片一直由当局摄制。所以,母亲这小小的心愿,对于失去人身自由的我,还真成了一件大难事。我的身边已有十多年没有保存过一张相片了。为了满足她的要求,我一直在寻找去盐源的机会。

盐源地处云贵川高原,在这个汉、彝、藏、苗等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广阔的牧场,放牧的牛羊群,和过路畜群,撒在这一带草地上的牛羊粪一直被农场各队争抢。徐世奎也不示弱,在春耕栽插完毕后,便派了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小组,长期驻外拣粪。

这个小组在马路边租了一间公社的小茅屋,六人吃住都在里面,每天所拣的牛粪便堆积在屋外马路边,等到凑足了可以用解放牌拉上几车的数量后,便临时从场部抽调汽车,再派两个人跟着汽车一起到积肥的地点为汽车装牛粪,当时装粪的人一般指派菜蔬组的人。(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队的最高行政长官徐世奎,最懂得他的身份和如何扮演在这种特权群体中的角色。他非常明白,他只能在中国专制下所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才能取得归于自己的那份待遇。
  • 这夏守愚,之所以一直处在比六队任何囚奴特殊的环境里,就因为他像一条狗一样监视着蔬菜组的犯人,同时他能准确地领会队长交给他的特殊差事。
  • 徐老大没有料到,这些被搜去背兜的女人并没离开,而是守在徐老大的归途必经的过道口,等收工后,趁他只有一个人回队时,十几名妇女便拦住了他的归路,向他索要被“没收”的背兜,他们拿着棍棒,捏着石头块,如果不是看山人及时赶到,徐老大定会遭到她们一顿暴打。
  • 这种“小秋收” 也给长期关押狱中的男奴隶,一次接触异性的机会,跟在奴隶们身后的干部家属,本来就是一群从农村里来的女人,平时他们被监狱的隔墙所阻,在严密监视下没有和囚奴接触的机会。
  • 林彪事件以后,“杀一小批”的严打运动暂时停了下来,以此为专职的张剑波也开始闲起来了,他便借这个机会向盐源农场的管教科请了两个月“探亲假”,心里盘算着怎么来解决他的婚姻烦恼
  • 后来,又把张剑波划在隐藏在共产党内的蜕化变质份子,悄悄把这个“模范”党员办公室里悬挂的“无产阶级忠忱卫士”锦旗摘了下来。拒不介绍这个凶恶的杀人犯的犯罪事实。但内江他的老家,老百姓早已将这起凶杀案沸沸扬扬的“传开了”。
  • 对亲人长年的眷念,像一杯永远无法喝尽的苦水。屈指算来,我已“三十五岁”了。先前还是一个稚气的孩子,十五年已变成了未老先衰的小老头。
  • 从1966年文革以来,至今整七年,北京,上海,那些她曾寄托过希望的,她年青时代的老师和同学们,突然好像从大陆这片海裳叶上消失了,从此再没人给她写信,使她隐约感到,当年学生时代的好友,也在文革中自身难保。
  • 这便是一个在遭到家破人亡后的母亲,同阔别十五年沉沦监狱的唯一儿子写的第一封信,那中间被压仰得喘不过气来的辛酸,只能‘领会’。
  • 他们为此专门找来新华词典,按照那些词的字面解释,一面按照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论点逐一分析,把亡羊补牢说成是我想待机逃出牢房,把“负荆请罪”说成拿起杖棍毁灭罪证,牛头不对马嘴的解释以后,还要责令母亲作出解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