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珍品:普桑铜板油画

作者:大纪元专栏作家Lorraine Ferrier 嘉莲 编译
[法]尼古拉‧普桑,《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局部,1626—1627年作,铜板油画,62×49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为纪念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而捐赠。(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译注1)画在铜板上的油画只有两幅存世。2022年1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得到了其中一幅──《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

尽管一些17、18世纪的文献提到过这幅画,但它到1985年才重现于世。此后直至最近,此画一直在艺术收藏家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家中,但如今,它已加入普桑作品在欧洲之外的最大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供大众叹赏。

MET欧洲绘画部负责人、约翰‧波普-轩尼诗(John Pope-Hennessy)策展人斯蒂芬‧沃洛吉安(Stephan Wolohojian)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件雄心勃勃的作品曾属于17世纪最重要的罗马收藏家之一,它从画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倍受珍视。”

沃洛吉安提到的收藏家,就是曾任比萨教区大主教的卡洛‧安东尼奥‧达尔‧波佐(Carlo Antonio dal Pozzo),他是古董商卡西亚诺‧达尔‧波佐(Cassiano dal Pozzo)的弟弟,后者成为普桑的朋友及其在罗马最有影响力的赞助人。

[法]尼古拉‧普桑,《园中苦祷》(The Agony in the Garden)局部,1626—1627年作,铜板油画,62×49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乔恩和芭芭拉‧兰多(Jon and Barbara Landau)夫妇为纪念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而捐赠。(公有领域)

画面

《园中苦祷》是普桑刚到罗马时所绘,那是在他作为古典主义画家声名鹊起之前。他受到了最出色的前辈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的影响,也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汲取了营养。

普桑在画中创造的场景是如此宏伟高眇,观看这幅画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痛苦”,而是信仰、希望,还有谦卑。

在这幅夜景中,普桑描绘了最后的晚餐之后,基督在客西马尼园(耶路撒冷橄榄山脚下的一处花园)祷告的那一刻。基督知道他即将被钉上十字架。普桑将他画在背景中,而他却是画面的焦点。当基督通过天使向上天奉上象征苦难之杯时,小天使们萦绕在他身旁。三位门徒彼得、詹姆斯和约翰在前景中沉睡,对他们的主即将为世人作出的牺牲浑然不觉。

铜板“画布”

中世纪的时候,艺术家开始在铜板上创作油画。在这类绘画中,油画颜料固着在金属表面,而不是渗入多孔的木板或画布。在铜板上作画,使画作获得了坚固持久的支撑;虽然铜板也会弯曲或生锈,但不像帆布和木板那样容易变质。

亲眼见到普桑《园中苦祷》的原作而不是通过电子屏幕观看图像,一定是一种享受,因为铜的光泽会为这一神圣场景增添一种空灵的效果。

欲知更多关于尼古拉‧普桑画作《园中苦祷》的信息,请访问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MetMuseum.org

【译注1】尼古拉‧普桑(1594—1665),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奠基人。

作者简介:
Lorraine Ferrier是英文《大纪元时报》美术与工艺美术专栏作家,主要专注于北美和欧洲艺术与手工艺的美感与传统价值。她特别感兴趣的是将不为人知的珍贵艺术带入大众视野,以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遗产。Ferrier居住在英国伦敦郊区。

原文:The Met’s Rare Poussin Painting on Copp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辛设计的斯德哥尔摩王宫正是所谓“泰辛金色巴洛克风格”(the Tessin Gold Baroque style)的典范,包含巴洛克风格必有的华丽装饰与对称的设计元素,特别是运用S曲线设计艺术品和家具的造型。再加上受到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影响,泰辛将王宫建成瑞典前所未见的巴洛克风格。
  • 巴西的萨尔瓦多(Salvador)是一座色彩缤纷的历史城市,以许多美丽的教堂建筑闻名。萨尔瓦多位于巴西东北部的临海地区,是巴伊亚州(the state of Bahia)的历史首都。在这座充满历史古味和殖民建筑的城市里有一座非常特别的教堂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与修道院,是结合18世纪葡萄牙和巴西艺术的最佳代表。
  • 什么比一座宫殿更好?当然是三座!到德国南部旅游除了欣赏[ascii]着[/ascii]名的新天鹅堡之外,千万别错过附近的施莱斯海姆宫(Schleissheim Palace)。施莱斯海姆宫殿群位于慕尼黑的北部,曾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的夏季行宫。这座庞大的宫殿包含三座独立的宫殿建筑:旧宫(the Old Palace)、新宫(the New Palace)和卢斯海姆宫(the Lustheim Palace),是巴伐利亚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之一,最初是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选帝侯建造的居所。
  • 想像有一个地方,其中寄托了航海大国海员和探险家们的希望与祈愿,这就是哲罗姆派修道院(Hieronymites Monastery,葡萄牙语为“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又译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16世纪葡萄牙最[ascii]着[/ascii]名的修道院。
  • 美第奇宫(the Medici Palace)位于佛罗伦萨的旧市中心内,和其它建筑物比邻,在建筑设计上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堪称文艺复兴民用建筑的典范。从银行业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对托斯卡尼地区的经济和艺术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促使了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发展。
  • 构成一幅画面就像自己去组织一部交响乐队,演奏出谐和又带有变化的曲目。 如何把画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秩序、平衡、完整——带进画里,勾勒一座大山, 那就要有大师带路了。
  • 位处西欧的阿尔罕布拉宫,有着各式拱门、柱子、壁画、几何图形、迷人的花园、彩绘磁砖、拱形天花板、水景和装饰精美的墙壁。这座宫殿优雅而有活力,有着美丽的色调、装饰复杂的墙面以及不同的装饰元素层层交叠。
  • 音乐没有文字,却能传达情感与真理。乐曲《喜剧演员之舞》(Dance of the Comedians)正好是个绝佳例子。它是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史麦塔纳(Bedrich Smetana)在1870年创作的歌剧《交易新娘》(或译《被出卖的新嫁娘》,The Bartered Bride)第三幕中的演出曲目。
  • 西蒙‧彼得扎诺不但是艺术史学家,更是著名的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老师。然而,他却只被认定是一位有能力但不出色的艺术家。仔细检视可知,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的贡献着重在奠定基础,而让杰出的后辈得以在日后崭露头角成为大师。彼得扎诺可说是个绝佳例子,他迈出的第一步成就卡拉瓦乔日后的完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