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成语数来宝

天地人之道“六六大顺” 道理安在?

作者:荏淑一
怎样才得能六六大顺?(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32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招福的吉祥祝贺词,虽然通俗,个中则含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深奥的睿智,还有生命哲学!常听说的“六六大顺”就是其中一个。

许多人对“六六(66)”的数字深有好感,甚至很着迷;有的牌照、数字号码中如果有66,要价也特别高。人们觉得“六六大顺”表示诸事大吉大顺利,那么“六六大顺”的道理何在?“六六”真的存在吗?

中华文化 六六大顺典故奥妙

中华民俗中喜欢数字“六六(66)”,然六六指的是什么?常见说法不一。有的说来自《左传》的“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这可以应验于社会层面,然而六种角色并不能通用在每个人身上。还有的说法以掷骰子的得点来解释,惹人一笑!

这里举来自中华文化哲学之源《易经》的道理,说一说“六六大顺”的含意。

《易经》的道理非常深奥而广大,说天道、说人道、说地道,涵盖人所生存的天地人时空,宇宙、天文地理场域、人伦关系无所不备。然而,《易经》的表现又非常简易,用“卦”的三画或文王卦的重卦六画,把天地人之道的演绎变化都涵盖了--天上、地下、人在中。

最早伏羲氏的作八卦,后来周文王演绎八卦,每一卦都用重卦展现,成了六十四卦。[1]《易经.说卦》就这么说:“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经传集解.卷一》解释:“重卦者兼三才而两之,故一卦六画。”六十四卦之卦,上下各三画,用六画来表一卦,所以说“易六画而成卦”。

“天地人”古人合称“三才”。天、地、人各有主要的两面性,表现在天道为“阴阳”,表现在地道叫“柔刚”,表现在人道称“仁义”。综理了“天地人”和其两面特性就成了六十四卦的表现。

“六六”为何称大顺呢?

“六六”为何称大顺呢?(pixabay)

那么“六六”和六十四卦有什么关系吗?“六六”为何称大顺呢?在《易经.系辞下》直接点出:“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2]就说一个卦的六画,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表现。

所以“六六大顺”就应在天、地、人之道中,也就是指人活在天地间事事顺利亨通了。

我们知道九代表阳之极,最为刚健、刚强,那么为何不说“九九大顺”而说“六六大顺”?宋代《周易经传集解》就这么说:“安贞吉谓用六也,惟用六可以久而安之矣。”

意思是说,要有大顺大利的人生就是要用“六”也!“六”代表阴爻,就是阴柔、柔顺,“其气为阴,其体为柔,其用为顺矣。”[3]在天、地、人间都用阴柔事刚强,以退为进,以后为先,以失为得,就得以大顺。柔而不摧呀!

这个阴柔的“坤德”并非女性专属的气质,也可以是君子之道。《易经.坤卦》彖传说:“柔顺利贞”,举例来说,修口寡言也是一种阴柔的处世之道,寡言、不言不批评、不争辩可以息是非,得以长治久安。[4]

有人认为“六六大顺”指的是坤卦,因为坤卦的六爻都是阴爻(六),即由六个“六”组成,所以成了“六六大顺”的由来。可是看看“坤卦”的第六爻--上六以柔顺之身而居于上位,呈现凶险无比的现象,怎么会“大顺”呢?一般所谓的“正话反说--‘六六大顺’以讨口彩”无法自圆其说。“讨口彩”怎能真安身?再说“坤卦”仅仅只是一卦,又怎能代表天地人的全貌呢?

以后为先,以失为得,以往为归,以贞为利,这种柔顺之道,不计个人利益,不会树敌。因为以失为得,以后为先,遇到什么坏事都认为是给自己提升的机会,怎么会有过不去的难关呢!只要自己的心理顺了这个天地至道--“六六大顺”,贞定实践,人生大顺大利是必然的道理了!

-注-

[1]《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扬子法言》: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

[2]《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3] 见于《周易经传集解》:“画而皆二则其数为偶(*阴爻),其气为阴,其体为柔,其用为顺矣!天下之至健者莫如天,三画皆健,不曰天乎!天下之至顺者莫如地,三画皆顺,不曰地乎!”

[4] 《周易经传集解》就这么说:“安贞吉谓用六也,惟用六可以久而安之矣,是故圣人寡其辞,而非隐,弗见其言而非赘(没用处)也。”
@#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