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图、文/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567
【字号】    
   标签: tags:

近几年来,中国大陆虚伪的经济繁荣很是蒙骗了一些人。不仅海外的华侨外商接二连三的被欺骗、被抢掠,甚至有些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尽管已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然而却禁不住被中共操控的大陆媒体无休止的造假宣传,错误的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所谓“太平盛世”。这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古文〈卖柑者言〉,内有两句非常精辟的名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语出明朝刘基的〈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意思是说,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当时的刘基在一个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但刘基发现这小贩卖的柑子金黄油亮,新鲜饱满,就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他便去向小贩买了几个。虽然价钱是上市时的十倍,但觉得小贩能把柑子贮存到现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贵就贵些吧!回家后,刘基剥开柑皮,发现里面的果肉干缩得像破旧的棉絮一样,便拿着柑子,去责问小贩为何骗人钱财。

不料,卖柑子的小贩从容地笑了笑,说:“我靠卖这样的柑子为生,已经有好几年了。买的人很多,谁也没有说什么,就是先生您不满意。”接着,小贩说道:“当 今世上骗人的事到处都是,岂止是我一个?请问,那些威风凛凛的武将,从装束看,比孙子、吴起还神气,可是他们真正懂得兵法吗?那些头戴高帽、身着宽大朝 服、气宇轩昂的文官,难道他们真正掌握治理国家的本事吗?寇盗横行,他们不能抵御;百姓困苦,他们不能救助;贪官污吏,他们不能处置;法纪败坏,他们不能整顿。这些人一个个身居高位,住着华美的房舍,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骑着高头骏马,哪一个不是装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样子?又有哪一个不像我所卖的柑子那样,表面上如金如玉,内中却像是破旧的棉絮呢?” 刘基听后觉得他讲的话很有道理,回到家里之后有感而发,立即挥笔写下了这篇〈卖柑者言〉。

我见过一些和大陆有生意来往的外商,他们看到大陆各地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面店铺林立,人们的衣着也跟得上潮流。所以就天真的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经济繁荣,有些人在上当受骗之后仍然不思悔改。我以前认识的一位原富商朋友,为了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前往中国某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耗资100万元以上设立了合资工厂。但是当他的产品开始盈利时,当地的流氓地痞勾结地方政府抢劫了他的工厂,他多次向当地的政府和地方法院提出控告也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又白花了一笔律师费。这时那里的地方政府假意哄骗他说:“如果你能为我们吸引到别的商人来此投资,并且投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上,我们政府就可以把你被抢的工厂损失完全补偿给你。”我听到此事后虽然曾经劝告他:“害人如害己,千万别把自己已经承受的痛苦再转嫁到别人身上。”然而,他为了追回自己的损失,最终还是介绍了他的一位朋友前去投资,其结果是其朋友惨遭诈骗,当地的政府却出尔反尔,他仍然没有追回自己的损失。遭此一劫,他的公司彻底破产,他自己也觉得没脸见人了,巨大的痛苦与愧恨使他患上了忧郁症,从此一蹶不振。

在我看来,中共关于经济繁荣的愚民宣传,就像那个卖柑人使用的手法一样,它把假象做得非常漂亮,使人一时难以识破。如果不打开外皮,不深入大陆了解民情,真的就会上当;如没有清醒的头脑,即使生活在大陆,也会被那些一手遮天、报喜不报忧的一言堂模糊了自己的意识。

人世间的事,很多时候由于外表包装的五花八门,往往令人眼花撩乱而被其外观迷惑。真正的智者却不会只听其表面,而是分析其各种动机与可能性,透过现象去观察事物的本质。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善恶真伪难辨,如果心中失去衡量的准则,就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识别真假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做到清心寡欲,就能在人心复杂的环境中经常保持一颗清明透彻的心,不为世事所迷,成为一位明慧不惑、具有大智慧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朝.朱熹的诗〈观书有感〉。朱熹以宁静清澈的一方小小池塘来比拟自己读书有得的心境,像镜子一般倒映着天光云影,是如此的清澈澄明。此等动人的景致让人不禁寻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千古传诵的诗句,任何时刻品味再三,依然隽永芬芳。的确,若非源头活水,哪能如许清清澄呀!
  • 唐诗中不乏豪言壮语。除诗仙李白写有许多乐观豪放的诗篇之外,就连王翰所作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也是慷慨壮烈,足以使人豪气横出,精神为之一振。然而,随着时代的递嬗,精神面貌的不同,宋诗走向议论偏于说理、宋词多描写男欢女爱、离恨别情,很少见热情奔放、振奋精神之作。由此看来,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夏日绝句〉就属于宋诗中少有的珍品了。
  • 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人,其思想意识也是各不相同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居高始得远眺,临峰方可眼阔。当我站在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体会杜甫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心中就自然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崇高之感和豪壮之情。由此我认为即使是世俗中的任何人,如果他能登上绝顶,凭高远眺,就一定会有与平时读诗时不同的感受,就能亲身感受到宇宙的博大和大自然的造化。
  • 人生的路该如何走,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出家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其实如何选择常不是问题,重点是要清楚自己为何做此选择,又该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受“忠孝节义”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熏陶,涌现出了许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之士。古代有田横五百壮士舍生取义,近代有国军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宁死不屈。即使是无名的市井小民,一旦他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就足以名传千古,光照后人。历史上任何一个壮烈殉节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历朝历代的忠臣义士都曾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面对威胁利诱而宁死不降,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 人是群居动物,也因为“群居”与“情”的作用,从此没三天好日子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时在悲欢离合里浸泡,日日在恨海愁山中翻滚;吃不好、睡不好;得到一点儿,高兴得不行;失去一点儿,痛苦得难受,怎么也跳不出“情丝”的缠绕,如何也弄不懂“不公”的来处。日子过得不顺遂,心情弄得不舒坦。尤其是年岁大了之后,仍勘不破“情”字摆弄的老年人。
  • 夕阳椰林、蓝天碧海是南国特有的美景之一。我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从不急急忙忙地赶路,总是要仔细地欣赏一番之后才舍得离开。夕阳之下的美丽的景色,如过往云烟,一瞬即逝,令人不自由主地回想起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身影与步履,在这旭日初升、高广的林木筛下缕缕阳光的晨间,踏进这一座破山寺。一路上绿竹夹径,蜿蜒的把人引向一片幽静的浓林密花中,此时能隐约的窥见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其间。翠绿的山峦焕发着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鸟儿们喜悦不已,不停的飞鸣欢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来。
  •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两句名吟出自于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说,就是把我全身弄得粉身碎骨,我也全不怕,即使拼着生命的危险,我也要保持我一生的清白在此人间。原句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以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从小学开始的考试到出社会后各种职场上的厮杀,现实人生里充满了竞争,强者为王的铁律让许多人将人生归类为赢家与输家。于是,虽看不见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败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严重的家庭与社会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