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有事有苦有爱 人生有意义

font print 人气: 38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开菊/高雄报导 在台大教书已25年之久的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的学生常问他“人生有意义吗?”而大师的回答也总是肯定的说“有”,并告诉学生,人生只要有意义,就可以活下去。

但在目前痛苦指数节节上升的现代社会,人生要如何有意义的活下去,有生活哲学大师之称的傅佩荣提出了以儒道精神融入生活藉以提升身心灵的快乐、自在的哲学理论;简单的说,就是要先把人生的意义掌握住,再行以儒道思想的真诚、达观让自己充满信心、自在,进而产生智慧,达到人生快乐、自由的目的。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傅佩荣在第一商业银行文教基金会举办“新世纪生活家”高雄场的讲座中,以“身心灵整合的艺术:自由自在、人生快乐”为题明白表示,人生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具备这三样的人生就有意义。

而有工作可以做,代表“身”体力行;有人可以关怀,生活中就有爱“心”;有痛苦可以受,就表示心“灵”的提升,可以激发潜能进步。

〈实例篇〉
提升身心灵 激发潜能

傅佩荣举例证实以上的说法;有一位工作届满30年退休的公务员,因平时批公文习惯了,为了适应退休生活,要太太每天买菜前先开出菜单,等他批改后,才能上市场采购;这位退休公务员就是要感觉“我还有用”。

还有921震灾后,整个台湾的爱心纷纷涌出,有的家长除自掏腰包外,也拿钱要孩子去捐献,这就是充分展现出大家彼此的关怀,感觉人活着有价值。

至于大师傅佩荣本身,则是一个有痛苦可以受,而提升日后成就的典型例子;原来从小就有口吃毛病的傅佩荣,非常害怕在人面前说话,总担心口吃被别人笑话,因此以奋发向上,考取好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缺点,甚至别人讨厌的考试,却是他的最爱,直到高二那年,老师建议他报名参加口吃矫正班,人生才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反而天天要演讲;这就是他忍受了痛苦后,才有人生的提升转变。

〈落实篇〉
人际关系三要件 人生就快乐

懂得人生的意义后,该如何建立自信的人生观,进而达到自在、快乐的人生?

学哲学的傅佩荣特别强调儒道思想与精神,他说,一个人的自信绝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必须展现人际关系,任何人际关系又必须具备三项要件,即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待要沟通、社会规范要尊重。

就像父母对不听话的孩子责打,但孩子不会怨恨父母,就是因为父母心中对孩子有份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而孩子长大后要孝顺父母就是一种社会规范,但在孝顺父母的当下,必须依自己的能力与他们充分沟通,不可任其予取予求,以致做不到时反而坏了彼此间的情感,这也就是说“人生不要追求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人生才能自信、快乐。

而真正的快乐,是必须由内自然而发;道家老子讲究“人生的价值观是相对的,不要太执著”,因此“无为而治”,其中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不要有刻意的作为、顺势而为,才不会为自己带来压力、伤害自己,人生自然就会活得快乐。

傅佩荣常给学生的座右铭是“外化而内不化”,也就是强调要学习儒道思想,整体看宇宙万物,就能包容个别差异,进而尊重别人,但内心正确的价值观却绝不随外在环境而变化;因此,一旦将儒道思想融入生活,人生即可提升身心灵,达到自在、快乐的目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山珍海味,金屋银屋,而是有个温馨幸福的家。
  • 影片《艺妓回忆录》根据美国作家亚瑟-高顿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时代背景从1929年开始延续到二战结束,女主人公回忆了自己从小拼命挣扎、历尽荣辱的人生经历。
  • 我与张林先生在2002年8月喜结连理,大约一个月后就到了中秋节,那时我和张林先生都沉浸在新婚的喜悦和对人生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心境中,所以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们认认真真、欢欢乐乐地准备了好多天,虽然只是两个人“过家家”,但是我俩却自我感觉良好、郑重其事地操持了一番。到了过节那一天中午,我们两人喝了一瓶红葡萄酒,杯觥交错、其乐融融之际,张林先生兴致所至,突然出了一个谜语让我猜,谜面是一句唐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要求打一地名。我猜了好一会儿也没猜出来,后来他提示我说:“这个地方离我们很近,乘公共汽车20分钟就到,是咱俩的家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谜底原来就是“怀远”。(即怀远县,是蚌埠市的市辖县。)
  • 【大纪元7月29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默瑟7月28日悉尼报导)澳大利亚开始释放最后一批在其有争议的移民拘留中心被扣留的儿童,允许他们在申请庇护期间和家人生活在自己的社区。这些儿童被扣在拘留中心使澳大利亚政府受到很多批评。
  • 在台湾乐坛有着“情歌教父”之誉的周传雄(小刚),他极具人文关怀、温情默然的作品,陪伴着无数歌迷成长,从少年的青涩懵懂到坦然的面对着漠然的世界,他细腻伤感的歌声已成为唤醒大家人生记忆的标志性良方。
  • 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如此繁忙、专业划分如此细致、文化和各种学说如此庞杂,以至于我们往往在追求富裕、舒适生活的同时淡漠和忘却了对人生目地的真正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
  • 本月29日在嘉义公园旧图书馆三楼的婚姻讲座中提到芝加哥法官若瑟夫的一句话“人生已经够短暂,何必再拿小烦恼来折磨自己”,让在座与会家庭主妇蓦然惊醒,讲师施玲玲又说,“小事情往往造成婚姻不快乐的原因”。
  • 九十三学年度即将结束,8月一号开始进入新的学年度。新学年将有十一所学院改名升格大学;另外,还有八所学校换新校长,特别的是,还有几位部次长级官员离职退休之后转任大学校长,回到校园寻找自己人生的新舞台。(罗皓恩报导)
  • 渊明很穷,他在这物质世界里的生活是一律匮乏的﹙衣食住行样样贫困﹚,但他很真,他忠于自我的固志守穷,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骨子里尽是一个落魄文士异常的潇洒;他的精神很独立,他并不相信宗教的抚慰及归依,他坚持要在那一片老庄哲学当道的乱世灾荒跟清谈虚无声中,谨守着自己忠孝节义的儒家风骨;他有一首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好菊花也好酒,酒是他在苍茫人世中的知真好友,酒是他在坎坷人生路上的寄托凭借,想他这一生“生而无喜、死又何悲”;他落拓潦倒、自鸣孤高、天性自然、挟傲终老,他确实是过了他自己想要的一生;那就是选择一个人要清清白白、不昧良知、光明磊落的活着,但他毕竟是壮志未酬,并且付出了他这一生在世时穷途末路、饥馑冻馁的代价。
  • 晚饭后,邻居的刘太太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刘先生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他的儿子望着刘先生,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