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北派山水画之祖 荆浩

阿哲;图:小玉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荆浩是唐末五代的山水画家,唐末时曾在双林院绘制壁画,后来因逃避五代战乱,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他创出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之祖。

开图论千里

自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以勾线填彩、青绿设色,盛唐以后虽然出现水墨山水画,但未形成风气。荆浩笔、水墨并重的技法,有助于消除刻板、表现自然,此后水墨山水画日益成熟,审美观也更上一层楼了。

荆浩认为山水画应笔墨并重,才能画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境。他自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即其笔墨并重的技法,是采吴道子、项容两位名家之所长而创立的。

他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宋人米芾称其:“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所作多为“寻丈之笔”,偶尔也作小幅画,曾被评为“咫尺而得千顷之势,水墨浓淡生秀绝伦。”

荆浩的画往往能体现“开图千里”、雄伟壮阔的景象。北宋沈括《图画歌》有云:“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

全景山水画 《匡庐图》

荆浩对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作品被奉为宋画的典范。他的代表作《匡庐图》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雪景山水图》齐名,均描绘层叠山势、气势雄伟的山水格局。

《匡庐图》除了描绘雄伟山势之外,也是一幅全景布局的山水画。从下往上,开始是树木、河流、村舍、小径、舟子、行人,再上面是山间峰峦、瀑布、亭子、小桥,再往上是树木掩映于云雾之间,越往上越高耸、壮观,故有“全景山水”之美誉。

他的画风被关仝、李成和范宽所继承,逐渐演变成中国永恒不朽的雄伟山水画。元代的倪云林、黄公望和明代的文徵明、唐寅都推崇他是山水画的宗师。

荆浩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绘景“六要”,是我国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军,他率军征战时,守必固、攻必取,连强大的秦国都惧怕他三分。
  • 王猛是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那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陷于十六国纷争之中,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舞台上,他出将入相,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剧。
  • 卢怀慎是唐朝人,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及御史大夫等职务,玄宗时升为宰相。他自认才能不如另一位宰相姚崇,凡事避让,所以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
  •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在吴国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他一生中谋略迭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智勇兼备的名将,但命运坎坷、屡遭磨难,最后甚至得不到善终。
  • 比干是商朝的大臣,纣王时辅佐国政,开始时纣王还听他的话,颇有政绩,后来受妲己的迷惑,沉缅于酒色,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相继劝谏,纣王皆不接受,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装疯罢官了。
  • 董源,字叔达,五代江南钟陵人。因曾任南唐中主李煜的后苑(又称北苑)副使,故别号称“董北苑”。
  •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天地间似有一股邪恶势力或者说命运也好,百般阻挠韩信,让他在一生中遭受许多异于常人的苦难折磨,但韩信都能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甚至因此留下千古传颂的佳言懿行,做为后世榜样。
  • 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曾任图画院艺学,世称“郭河阳”。年少时就一心向道,学习吐纳之法,经常云游在外。家族中并无擅长绘画之人,大概是天赋加上后天的经历,使他成为无师自通的天才画家。
  • 李思训是唐代的画家,曾任右武威大将军,绘画时运笔巧妙,鸟兽草木无所不能。其子李昭道的画颇有乃父之风,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明代徐沁在《明画录》中说:“自唐以来,山水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首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