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记(117)

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1944年11月15日

美国代理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宣布,召回美国驻华大使克拉伦斯.高斯。但是总统尚未任命新大使,高斯迄今仍在重庆。

南京傀儡政府的首脑汪精卫去世了。他死得其时,不然他逃脱不了中国人民的审判。

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61岁,是个职业律师,得过法学博士学位。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战争结束时,他升到上校军阶。他在马恩战役中受重伤。1943年,他成了罗斯福总统在中东、印度和中国的私人代表。现在,他以陆军少将军衔,作为总统在中国的私人代表。

毛懒得很。一张沙发和一把扶手椅,大概是他闲暇时候的全部所需了。他贪吃佳肴美味,又吃得多。他还能吃到特殊供应的上等水果和干果。

可是,近来毛不参加午夜的宴会了。他缩小了客人的圈子。现在,在他饭桌上只能见到很少几个经过挑选的人和他一起进餐。

江青显出一副很有主见的样子,能很快领悟不熟悉的问题。她好查根究底,有野心,但能深藏不露。她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毛泽东完全处于她的影响之下,他甚至一刻也离不开她。

奥尔洛夫对我说,没有江青,毛就心神不定,有时甚至不肯试体温,不肯服药。

江青机灵而又不引人注目地推动她丈夫去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远非家务事。

1944年11月16日

中共中央主席假如要干什么坏事,他就拿我来打掩护。我得给他向莫斯科发电报。

毛泽东十分明白,特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还没有独立到可以不要苏联支持的程度。因此,可以说,只要有事,毛泽东就总是急忙“直接”向莫斯科报告的。这种行事方式,还另有目的。中共中央主席的电报发出以后,我要提出不同意见就难办了。

除了发去电报之外,中共中央主席还要我把赫尔利将军的感谢信发给莫斯科。

在处方事件和莫斯科的干预之后,毛泽东一直提防着我,尽管他小心地加以掩饰。我是个见证人。毛用他那假装对我的信赖和邀我晚上到他家促膝谈心(毛、他的妻子和我,经常没有别人在场),来使我“软化”。(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