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奇人(3)

【文史】助秦王一统天下的兵家尉缭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气: 7599
【字号】    
   标签: tags:

古往今来,东西方兵家泰斗、兵法大师层出不穷,各民族各种兵书也灿若星河,但都无法企及孙子、孙膑、尉缭等这几位兵家奇人的智慧与高度。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孙膑写就的《孙膑兵法》及尉缭的兵书《尉缭子》像是浩瀚星河中的璀璨将星,赋予人出奇不意的谋略和奇策,至今引人乐道和推崇。本文将要介绍的是秦始皇的国尉——尉缭。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的帝王。明朝思想家李贽称他为“千古一帝”。

为秦王统一大业立下卓越功勋的人,其中包括秦国国尉——尉缭。尉缭本姓魏,名缭,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因被秦王封为国尉,因此改称为“尉缭”。

尉缭献策 三十万金可灭六国

一天,秦王与李斯议事,秦王夸韩非有才,可惜已经作古。于是李斯就向秦王推荐深通兵法的尉缭。据说,尉缭之才胜过韩非十倍。由于尉缭自负清高,秦王就以宾礼召见他。尉缭见到秦王后,只作揖而不跪拜,秦王也没在意,就请他坐于上宾,称他为先生。

尉缭对秦王说:“列国对于强秦,就像郡县一般。倘若他们各自为政,则易于攻伐;倘若联盟,则难以抗衡。三晋联合灭了智伯;五国结盟灭了齐湣王。大王不可不虑!”秦王就问:“我想使他们不再‘合纵’,以便秦军能以千钧之势,迅速平定六国。”

尉缭说:“现今列国政事皆取决于宠臣,宠臣岂有全部尽心尽忠之人?无非以贪财敛物为乐罢了。大王不要吝惜府库财物,重金贿赂权臣,以乱他国。大王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国尽可灭除!”秦王听过尉缭的计谋后,就大开府库,倾尽内帑财物,分别派使者奔走列国,以重金贿赂列国宠臣,探测他国国情。

秦王英伟 度量超迈

秦王拜尉缭为国之上宾,并和他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当时尉缭还没有官职,秦王就和这一布衣平起平坐。秦王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能包容,把自己放到很低的地方。

当时秦王嬴政年方二十二岁,二十多岁的人就有如此度量,不管来者是否是外国人,也不看对方说的话是否入耳,只要合乎道理,秦王就会采纳。

秦王十三岁登基,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晋阳反”,秦国大将军蒙骜(音熬)出兵平定了叛乱。成年后的秦王,史载“英伟非常,质性聪明,志气超迈,每事自能主张”,他既能平定长安君之乱,又能独自召集群臣商议伐赵之事。秦王二十岁时,亲自主政派兵攻打赵国。二十二岁时,就已平定了嫪毐之流,除去摄政隐患。从中可以看到秦王天资禀赋极高。

秦王常常造访尉缭所居住的客馆,每次都是长跪于地请教治国之策。这么年轻的国君,为了大业,甘于向一介布衣屈身跪拜。尉缭认为,秦王的度量将来也足以承载天下。

中国历史很有特点,每逢改朝换代、时局大变时,很多的有道之人、世外高人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改平日隐逸之风,聚焦天下大事,为顺同世事巨变出谋划策。对于他们,或许天意让其归隐,瞬时就会隐居山林;天意命其下山辅佐,立时就会风云板荡。尉缭就是其中之一。

尉缭精通兵法,也善观面相。他见秦王面相“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认为秦王面相刚烈神武,求教于人时虚怀若谷;一旦被冒犯时,又会变得极其苛严。所以尉缭就对他的弟子说,秦王有一统天下大业的鸿图大愿,但因秦王大志大愿远超于个人喜怒,所以将来一统天下后,百姓必为他所役所虏。

诛暴乱,禁不义

唐朝初年,唐太宗命谏官魏徵、虞世南、褚亮等人编撰辑录前人著述,用以匡政警示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历时五年,一部匡政巨著由此诞生,这就是《群书治要》。其中,魏徵等人收录了尉缭的兵法。

尉缭兵法反对杀人越货的非正义之战,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义战。他认为“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王者所以伐暴乱而定仁义也。”战争毕竟是违逆道义的凶器,所以王者兴兵在于讨伐暴乱,为国奠定仁义。

尉缭也明确指出:“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凡是出兵,不攻打无罪无过之城,不滥杀无辜无罪之人。为了贪图财利,杀害别人的父亲兄弟,奸淫他人的妻妾子女,这些都是强盗所为。

他的兵法强调“王国富民”,强调王者发动战争是为了“诛暴乱,禁不义”,并且指出战争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农不离其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只诛杀首恶之人足矣。

千古兴亡 半由人事半由天

尉缭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他为秦王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对于六国被灭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列国志》中有一首诗: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一句“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道出列国被灭的主要原因:朝臣的奸佞和贪婪。因为权臣的贪婪,所以被尉缭一语说中,用三十万金就可以灭掉六国。数百年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但三十万金就可以使这些国家灭亡,难怪让后人唏嘘感叹:“半由人事半由天。”#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时期,秦国的穆公励精图治,成为五霸之一。而穆公之后的一段时间,频繁更换君主,君臣关系也不协调,所以与他国征战不多。从献公开始后的秦王,如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都能广招贤才,并且知人善任,从而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
  • 秦始皇一生虽然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他个人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因此遭到天下人的痛恨,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生前所期望的万世秦朝也终是昙花一现。可见,不行仁德治理天下者,最终还是要被上天抛弃的。
  • 姓氏由来
      
    秦(qin2)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 孙武,字长卿,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后人又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 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委托兰德公司所作的评估报告显示,“下一次朝鲜战争”已经被布希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报告称,这场“统一战”将可能比德国统一耗资更大。作者认为,当今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一切根源源于中国。中国问题处理好了,一切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 嬴政十三岁继承庄襄王的王位,开始了他的人生舞台。他走马上任以来,就不断的四处出击、镇反。天象也不断的出现异常。大饥荒、蝗虫、瘟疫、冬雷、彗星、大旱、地震,河鱼大上水面,人们趋车马争食。
  • 花开了又谢,草枯了又荣,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了。君儿啊,在你被残杀的第628天,为父仍然无法在你的坟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上一鞠清泪,只能含泪默默凝视着你的遗照,用我淌血的心灵和你的在天之灵对话。有道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然而君儿,你却至今无法寄托躯体于山陵,为父思量再三,欲语还休——我该如何向你描述这非人间?
  •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①长目,挚鸟膺,②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③得志亦轻食人。④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⑤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 前一阵,中共国的高官,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到美国访问,大肆推销中共的理念,美国政府也似乎格外礼遇,又安排五角大楼迎接,又安排西点军校参观等等。好不热闹。其中有一出梁光烈送书西点的闹剧,被凤凰卫视大加吹捧。因为又恰逢中共国与菲律宾正在南海黄岩岛交恶。于是梁光烈的一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立刻博得了凤凰卫视一堆“砖家”们捧臭脚般的喝采声一片。真可谓是骗子忽悠外行人,一忽悠一个准儿。
  • “兵”字在古代有兵器、军事、战斗等含义,兵法是古人在征战中总结的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心理等军事理论。兵书则是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