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常遇春

font print 人气: 560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0日讯】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转投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在兼并群雄、驱逐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先后做过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等。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 “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便“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常遇春在家乡先是跟随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投奔朱元璋,由于他勇敢善战,多次建功。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随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采石(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战斗中,面对着元军元帅康茂才严密防守的如雨乱箭,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挥戈猛攻,率先登岸,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元军大败,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及其周围地区,获得了富庶之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初露锋芒,一战成名,升为元帅,开始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逼应天府。陈占据长江上游,兵精船大,雄心勃勃,虎势群雄,是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双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军三万设伏,经过一场鏖战,大败陈友谅,斩首万余,擒捉三千。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龙湾大捷,朱元璋以少胜多,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率军六十万再次来攻,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大决战。战斗中,朱元璋座船搁浅,而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正率船队来围攻,情况万分危急。紧急关头,常遇春急来增援,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然后利用小船优势,组织火攻,乘风放火,把陈友谅的舰队烧得烈焰冲天,死伤惨重,湖水都变成红色。陈友谅在撤往湖口时遭到常遇春的迎头堵截,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实力一举成为群雄最强。论功行赏,仍然常遇春功劳最大,升为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随徐达率军攻取庐州。后来又率军与邓愈会合,占领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及岭南的韶州、南雄等地。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随徐达率军攻占泰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攻坚战,终于攻破平江城(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部下25万人。常遇春再次因功进封为鄂国公,朱元璋极为赞赏他,当众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元朝。由于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所以,徐达、常遇春率军仅用了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与元军遭遇,常遇春率领麾下壮士突入敌阵,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率军趁势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西进陕西的门户,为攻取元朝都城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逼近北京。常遇春墓前的盔甲石人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接着又挥军西进,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远征陕西、山西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攻,兵锋直抵通州。常遇春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元军闻讯仓皇北逃,常遇春率军追击千里,大获全胜。为了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直捣元上都开平,迫使元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常遇春与李文忠在大兴州(今隆化县城)大破元军,又率军杀向上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常遇春和李文忠取得上都大捷后,凯旋而归。

据《明史》记载,七月初七,当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常遇春忽得“卸甲风”,很快就病死在军中,年仅39岁。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惊,写诗痛悼他:“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常遇春的灵柩运到龙江关(今天南京下关)时,朱元璋亲往祭奠,追封为开平王,谥忠武﹔并依据“宋太宗丧韩王赵普之故事”,将常遇春赐葬钟山原﹔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给他塑像祭祀,把他排在首位。礼遇之厚,非同一般。

常遇春自从1355年追随朱元璋,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采石矶之战,他飞舸奋戈,率先登岸,至今马鞍山采石矶头还遗留着一只巨大的脚印,相传就是常遇春在这次战斗中跃身登矶时留下的。到1369年夺取元上都开平,暴卒于柳河川为止,十四年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他不仅有勇,而且也有智谋,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使用疑兵;或者声东击西,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比如1359年七月,常遇春率兵攻衢州,元将宋伯颜不花悉力守备,常遇春使用各种攻城器具,仍久攻不下,乃以奇兵出其不意,挖穴道进入南门瓮城,毁敌所架炮,又策动元将张斌约降,内外夹击,乃夺得衢州。再比如,1360年五月,常遇春与徐达一起攻破了陈友谅的枞阳水寨,陈友谅率大军前来报复,四处扬言要攻取安庆。常遇春经过分析,认为其中有诈,这是陈友谅要夺取安庆附近的池州,是声东击西之计。同徐达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设伏诱敌,陈友谅果然中计,腹背受敌之下大败而逃。这都是常遇春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例。所以史书上说,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

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这是自古名将几乎所共有的一个优点。与此相应就是兵有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扰民。他很同情百姓的疾苦,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也是朱元璋在开拓事业中一贯严格要求的。常遇春与胡大海一起曾向朱元璋建议,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注重发展屯田事业,以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上,常遇春处理得也比较好,在作战中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始终无小间。

常遇春墓现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墓茔与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现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重修时其裔孙所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任迪简二话不说,一下把那壶醋当成酒全喝完了。原来,任迪简担心治军严厉的李景略,会因这个失误处死小兵,于是为小兵遮掩过错,
  • 名列凌烟阁功臣的尉迟敬德武勇超凡,进出敌阵重围,往返自如。他为何对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贰?他是怎样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对皇上的赐婚,他如何表现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的恩义?
  • 4月19日起,由大纪元、新唐人联合制作的九集历史纪录片《历史英雄系列:兵仙韩信》,将在新唐人电视台的美东、休斯顿、美西、大陆、欧洲等频道播出。《兵仙韩信》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韩信跌宕起伏而又辉煌的一生。以动画和文物古迹相结合的画面,再现了韩信生平,以及他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 刘锜是南宋四大名将之一,外表出众,而且是个奇才,见到他的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凡,连皇帝见到他都赞赏有加,并提拔他的官职。他在面对强敌金兵的围攻顺昌之战役中,以五千精兵击退几十万大军,表现奇才的方方面面真功夫。
  • 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答出了一千古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拭看铭感天地的忠臣——岳飞的精忠之行!
  • 他是身份卑微、默默无名的奴仆,也是沉毅多谋、战功赫赫的大将,更是一人之下、世袭罔替的万户“国王”。在成吉思汗麾下的猛将中,他的起点最低,却取得最高的功名与成就。他就是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
  • 草原英主——“成吉思汗”铁木真,与蒙古名将博尔术的相识,正源于这次少年微时的鼎力襄助。成吉思汗的大帐内,开国功臣的名单中,四獒、四杰、四弟、四养子等人,都是铁骨铮铮、驰骋疆场的勇士。名列“四杰”的博尔术,堪称追随成吉思汗时日最久、关系最亲厚的第一人。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难河畔的“黄金家族”后裔——乞颜族落,迎来了一桩大喜事,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降生了。这个婴儿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着一块坚如红石的血块。
  • 中平元年(184年)的阳春时节,在一个桃花簌簌、漫天飞舞的园林中,三个一见如故的青年俊杰焚香结拜,共同许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愿。从此,三兄弟征尘作伴,携手打下一片天地。
  • 江东子弟多才俊。他们虽生于温柔水乡、富庶之地,却有一股任侠好义、身先士卒的武人气概。在三国时期,开基之主携猛将虎臣,共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连串饱蘸血与火的响亮名字。一对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现在这张东吴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壮的战争传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