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系列】─名医篇

【风云人物】一代“医圣”李时珍

紫云
font print 人气: 7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20日讯】在16世纪中国明代,出现了一位被后人誉为“医圣”的医学家,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末清初重验证、考查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药典《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的经典著作。可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曾三试举人不中。

李时珍家庭是三代相传的医生世家,但在当时民间医生地位并不高,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所以,他的父亲希望二儿子李时珍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可是李时珍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在三试举人不中后决定照自己的兴趣走,专心学医。

虽然李时珍三试举人不中,但他却非常喜欢阅读,举凡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等无不阅读。在他行医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前人所作的药典《本草》并不完全可靠。有些分类不清,有些记录的药效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医药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大事,李时珍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编写一部新的药典。1522年,三十五岁的李时珍开始集中全力编写《本草纲目》。

李时珍当时走遍了中国江南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终于搞清了许多药物的疑难问题。同时,他也参阅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48年)的那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

另外此书在化学史上也更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此书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至今已译成多国语言,流传全世界,是中国的重要国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历代良医不仅能治人久病不愈的顽疾,而且也多有在须臾间起死回生的医术。掌握这种医疗神术的医生,首先都必须有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医德。看清代名医熊庆笏和刘道景起死回生的医德、神术。
  • 针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况危急的病人。
    中国古代医道相通,出神入化的医术比比皆是,没亲见、亲历过的人或许很难相信。但许多医生一针即瘥、一匕立起、一剂回生的案例却被详实地记录在史籍中。无数个神奇的瞬间在过往千年中都真实地发生过。本来中医就是“道家医学”,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参透人体之玄奥。
  •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民间大夫,他们不仅医术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对于他们施行仁术的功德,《太微仙君功过格》是这样评定的: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施药一服,为一功。
  • 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古代被承传了千年。仅切脉一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需用大型设备来拍片照相,亦无需将器械插入体内进行窥探。医生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准确地查出病灶,并洞悉发病原因。西方的仪器构造精良,却看不到遍及人体的脉络运行。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
  • 在中国古代,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会被名医授以超凡的医术。悬壶济世、成为医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怀仁善、且有着治病救人的志愿。正因为心胸宽广、豁达,只为福荫于百姓苍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会一心利他却不求回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