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记(124)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1944年12月14日(2)

在即将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想通过一项关于组织所谓的中国解放区联合委员会的决议。这又是赫尔利笨拙调处的结果。赫尔利亲自为此扫清了道路,因为他在延安谈判中,承认了中国需要这样一个最高权力机构。假如不发生什么意外,毛泽东就会建立这样的委员会。

同时,毛有了这份美国人也已经获悉的草案,就会利用它来吓唬美国人,把他们争取到他一边来,从而使他们给他提供武器。假如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愿合作,毛就要分裂这个国家,打起内战来。

所有这些阴谋,都是在日军的炮火声和中国沦陷区的Banzai(日语“万岁”)声中酝酿的,而延安没有人为这样的事担忧。

延安领导人一面利用赫尔利的失策进化讹诈,一面加紧准备第七次党代会。大会无疑就是要在最近几个月之内召开。赫尔利拒不承认在延安所签订的协定草案,这件事给了毛许多有力的论据,其中主要的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联合是不可能的。从这一论据中,得出了影响深远的结论。这证明,毛早在1941年到1944年期间所实施的全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不进行积极斗争,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揭露国民党“特务”的运动,在日本侵略的情况下发动内战,等等),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他的全部宗派活动是正确的。

现在,毛直截了当地说,同蒋介石反动派联盟是办不到的。他蓄意曲解这一联盟的目的。他宣称这是一种反常的、同阶级敌人的联盟(是同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联盟),而不说明这种联盟的特征是反抗侵略者。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各种民族主义力量,都全力以赴来打法西斯。而毛对此一声不吭。他口口声声地说,同阶级敌人蒋介石联盟是荒谬的,说主张同国民党“妥协”的王明集团是目光短浅,并把共产国际的策略(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说成是“赞成投降”。

毛喜欢显示他是事事都作阶级分析的,但是每当这种分析与他的目的相矛盾时,他就不作阶级分析了,而以臭名昭著的蛊惑宣传来收场。而且这种蛊惑宣传也有特定的模式。它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基础上的。这种原则是在爱国主义、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或“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掩盖下提出来的。

毛一定会告诉全世界说,联合委员会并不是中国政府,因为他怕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所以,他是不会去建立这样一个政府的。又是蛊惑宣传!他们在延安编造了自己的说法,说联合委员会只不过是使国家民主化的有效工具,它行将促进共同战胜日本的事业。这些话真真假假,掺和在一起了。

联合委员会必然就是第二个中国政府(当然不算南京的日本傀儡政府),而这第二政府的成立,必然会引起中国的最严重的分裂。这是发生在战时的分裂,是加深人民灾难的分裂。

另一方面,毛的理想即将实现:他将成为这个政府的首脑,并采取最坚决的步骤来发动内战。

现在延安把赫尔利当做笑料。可是不管怎样,同美国人还是保持接触,以防万一。(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