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诚信教化

彭安玉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为人诚信。诚信观的形成离不开教化。探索中国古代诚信教化的有效做法,不无现实借鉴价值。

* 学前诚信教化

从婴幼儿抓起,是中国古代诚信教化的第一个环节。学前诚信教化的措施主要有:

(1)胎教。胎教最早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实质上是从怀胎之始即对孕婴进行诚信熏陶。

(2)父范母仪。学前小孩最会模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其诚信与否对小孩诚信观的形成至关紧要。中国古代父范母仪,以身立信的例子不少,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可谓尽人皆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有曾子取信于子的故事:曾子之妻适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耳提面命。诚信品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确引导。据宋邵博《闻见后录》记载,司马光五六岁时偶得一核桃,不会剥壳而食。其姐欲助之,却始终不肯。后姐姐因事稍离,一婢女帮他去掉外壳。姐回来后问是谁去掉了外壳,司马光随口道:“吾自去。”其父司马池目睹了吃核桃的全过程,见子撒谎,乃厉声训道:“小子安得谩语?”并教导说:“诚,为人之本也,人当取信于人。”

(4)讲故事。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比比皆是,有心者常信手拈来,用以教育子女,如公沙穆卖猪、管鲍之谊、范式守信、商鞅立木、季札赠剑、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等等。有些因不守信用而致败亡的历史典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其警戒作用颇为明显;牧童“狼来了”的谎言最终使自己葬身狼腹也极具震撼性。

尽早进行诚信教化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婴幼儿初来人世,童心绝假纯真,“如金之在镕,惟人所范;如泥之在钧,惟人所模。故视之以诚信,则诚信笃于其心矣;视之以诈伪,则诈伪笃于其心矣。模范之初,贵得其正”。(《大学衍义补》引刘彝之语)。

*“小学”诚信教化

中国古代儿童长到七八岁时“出就外傅”,入“小学”接受“蒙养”教育,一般至十五六岁。蒙养教育的载体是散布各地的乡校、村学、义学以及少数富人家中的家塾,以识字、写字、背书为主,着重基本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

小学诚信教化主要通过各种蒙学教材进行。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这些教材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综合性的字书,如《急就篇》、《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百家姓》、《三字经》等;第二类是专门进行伦理教育的教材,如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吕德胜的《小儿语》等;第三类是历史故事书,如李瀚的《蒙求》、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叙古千文》、陈标的《历代蒙求》等;第四类是诗歌或辞赋类的教材,如《神童诗》、《千家诗》、《训蒙诗》、《小学诗礼》等;第五类是专讲名物制度、实用知识的教材,如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等。

中国古代通过蒙学教材对少儿进行诚信教化,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一是著名学者直接或间接参与教材编写,提高了蒙学教材的权威性,确保了教材的高质量。以宋代为例,当时著名学者朱熹、吕本中、吕祖谦、王应麟等都曾亲自编写蒙学教材,如流传非常广远、被誉为“千古一奇书”、“袖里通鉴纲目”的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即为南宋大学者王应麟所编。二是在内容上,蒙学教材把识字与培养诚信等伦理道德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如南朝周光嗣编写的《千字文》寓诚信教化于识字之中,其云:“信可使覆,器欲难量”,“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清人李毓秀编纂的《训蒙文》(后改名《弟子规》)提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笠翁对韵》则推崇:“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为刎颈死生交”。即使是专讲名物常识的蒙童读物,也往往融进诚信教育的内容,如《名物蒙求》即有“人生而群,不可无教……信而有朋”之语。三是在形式上,蒙学教材切合儿童个性特点,善于将深奥的思想学说与儿童的生活日用相结合,言简意赅,通俗易晓,便于记诵。如吕得胜编写的《小儿语》“以立身要务,谐之音声,如其鄙俚,使童子乐闻而易晓焉,名曰小儿语,是欢呼戏笑之间,莫非义现身心之孚。”(《小儿语-序》)历史类蒙养教材融诚信教化于历史故事之中,极富感染力。《东坡志林》记载:“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是以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一些蒙学读物还带有图画,如陶赞廷的《蒙养图说》与现今的“连环图画”或“小人书”颇似,形象生动。诗歌或辞赋类的教材,往往选择适合儿童特点和水平的诗歌辞赋,或五言,或七言,参为对偶,联以音韵,读来琅琅上口,好诵好记。

* 官学诚信教化

官学诚信教化主要通过学习书目的选定以及科举科目的安排来体现。

自西汉武帝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学典籍成了官学的必修课程。以儒学经典作为官学教材,最容易灌输诚信思想。因为儒家学说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信”作为“五常”之一,备受关注。一部《论语》,论“诚”、“信”者多矣。以儒家典籍作为必修课,使学子在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著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诚信教化,养成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

将儒家经典列入科举考试内容,从而强化儒家思想对学子的熏陶作用,是官学诚信教化的又一制度化做法。将儒家经典列为必考范围,既是儒家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必然,又可通过考试这一硬约束保障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诚信规范在学生心目中反复强化,成为人生的道德支柱。

* 书院诚信教化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新型的教育组织。书院重视道德修养,往往将诚信教育列入教规之中,上升到制度的高度。

《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条》、《白鹿洞洞规》),是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于淳熙六年(1179年)为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而写的学规,亦为后世学规之范本。该学规先立“五教之目”,再立“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其中有“朋友有信”、“言忠信,行笃敬”等诚信戒条。明人胡居仁掌教白鹿洞书院订有学规6条,其中第二条为“主诚敬以存其心”,要求师生诚敬无妄。

中国古代学规众多,将诚信要求写入教规,以教规规范诚信教育,这是书院诚信教化的高明之处。

* 社会诚信教化

在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古代,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乡里、宗族和家庭。通过这些社会组织灌输诚信理念,从而将诚信教化延伸至社会的最基层,是中国古代的一贯做法。

在乡里诚信教化中,早在先秦就设有“三老”,专掌教化。宋代,乡约成为乡里教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内容是“德业相劝”、“礼欲相交”、“患难相恤”。凡入约者各人进修,互相劝勉。明王守仁的《南赣乡约》要求入约者“讲信修睦,成为良善之民”。

宗族及宗规、族约也是进行诚信教化的重要载体。宋朝人真德秀制订《家塾常仪》强调“古今孝悌、忠信、长厚、退让”等道德教育。(《谷诒汇》卷十一,明崇祯七年刻本)宗规、族约常于宗祠内集会讲习。明人王孟箕所订《宗约会规》规定,宗族成员每月聚会两次,专门讲解诚信等伦常以及《大学》“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写诫子书是我国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如嵇康在《家诫》中叮咛儿子“守之无贰”,“坚执所守”,“慎言语”。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专讲诚信,通过“伯石让卿”、“王莽辞政”的典故告诉子孙“巧伪不如拙诚”之理,认为伯石、王莽“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他告诫子孙:“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重视诚信教化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可看看今天的社会,这样的美德却在退化。呼吁重建我们的诚信教育,这是立人之本,而最终也是立国之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画中菩萨之装束和发式一如中国古代仕女。两位菩萨一红一绿,一主一从,足蹬莲花,双手合十,腾云驾雾,冉冉升空。足蹬莲花者,两位大法学员已证悟菩萨果位矣;双手合十者,感谢师尊救度之恩也;腾云驾雾,冉冉升空者,已修炼圆满,白日飞升也。
  • 据华商报6月6日报道,号称我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至今仍在一些领域发挥著作用,但是,作为古代算法,除了珠算还有13种。近日,这些已被湮没了千百年之久的算具,经过汉中程文茂先生的研造,终于重现在世人面前。
  • 巴拿马文化局5日宣布,意大利海军上将、海上考古专家克拉多· 德塞吉拉日前证实,去年在巴拿马大西洋科隆市附近海域发现的那艘古代沉船是哥伦布第四次远航美洲时沉没的“拉比斯凯纳”号。
  •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为其立传者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精彩地记述了扁鹊如何为神人慧眼所识而得其真传的事迹。
  • 环球时报6月6日报道﹐考试作弊现象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处理方法各有不同。中国古代科举作弊被视为“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灭九族的﹐而目前各国的处罚一般是取消考试成勣和资格﹐或是停考几年而已。但在“9·11”事件后﹐美国对外国学生严加看管﹐一旦查出有人托福考试作弊﹐一律严惩不贷。这么严厉的措施还只是严防外国恐怖分子混入美国的第一步。
  • 中国人说的“琴棋书画”是指弹古琴、下围棋、写书法、画国画,这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四种传统艺术,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学问。围棋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记载,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汉墓殉(xun)葬物中就有石制围棋盘。围棋在隋唐时传入日本。围棋盘的道数一定要单数,在古代有十三、十五、十七道的围棋盘,而从唐代以来是十九道的围棋盘。十九道围棋盘上有19X19=361个点(——叫“目”),九个黑点叫“星位”,中心的黑点叫“天元”。黑白双方各有180来个棋子,黑方先下,白方后下,以围困对方,吃子多少来定胜负,所以叫围棋。棋盘上的棋子黑白要相等,或黑子多一颗。围棋是下在点上,而国际象棋是下在格子里。围棋一般得两、三小时一盘,围棋大师有时下几天。最古老的围棋书有宋朝张儗(ni或yi)的《棋经》,晏天章的《元元经》。
  • 从《史记.扁鹊列传》记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病人昏迷的状态下,其元神离体经历被扁鹊预知到了,而且病人还知晓到了未来。
  • 李时珍,字东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中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
  • 古老的观念认为,人的恶行和道德的败坏会引发上天的愤怒,天怒会通过地震、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表现出来,这些自然现象都是上天对人的警告。在古代,如果天下不太平,皇帝要发布“罪己诏”进行自责反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同样敬畏天命、信奉善恶有报。
  • 《史记》中记述了扁鹊慧眼识病三劝齐桓侯的故事。齐桓侯没有理会扁鹊的忠言劝告,等省悟过来时,为时已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