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与你分享五种成功的积极语言思维方法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3日讯】在这里,成功的积极语言思维就大有可为的。

一个人进行积极语言思维训练后,自知能力可以明显提高。例如,朱建军先生的“意象对话”技术就能提高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以一般的逻辑推理而言,“优秀”比“不优秀”的人生更为精彩丰富,你想当哪一种呢?

在许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自己,其实并不然,苏东坡有首诗的两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的第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其含义很值得咀嚼。这个‘现实’,也包括自己的现实,当然啦!如果把‘现实’改成‘真实’或‘务实’,可能更贴近我们正统思维的文化内涵。

其实,在翻译书充斥在国内书籍市场的同时,对于阅读翻译书籍的用句遣词需要多做观念上的调整,例如英语字“feeling”,可以解释成中文的“感觉”、“心情”、“感情”、“知觉”、“感触”,如果翻译的人文学素养底子不够,翻出来的意思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就有很大的落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可以想见光是“阅读”两个字,还是需要读者去判断思考,才不会在原来作者透过翻译者传达到我们读者阅读时,失去原作的精神内涵。

很多成功学的理论书籍,均来自于国外作家,从这一点来说,不一定完全合乎我们的文化思想,此时,应该以中国历史上已经成就非凡的圣贤豪杰为典范,“尽信书不如无书”,全盘西化只会逐渐忘记自己文化精随所在,所以在我即将出书的【成就愿景的八句箴言】里,内容加入许多中国经典的圣贤智慧箴言,其用意在此,当老子的【道德经】已经翻译成几十余种各国文字的同时,当【孙子兵法】成为先进国家军事院校必读的一本兵学经典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思索,身为中国人的你我是否常从古籍经典中吸取多少智慧,并且融入在生活中!

每次我在写有关成就励志方面的文章时,一定把曾文正公说的话搬出来,试着让读者有时间去看曾文正公写的家书与著作,在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毛泽东、国父与蒋中正三位伟人的思想精神的,不是国外圣贤豪杰,而是曾文正公的家书与如何训练湘军的治国之道,曾文正公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屈受辱之时”,这句话我思索好多时间,真正的成功,成就一番功业的圣贤豪杰,没有经过“荣辱与共”的点滴磨难,真正的智慧与潜藏的内在能量是出不来的,“非经一番寒澈骨,那来梅花扑鼻香”,不是吗?

可见,要想有过人的成就,必有过人的忍耐功夫,耐住孤独,忍住煎熬,忍下挫折,耐得住失败的内心伤痛;如果这些你都能“挺”得住,往后你很难再有大挫折大失败,因为已经“没有冲不破的难关,打不倒的敌人”,其实,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自己的“本心”,就像很多人小时候立定志向,到头来慢慢发现并不容易啊!就跟自己的内心说:“不可能”,果真!就成为“Impossible”。

如果我们沉住气,以曾文正公说:“读书成就功业需‘有志有识有恒’”来砥砺自己,那就算达不到辉煌的功业,也比你不立志有恒来得成就辉煌,不是吗?

我常想“立志不难,难在守志”,与创业难,守成更难似乎相通;另外谈到这个“志”,以书法的结构拆解开来,可以分成“士”与“心”二字,可解释为读书人的心,“心”的作用可大可小,可重要可不重要,可悟可不悟,端赖读者细细思考体悟其中的弦外之音,可说可不说,可深可不深,诚如弘一大师偈语所说:“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你想成功吗?透过细腻的洞察力,敏锐的联想力及积极语言心理学的不断激励自己。说出来,喊出自信的语言来!成功自然像磁铁般地向你靠拢。

1 熟背成功定律:曾文正公说:“读书成就功业需‘有志有识有恒’”,此外,先要拥有“优秀的习惯”思维,让此种思维成为你“脑内的基因”,就像曾文正公说:“志不强者智不达”,逻辑推理出“志强者智必达”。

2 作梦也想着它:日也想夜也想,你就会心想事成。日也做夜也行动,你就会日积月累,积沙成塔,进而水到渠成。

3 利用散步时于空旷地方大喊:“我志在成功。”如果你持续一段时间,你将发现,你的信心动能至少是以前的数倍以上。做起事情热力四射,开始又回到十几二十岁的冲劲年代,年轻真是一种feeling,与年龄无关,与思维有很大关系。

一下子,你仿佛回到以前,时间好像可以倒带,像看影片时倒带到想看的剧情画面,谁说时间一去不回头?

爱因斯坦曾说:“时间跟空间是相对的,并非绝对。”我觉得这个“相对”包含了人的信心、旺盛企图心、高度的成就动机以及惊人的脑细胞活化等等。这些都有助于聪明的你“将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可能。”

这就是脑细胞活化促使“时间与空间”活化有弹性,此时,你的思考逻辑、思考技术会大幅进步;相对地,你的“时间”不受一般思维的影响,它变得富有生命力,一种有别于当下一般人的能量。可以超越时空而与整个宇宙的能量同步进化。

4 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相信永恒:每天唤醒愿景,唤醒你潜意识里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成就愿景的力量”。

愿景同科学理念一样,珍惜过去,更重视未来。因为科学家们不断的发现、发明更新、更棒的新科技,引领我们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愿景一样有这种趋势与力量。它同经济学的原理一样,“1+1>2。”而且会产生无限的可能能量。就像爱因斯坦划时代的伟大公式:E=MC2 一样,用很少的质量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一般,让我们惊讶于愿景的力量及影响力。

5 量变到质变:当自己静下心读书写作练书法时,发现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我请益的名书法家杜忠诰老师,他教我们书法是大量的临帖,那段时间曾经熬夜写到凌晨三四点,弄到心力交瘁后才发现到“字外求字”四字箴言,也就是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里,其中的困顿煎熬,绝非外人所能想像。

然而这段时间给我很多思索的机会,诚如曾文正公说:“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我真是从中体悟非常非常的深,而且会“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孙子兵法的精随在“求全”,“委屈”以“求全”,求一个“真、善、美、忍”,后来发现到一件事,要成为格局高雅高尚的“真、善、美”精神艺术层次,“忍”字诀的克己砥砺工夫非常重要,“本心”提升到“淡泊明志”的过程里,就是一种“忍”,耐得住孤寂磨难挫折,说穿了,在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功夫,也就是“委屈”以“求全”的完美境界。

最后想提醒读者朋友们,老子云:“祸福相偎相依”,

古云:“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莎士比亚说:“世上无福也无祸,全在自己怎么想”,与各位读者朋友共勉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日本寿险业被尊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从小个性顽劣,曾杀伤老师,穷得露宿街头,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废人”,后来,却因遇到一位老和尚,就此改变一生。
  •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 我们常常太执著于马上看得到的成果,却不知真正的精随在潜移默化之中,古人写诗常云:“功夫在诗外。”当然啦!要达到这种的层次需要努力的磨练功夫,有的人穷其一生无法“水到渠成”,想必缺少的是那份“热诚”的事外功夫,能心领神会除了要有良好的修养外,“悟”的功夫更是其中的核心。
  • “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可见,宁静沉默是一种思维的累积与转变,不容小觑,因为它足以撼动人心,而且也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就像宇宙刚刚形成时,比分子还小,可是经由静静地膨胀了几十亿年,形成今天的宇宙浩瀚规模,足以应证一件事,“千里始足下,宇宙起微尘”,难道不是吗?
  •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宽恕容忍与从不恶言厉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误以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的人,不消说,应该就是懦夫了吧!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 友谊有如一个陶杯,在每天满着茶水的调养下,它日益润泽,但许多时候我们常不自觉的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
  • 时间管理的真谛,并不是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你选择对的事情来做,甚至,要你少做一点不必或不该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钟过得轻轻松松。
  • 我在拙作【和你分享五句真心话】这篇文章中,第一句话谈到:“优秀是一种习惯。”
  • 我们工作一方面为了生活,因为常做事情,头脑才会反应很快,思维才会通透灵光,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克服,然后就习惯了,以后不管碰到任何困难、任何问题,都可以马上处理,很快解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