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书法的源流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并通过字的结构、章法、墨法、书体来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有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毛笔是书法的最主要工具。用毛笔来书写文字,逐渐演变成书法用笔的艺术技巧,从而构成书法艺术的要素。书法的用笔主要包括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等艺术技巧。笔法有:起笔、收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等。笔力指笔画的内在力量。无论是刚健或柔软的笔画线条,在用笔中要表现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感。笔势指用笔时所形成的气势。笔势有笔断而气势不断,点画形状虽各不相同,但其势则浑然一体。笔意,即笔画线条所表现的感情、意趣等。我国古代书法的字体主要有:篆书(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

  严格说书法的蓬勃昌盛起始于纸张的发明,在此之前有简书,也就是在木或竹片上书写文字,数量多的再用皮革或绳索串编成册,因受限于空间,也就很难有多面貌的艺术发展,至于更早的书法文字记录则脱离不了刻及铸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碑刻及金石玺印,而这个范围的资料在清代晚期及民国初年被当时的书法家大量的运用,又开创出了书法更多的创作空间及可能性。

  殷商时期的文字书写

  中国的文字起始年代久远,起初可见的多为图像符号、象形文字,如殷甲骨文或1959年出土于山东大汶河两岸附近及甘肃等地、年代更为久远古陶器上类似文字的图形记号即是。再者就是殷商时代存留于青铜器物上面的金文(刻或铸造的),这个时期的文字比较像图画;另外甲骨文是殷王朝最直接的记录史料,包括卜筮及间接记录的大事,文字笔意多为刀刻的趣味,也有少数是写而未刻的。

  大篆和小篆

  周、战国、秦时期的文字以大篆和小篆为主,史传大篆为周轩王太史籀所作,以石鼓文及诅楚文为代表;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域分划,加上各国文化的不同,文字渐渐出现极大的差异,一直到秦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才又统一了文字是为小篆,小篆传世的多为碑刻拓印的较多,小篆去大篆的繁复和怪异之处,书体更为均匀对称整齐划一。这些资料至清朝及民国初年因金石学大盛被众多艺术家运用在书法及篆刻方面而呈现了丰富而有创意的各种面貌。

  隶书

  前面提到的各种书体绝大部分均为王室庙堂或神媒的专用工具,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字渐渐的普及到民间,为了书写方便,书体笔画结构变得更为简省自由,传起自秦朝程邈至汉朝时已成为正式的官方文字 了,隶书可分为古隶和八分:秦汉初期波磔(蚕头雁尾)不很明显都属古隶;反之左波右磔、蚕头雁尾、左右分背明显的就是八分书,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等均为八分书的代表作。

  楷书

  今天大家所熟习的楷书,在汉末、三国时代已经渐渐成形了,这个时期楷书的用笔特色大多由隶书和草书演化而来,后来历经南北朝书法家的努力创作,到了隋、唐之际楷书的发展已经完全成熟;当时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的书法作品都已臻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后世书家追摩的对象,而成就却难以超越。近年流行的魏碑亦属楷书的范围,书家取其金石强劲的笔意结构,为书法注入另一种新的生命及创作趣味。

  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表现空间较为自由宽广;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四大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蔡京,元代赵孟頫、鲜于枢,明代文徵明、王宠、张瑞图、董其昌、倪元璐,乃至于清代郑板桥、刘墉、何绍基、赵之谦,民国之后的齐白石、沈尹默、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畬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千变万化,面貌各有不同,颇具欣赏价值。

  总括来说,要学好书法,须注意下列几点﹕

  (一) 循序渐进﹕ 初学书法一定以楷书为基础。

  (二) 下真功夫﹕ 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切实地学习。一点、一横,务求以古人合,以打好基础。

  (三) 以趣持恒﹕ 以书法为陶冶性情,自得其乐,然后就可以持久永恒学习。

  (四) 取长补短﹕ 互学互长,互相交流,以取别人之长以补自己之不足。

  (五) 博取兼通﹕ 取各家之所长,集于一身。

  (六) 独到专精﹕ 选出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字帖。

  (七) 不求邪怪﹕ 不要为了目前的成绩,走向怪字的途径。

  (八) 以求己格﹕ 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找出自己的风格,所谓﹕“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九)要分别美术字和书法区别,所谓书法即书写的方法,更要布白、结构,以用笔为上。美术字只讲求字的结构,毫无笔法可言。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到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尽管后来各朝各代的书法家擅长篆、隶、章草,但毕竟是个别的,只是作为书法艺术来欣赏。而真、行、今草,已为上下所接受,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同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形成了普遍的风尚,作为雅俗共赏的标准。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著名的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 中国古代的扇艺,源远流长,明代的书画艺术更是促进了扇艺的发展。折叠扇的书画便应运而生了,真正的折叠扇的书画实物,要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帝朱瞻其宣德二年画的大折扇,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谢缙《汀树钓船图》为最早。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而“院画”(宫廷绘画)势力日薄,“浙派”也步入末流,“吴门派”代之而起。以沈周为首(图一),文徵明继起,还有唐寅(图二)、仇英,称之“吴门四家”。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是明代成化到嘉靖间,吴门派绘画里最活跃时期,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兴盛期。
  • 看“行草贰”,有如看林怀民的“天鹅湖”,抽掉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呈现就是支很美的舞蹈;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用浅显易懂方式,引导观众欣赏他明天就要登场的新作“行草贰”,他强调,这支舞特色是婉约、自然,展现出书法秀丽、留白和水分。云门舞集三十周年,林怀民创作的新作品“行草贰”,将于八月三十日起至九月六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举行世界首演。九月中旬并会前往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台中中山堂演出。
  • 走过三十年,云门舞集要迈向下一个阶段。延续2001年融合中国水墨书法的﹝行草﹞,明天开始,将推出新作﹝行草贰﹞。没有﹝行草﹞的沉重,﹝行草贰﹞要舞出更淡雅、更流畅、潇洒的书法狂想曲。这出舞蹈还没有正式演出,已经被﹝澳洲墨尔本艺术节﹞预订为今年开幕节目。
  • 苏轼,又号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 “看《行草贰》犹如看《天鹅湖》,抽离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还是一支很美的舞蹈。”编舞家林怀民说,这部新作的舞台简单、干净,他希望舞蹈能够婉约、自然,展现出书法秀丽、留白和水分。
  • 五代和宋代的文人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印刷术的发达使书法家从单纯的功能性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书法艺术特性被进一步强调。宋元时代的书法可以说是行草时代。宋代书法家在楷书和狂草方面不及唐代书法家,但在行草书方面却表现出鲜明的文人个性和品质,开一代新风。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具有绝对的典范意义。但宋代重要书法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具有变革意义的中晚唐书法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的影响。此外,宋人对金石学的重视和研究也使书法和篆刻艺术置于更大的历史尺度之下,汲取了丰富的源泉。
  • 唐朝僖宗皇帝到西蜀巡视那年,有位会稽山的隐士孙位随皇驾一块儿来到蜀地。孙位会道术,还擅长书法、绘画,每有作品都是上乘之作。
  • 蔡邕是东汉时的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古琴演奏家。他在陈留时,邻人请蔡邕去他家赴酒宴。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客人中有弹琴的。蔡邕走到门口,悄悄听琴声,自语道:“嘻!用琴声召唤我赴宴,怎么琴声里却隐含杀机呢,这是为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