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风云人物】爱国词人辛弃疾

宇生;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8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11月14日讯】

和国家紧系的一生

“层楼风雨暗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这首七言绝句,道尽了辛弃疾一生的悲歌、忧愤、抑郁和哀乐。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北宋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

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当时北方已沦陷,他自小饱读诗书表现杰出,在祖父辛赞教以“不忘故国”的忠义之心陶冶下,“恢复中原”早已成为他生命的抱负。因此,辛弃疾初出茅庐之际,就给人以传奇式英雄的不凡印象,有“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赞誉《四库全书》。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弑熙宗自立,并大举南侵,进军长江北岸,后因金军内部大乱,完颜亮被杀。当时山东沦陷区志士多乘机而起,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就带领二千余人投奔势力强大的耿京,协同作战,并劝耿京奉表归宋。不料,耿京却遭到张安国杀害,辛弃疾悲痛地集合少数的忠义军,直驱张安国军营将其生擒,并号召上万士兵起而反正,直奔南方。

辛弃疾生长于沦陷区,洞悉金人一统南北的野心,他屡次上书,主张以武力对抗金人,并且表明愿意为国家效力。他曾积极提出对金人作战的重要议论如:“美芹十论”、“九议”等,还平定乱事,安定华中一带,为百姓带来安全的生活,树立朝廷的威望,然而南宋君臣多采取偏安政策,辛弃疾官小言轻,未被重视。

辛弃疾为人秉性耿直负责,却屡遭人进谗,现实政治让他渐渐明白举朝上下人人恃和茍安,讳言抗金,举凡主战者皆遭贬谪,辛弃疾只得将满腔无法实现的壮志情怀寄托在“词”的文学创作中。如《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流水何其有幸而能流过群山,自己何其无辜而饱受谗阻,壮志难伸。

第一次的罢官的他,归隐江西上饶带湖,自号“稼轩居士”。隐退带湖十年时间,博涉群籍,致使他胸有万卷,议论宏肆。而置身水光山色之间的辛弃疾,并不能忘怀正处于飘摇危难的国家,他所做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句中流露出英雄悲壮激越,慷慨奋发之情可见一斑。

第二次出仕仍未受到重用,不到三年又被罢退,这一退又是八年,不久,他的上饶住所遭回禄之灾,于是卜居铅山期思市之瓜山下,展开另一番人间桃源的退隐生活。他常以杜甫与陶潜自比,也喜爱庄子而兴物外逍遥之趣,甚至将住所的重要建筑命名秋水观等。这心境在《丑奴儿》中含蓄而深刻地表达出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三次被启用的辛弃疾当时年事已高,但是他还是积极进取,想创立一番伟业,一偿报仇恢复夙愿,甚至还以年老思为赵用的廉颇自比。于《永遇乐》中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壮语,真可说是“烈士暮年,壮心未已。”最终一代词人却是抑郁而终。
豪放词风的艺术成就:

基本上,南宋当时的政治环境,自然不可能不影响词的思想与艺术,甚至词的发展道路也改变了。南宋词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是辛弃疾为代表的主要词派,一是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派。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利雄厚。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旷词风,而又有所发展,以文为词,扩大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沈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说镕铸百家,自由挥洒,多采多姿,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作品《稼轩词》余有六百二十余首,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独创“稼轩体”,可谓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在他的影响下,当代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大体相同的爱国词派,并绵延至南宋后期而余波不绝。

在南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他不仅是南宋最伟大的词人,在整个词史上也是一位划时代的作家,辛词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是备受肯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位苏老泉,就是苏轼与苏辙的父亲,“三苏”之首的苏洵。苏洵(1009——1066),乃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自称“西蜀匹夫”,可见其一生是“尝有志于当世”、“方不见用于当世”的文人。
  •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作为一代书圣,王羲之在传颂在中国书法史的名作相当的多,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
  • 苏辙(1039~1112),享年74岁,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
  •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享年78 岁。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是名门望族。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
  • 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出生于今江苏省江阴县,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也是游记文学作家。徐霞客幼即聪敏过人,好读书,十五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对古文史册、图经志籍特别有兴趣,也渐渐萌生了遨游名山大川的志向。
  •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
  • 冯如﹙公元1884–1912﹚,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的农家,排行第五。童年只读了几年书,但他天资聪颖,心灵手巧,特别喜爱制作风筝、车船等玩具。对于神话故事,他尤其向往飞天的传说故事。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