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柔:过年

林亦柔
【字号】    
   标签: tags: ,

我忽然想到:会不会我们本来以为的“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在人世的滚滚洪流里,谁能不惹尘埃?久而久之,也把这些尘埃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了。

大年初二一大早,接到一通哭泣的电话。来电显示是我好友的行动电话,可是她连一声“喂”都说不出来。两人握着话筒足足有五分钟之久,我忍不住问她到底人在哪儿,她说在某家客运公司前。我开车过去,看到她脚边放着大包小包,一个人对着墙,站在墙角啜泣。

我这位朋友绝非弱女子一个。她在她的专业领域里表现出色,是台面上的人物。别人怎么样也想不到她会有我现在看到的这副可怜模样。别人回娘家是欢天喜地,她是一个人拎着沉重的行李要搭公车下南部,哪里知道客运公司没营业!想到回家之路真是路迢迢,冷清的街道就她一个想回家却回不成的旅人,平时的“坚强”一下子就崩溃了。

还记得中学国文课本里有一课讲不食嗟来食的故事,姑且不论文中所要探讨的精神,我这位朋友的倔强,倒真的是饿死也不愿意向别人低头。我相信她婚姻的不幸福,她是要负绝大部分责任的。“自我”的范畴不容受到侵犯,在需要协调的婚姻生活中,又如何获致和谐呢?

其实我读过她的一些文学创作,或散文或诗,笔触细腻柔美。我知道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只是她基于保护自己,这是她生命中最刻意潜藏的部分,碰触不得。我心里不禁怀疑,一定要如此强势才能事事如意吗?会不会刚好相反呢?保有女子的温柔会不会离幸福比较近呢?

好不容易把她送上车。回到家打开电视,正好看到我的一位旧识在接受专访。她是我以前工作时认识的,后来她邀请我去当她小孩的家教。其实当初会去教她的小孩,很大原因是基于一般人想要接近“名人”的心理;而我在她家庭的所见所闻,也着实让我印象深刻。

在社交圈,媒体称许她敢于追求自我。由于她工作忙碌,几乎每次晚上约九点半、十点我快下课时,她才回来。她念中学的小孩很优秀,没有骄纵之气。只是看到他一个人面对佣人煮好的一桌子饭菜,坐在大桌子面前独自吃饭的情景,心中总有些不忍。

有一天她的前夫来探望小孩。两人没有争吵,但关系的紧绷、彼此的对立,让站在旁边的我真切的听到了火车刹车摩擦铁轨时,那种尖锐的声音。这下我可真的相信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的精神即物质的说法了。

到底什么才是“自我”?得到自己的追求,就一定幸福吗?有失有得,会不会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的更多呢?我想到除夕那天,不经意的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许久不曾露面的民歌手黄大城与一群合唱团在唱一首名为“让他们都知道”的歌。黄先生当然唱得好,但是他后面那群合唱团更引起我的注意:怎么唱歌会唱得那么真挚。歌词中提到“去寻找真正的自我”、“真善忍是回家唯一的路”等等,饶富深意。曲子本身也非常优美,平和的意境让人心向往之。

我忽然想到:会不会我们本来以为的“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在人世的滚滚洪流里,谁能不惹尘埃?久而久之,也把这些尘埃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了。我衷心的期盼我那位好友能如实面对自我,也希望所有见到这篇文章的有缘人,可以早日重拾自我的芳华。@(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季歌
  • 虽然我捉不住风,也捉不住云。生命长河里会有多少的剪影,能容纳多少叹息?我是疲倦的游子,摆荡在时空里。问天问地,何时是归期?
  • 爱怜
  • 现在才发现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不是说它有趣,而是当写作没有特定意图时,会写出平时说不出口或不好意思说的事,一个人的真性情表露无遗。
  • 我看到一位观众的眼睛,他愈听眼睛睁的愈来愈大,仿佛受到召唤。敏感的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光粒子。我相信围观的人绝大部分是听不懂中文的,只是歌声中携带的能量细腻而强大,穿越了语言、文化的藩篱。
  • 近来渐渐发现我的不快乐其实是自己造成的。我虽不与人争,但我仍郁郁寡欢的原因是来自于我隐藏很深的妒嫉。我无法真心祝福别人,是因为其实我是见不得别人好的。我很艰难的承认这一点,很艰难的承认我只是空有虚名,而无法拥有人世间实质的幸福与温暖。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