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 一代贤哲的风骨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民国七十九年六月一日,钱穆因时任市议员的陈水扁质询,被迫搬出了“素书楼”,两个月之后,一代史学大师过世,在新闻媒体报导中,感受到台北市把目盲体衰的大儒扫地出门,让文化传承的精神领袖委屈受辱的情境中遽然长眠。

在马英九市长与文化局长龙应台的推动支持下,民国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钱穆故居”(即“素书楼”)重启之际,许倬云院士于故居专题讲演,称颂钱先生乃百年来中国史学界第一人,当不是过誉之辞。

当时马英九深深一鞠躬,为历史的错误向钱穆夫人道歉,他说:“十分心痛钱穆先生人格受辱,希望大家能本着宽厚的文化心胸,放下历史的错误向前看。”陈水扁很会讲话,以他那么爱读书的人物,竟然对于一位高龄的儒学大师作这样的羞辱,可以想见他还有什么人不敢骂的呢?

对于钱穆先生的“素书楼”我印象很深,自己喜欢读书练书法,几年前书写的书法作品即以“素书楼”为陋居的称号,当时并不知道钱穆先生的故居为“素书楼”雅称,只能算是巧合,却也感受到文人的气息似乎相去不远,有首诗云:“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谓快慰我心。

钱穆对传统文化始终抱有一种温情的敬意,认为历史是一种经验,是我们整个的生命。这种生命不仅仅是自然的和物质的,更是历史的和精神的。钱穆一生受曾国藩影响颇大,平生最钦佩诸葛亮之谨慎,王阳明之知行合一,曾国藩之通经致用,而于曾国藩可谓贯穿始终。

有一次,新亚书院院长的金耀基先生问他:“先秦诸子不计,如在国史中可请三位学者来与您欢聚,您请哪三位?”钱穆先生说是朱熹、曾国藩、陶渊明。

钱穆初上常州中学,一清早去书铺买的书就是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在小学教书时,想起曾国藩教人读书,必自首至尾通读全书,而痛改随意翻阅的习惯,即使大部头的史书也是如此。在燕京大学教书时,竟以曾氏所编【经史百家杂钞】作教材,在教会大学加以发挥。

在抗战中,他说,曾国藩教人读“两通”:一部【资治通鉴】,一部【文献统考】,把史事跟政制结合起来,以为经世之用。

五十年代初期,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历经千辛万苦,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情形下,以曾国藩“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克服种种难关,而得到社会承认。

他在新亚书院校歌作词的一段词说:“手空,无一物;路遥,无止境。乱杂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可以感受他当时艰困的创校窘境,与不向环境屈服的毅力精神。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用了二十一页的篇幅来评论曾国藩,结论是:除了政治上的贡献外,“即论学之平正通达,宽宏博实,有清二百余年固亦少见其匹矣。”要研究钱穆先生的学术精神,不可不注意曾国藩的治学宗旨。

钱穆先生最喜欢的是读书。读书可以说是他的生命组成部分,是他人生的核心,是他全部学术活动中的一个有机体。他喜欢买书藏书,买书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嗜好,而他买的第一本书是“曾文正公家训】。

后来钱穆先生道中学大学去教书,许多学生问他读书法,他总劝学生们看曾文正公家训和论语那一类书,却感得到许多青年学生的反应,和钱穆先生甚不同。有些人依听到孔子和曾国藩,似乎便扫兴了。有些学生偶而会去翻家训和论语,也不见得有兴趣,好像也不知如何探索学问的入门之道。

让自己想起常说的一段话:“多读多想多深思。”其中探讨读书心法的前因后果,与古人可谓如出一辙;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哲人有说道:“少年读书,如春天的太阳;青年读书,如夏天的烈阳;中年读书,像秋天的和煦阳光;老年读书,如冬天的暖阳。”老年人虽然雄心豪情渐趋衰微,但是如能读书奋进,依然如寒风中的暖阳,在冷冬中扬起一丝希望,让大地在冷冽的飕飕风雪中,充满暖暖的温馨真情,使大地有情,富有生命朝气与活力。

这在我一篇“年轻的feeling”文章中,心态永远是主导心智年龄的关键,钱穆先生读书思考着书教书数十载,桃李满天下,与著作等身,均可由曾文正公家训里的一段话看出端倪:“读书人成就功业贵在有志有识有恒。”所以说钱穆先生受曾国藩的影响非常深,与自己近几年来精读曾国藩的家书与自传十几种版本等等,才对于读书作学问有较深的体悟。

钱穆先生从小爱看关于人生励志的书,刚好自己就读师专时便喜欢阅读探讨人生哲理的书籍,喜爱写励志类的相关文章,除了可以激励自己突破困境,勇于迎向极佳的未来;另外可以藉由出书激发更多人努力向上,拥抱梦想,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就是我常说的“美丽愿景”。(Beautiful vision.)虽然还谈不上登大雅之堂,然而心向往之,且已经出第一本书名为【成就愿景的八句箴言】。

我师古人,古人难追啊!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透过钱穆先生的精神启迪,仿佛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诚如他在【人生十论】所说的:“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

找到人生追求的目标,就要坚持下去,美国大文学家爱默生说:“没有热诚,不能成大事业。”同样地,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强力意志,循着正确的方向勉力而行,理想就在前方,心想事成,那么“拥抱热诚,能成大事业。”

追求生命价值,拥抱热诚,编织美梦,成就永恒美好愿景。

诚然,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莱说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又算得了什么!”

钱穆先生的人生不仅精彩,也文如其人,著书如其人,读书人的风骨在他身上表露无遗,他一步步迈向生命的彼岸,不仅超越生命,更成就精神不朽的永恒生命价值,悄悄地便走入历史的史学权威中,他得力于经典史集的博大精深,他进于史出于史,出于史乃进于史,反复思索乃成就著书等身,他对于读书下的工夫非常深入,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终于如其所愿走入历史,需要大气魄,大格局,坚忍孤独,坚定毅力方能有此能耐。

孤独能让人的心思变得异乎一般的专注。钱穆先生书里说过:“你进一步,便可感到前面又有另一步,向外无尽,向内也无尽。”

可见古人所说的:“一山还有一山高。”此时,不妨像佩脱拉克孤独生活在真正倾倒不已的地方,不是它可以让人更亲近神,也不是向往孤独进而享受孤独,而是它可以让人有空闲去读书做学问,透过写作思考,思维自己将往何处?定位自己在时空下将扮演的角色,让自己有自由的想像空间优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西哲说过:“假如你有梦想,你就能完成梦想。”相信这不只是梦想,生命可以重新来过,命运可以改变,当我们坚信这样的未来时,切记!永不放弃!(Never give up.)@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杨伯丑是冯翊武乡人,好读《易经》,隐居在华山。隋文帝开皇初年,文帝四处访察隐居的贤人,听说杨伯丑有道,就把他请到京城。
  • 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 战国时候,秦国派兵侵略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便派弟弟平原君到楚国求救。
    平原君喜欢结交天下贤士,门下的宾客有数千多人,这次奉命出使楚国,任务重大,便想在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做为随从。
  •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以资化理。”太宗道:
  • 出生为人,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无法确知自己生命的来源。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死?这是人心中最想知道却又无法解决的疑问。因此,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以及人世间的圣人与贤人都曾经不懈的探讨过生命的来源。关于人类真正的生命本源,虽然在科学界有许多假说,却没有令人十分信服的定论。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