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印地安小男孩的心灵之旅

李婉如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9日讯】小树在五岁时,就失去了爸爸妈妈,由爷爷奶奶收养,跟他们住在美国东部的查拉脊山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爷爷跟奶奶都是查拉脊族的印地安人后裔,奶奶说小树是在山林中出生的,所以天生就具有跟树林沟通的能力,不仅如此,小树还能感受到大地之母的温柔跟宽厚,懂得去分享小溪的欢欣鼓舞。

有一回,小树亲眼目睹老鹰残忍地捕食鹌鹑,爷爷安慰他说:“不要伤心,小树,这是大自然的规则。所有的动物都懂得一个规则,只能拿它需要的东西,可是小蜜蜂不太懂,它储存的花蜜永远多过它自己所需要的,所以其他的动物,甚至人都会来分一杯羹。而人也像小蜜蜂一样,永远贪取多过自己的那一份,他们从别人那里掠夺,战争自然就发生了。”

有一回,奶奶跟小树说,我们人的身体里头有精神和肉体两种心灵。肉体心灵告诉我们怎么去寻找食物、繁衍后代,也因此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而精神心灵让我们体察人事物的内在。一个人如果只用肉体心灵来思考的话,他的行为会变得贪婪而且卑贱,相对的,他的精神心灵就会慢慢地萎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活死人。而精神心灵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常常锻练就会越来越强壮。当我们的躯壳死亡时,肉体心灵会跟着死,但是精神心灵会永远的存在。

从那一刻开始,小树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精神心灵锻练得非常强壮。也因为这样强壮的精神心灵支持着,小树在承受一连串变故时,并没有太多的伤心,先是他的忘年之交死了,不久以后是爷爷,跟着是奶奶,然后是爷爷、奶奶养了一辈子的狗,因为小树知道,这些亲爱的伙伴,都有一个强壮的精神心灵,他们的来生只会更加的美好。

《少年小树之歌》在1977年出版时,获得众多的瞩目,大家公认那位印地安小男孩纯真的心灵,为我们过度机械化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流。这本有欢笑有泪水的书,透露出生命的真意以及与大自然共存共荣之道。(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为什么活着?"让多少人苦苦求索,茫然失措;"我为什么活着?"让多少人失望而怒,再不愿提起。我好奇地注视着我自己,可我那神秘的灵魂却总是也看不清晰。我狂热地寻求我存在的意义,可它象神女,悠悠地躲在闺帏之后拒绝我的亲密。
  • 时至今日我才深深明白,一个人有时突然间产生的行为是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这种行为在发生之前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准备,然而后果却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 记得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个阿甘。人人都说阿甘笨,一群恶少经常一起欺负他。于是他的朋友珍妮告诉阿甘,要是被他们欺负时,要赶快“跑”。图
  • 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
  • 那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式。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六十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 关于神话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解释:当原始民族面对自己所知甚少的世界,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这时一种强烈的寻求安定的需要便油然而生。这种需要促使他们力图从外在世界单个事物的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一种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永恒不变的“实质”来。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为自己寻求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希腊神话的产生恐怕亦是如此。
  • 有一位妇女被诊断得了不治之症,只有三个月可活。在她料理自己后事的时候,她打电话叫来了牧师,和他谈论自己的后事安排。在似乎什么都关照到了,牧师正准备离开,那妇女又留住了他。
  • 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雨果)
  • 寒假随母携女回老家疗养。家中空无一人。只有几盆茂盛的花草需人呵护。临行,对在外工作的老公再三叮咛,别忘了定时回家为那几盆茂盛青翠的花草浇浇水。
  • 一个女儿对她的父亲抱怨,说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