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世上没有人能全部亲见的“三神器”

作者:脩实
日本天照大神绘像。图:《岩戸神乐的起显》(局部),1857年歌川国贞画。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伴随电子产业的兴起,流行语“三神器”应时而生,着实红火、风光了几年。所谓“三神器”,是指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当时,这些产品价格不菲,不仅是时代的宠儿、人们渴望的奢侈品,也被视为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其实,“三神器”一词并非新语,是借用了古说,对其进行了譬喻式的时代诠释。真正的“三神器”,是指日本天王代代相传的三件珍宝,即“八咫镜”、“八尺琼勾玉”、“草薙剑”,皆被视为神器。

史上,“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合称为“剑玺”,被定位为“与天王王位一体”之物,即不能离开天王,而另一件神器“八咫镜”,则作为天照大神之神体,始终保存在伊势神宫的内宫中。因此,“三神器”不仅是日本天王的传代至宝,更是其王统、道统、权力、地位的象征。故此,天王驾崩或禅让时,继位者都要举行“继承仪式”,来承接神器。

2019年,日本明仁天王禅让,德仁天王即位,年号从“平成”改元为“令和”。

“令和”年号的出典,来自“初春令月,气淑风和”。(pixabay)

(2019年)5月1日,在东京王宫中,举行了庄重的“剑玺等继承仪式”,日本首相等一众政府要员,立法、司法长官以及王室重要成员与会,将“八尺琼勾玉”、“草薙剑”等传给了新天王德仁天王,标志着德仁正式即位。同年10月22日举行的“即位礼正殿仪式”等即位系列大典时,“剑玺”也都伴随德仁天王左右,以示君权神授,告示天下继位者系王统,合礼法,尊神意。

三神器的由来

据《古事记》(712年)记载,太阳神天照大神,曾隐居于天上的岩屋内。于是,世界便失去了光辉,天地一片黑暗。对此,八百万神仙集会,商讨对策。思兼神提议,由制镜神造出了“八咫镜”,并用各种方法呼唤天照大神走出岩屋。在众神的喧嚣、呼唤下,天照大神打开岩屋门户时,看到自己的身影映在门外的一面镜子上。天照大神觉得奇怪,想看个究竟,便从岩屋里走了出来,于是世界重现光明。这面镜子,就是后来成为“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镜”。

从洞穴内现身的天照大神。图:《岩戸神乐的起显》(局部),1857年歌川国贞画。 (公有领域)

据史料记载,“八尺琼勾玉”是作为“八咫镜”架的装饰品,在天照大神隐于岩屋时由玉祖命神制作的。此玉之名缘于其形状与尺寸。形如弯弓,又似阴阳鱼,故名勾;八尺是形容玉石长大。

“草薙剑”是素戋呜尊(《日本书纪》记载为此名,《古事记》等为“须佐之男命”)智斩八头巨蛇时,从其体内获得,实为上天所赐。然后,他将此剑献给了天照大神。

琼琼杵尊是天照大神的孙子,受天照大神之命,降临人间,管理地上之国。这就是日本神话传说中所说的“天孙降临”。在他下世前,天照大神授予他三件宝物,就是上述的“三神器”。天照大神嘱咐道:“此镜即吾魂,祀镜如祭我,拜时需净身心。”如今,日本的许多神社的神坛上,供的不是神像,而是一面镜子,还有正月时要供奉“镜饼”等,皆由此而来。

似这般,“三神器”本为居于天上的天照大神所有,是其孙琼琼杵尊将其从天上带入人间。日本王室为万世一系,将天照大神视为在天祖神,而受命下世治理人间的孙子琼琼杵尊,是日本首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故此,继承王位时,必须传承“剑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神器的传承与保管

琼琼杵尊为日本初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他将“三神器”传给神武天王。从此“三神器”代代相传,终生不得离开天王左右。

自神武天王至第10代天王崇神天王,天王都与“三神器”形影不离,谓之“同床共殿”。但是,据《日本书纪》记载,崇神天王因畏惧天照大神的威光,便将“草薙剑”与“八咫镜”移出宫外。

而后,他又获得神谕,要求将“三件神器放在同一间屋内”,于是便造了仿制品,保存于身边,分祀其神力。虽为仿制品,却将其与原物同样对待,视为神力、神灵的分体。因此,与其说是仿制品,不如说是替代品,抑或分身。

至第11代天王垂仁天王,真“八咫镜”便被移至伊势神宫,作为天照大神的之身体供奉,其复制品放置在王宫贤所内。因为天照大神曾说“观镜即观吾”,因此在“三神器”中,唯“八咫镜”被奉祀在宫中最深处。

“八尺琼勾玉”在世上只有一个,没有仿造品,被保存在王宫御所的“剑玺室”内的神柜内。而真“草薙剑”则保存在爱知县的热海神宫内,其替代品与“八尺琼勾玉”一道,也被置于御所的“剑玺室”内。

三神器不许面世

“三神器”,平时匿于密室,每年只有11月23日在宫中举行“新尝祭”时才拿出来。天王参拜伊势神宫之际,有时“剑玺”也会伴天王出行。

虽然“三神器”在世,但迄今却没有一个人三件神器都亲眼见过,即便是天王也不得打开放在身边的宝盒。其理由有多种,通常的说法是:“三神器”本为圣物,不面世是为了保持其圣洁,免于世俗污染。平日,在王宫中掌管神器的宫中掌典等人,皆为神职人员,他们会严守相关戒律。

据说,江户时代,曾有一个神职人员偷看过神剑,结果被判刑流放。又有传,明治初年,明治天王曾亲眼见过神镜。见到此镜如此神圣,明治天王不无感慨地说:“我子孙今后不可再拜见此镜。”自此,即使天王,也不得见。

在三件神器中,唯有“八尺琼勾玉”被安放在宫内。据昭和天王葬礼时掌管该玉的宫内侍者说,虽然看不到玉石,但双手捧着盒子,会感到很沉,里面似乎放着一个圆圆的、宛如婴儿头大小的东西。

时间与历史,是严厉无情的,但却又是公平的。她将该留下的东西留下,该淘汰的东西丢弃。

日本的“三神器”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必有个中的道理。从中,人们看到:“三神器”不仅伴随着美丽而神秘的历史传说,更是传承着亘古的信仰,维系着传统的礼制。@*

─点阅【东瀛采风】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