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婆婆的雪鞋》序

驯鹿民族的命运与勇气

文/吕政达
【字号】    
   标签: tags:

首先,做一个选择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女人,特别吸引人?1. 有权力的女人;2. 美丽的女人;3. 富有的女人;4. 聪明的女人。

你想,这几个答案,大概已包含女性吸引人的特质了。然而,试想很久以前,遥远的阿拉斯加,两个遭族人抛弃,在雪地荒野求生的老婆婆,没有权力,容貌苍老,既无恒产,也缺乏惊人的经历事迹,却为什么在这本书问世以来,经过读者的阅读、相传,成为某种令人神往的女性典范?

当你开始读这本书,追寻星月下两个老婆婆的雪地踪迹时,这个问题,将反复在你脑海翻涌、浮显。你不可能照单全收故事里古老的求生技巧,猎捕松鼠、柳树松鸡和野兔,或真的有意学习抛掷手斧,泅入冰冻河水捕鱼、生火。熏习资本主义商品交易逻辑的社会里,这些情节描绘,只会是不合时宜的异国风味,或远处的民族寓言。然而,穿透故事表相,读者将能体会,“生存”以及其本身彰显的意志,已经足够让我们动容。

正如威儿玛‧瓦历斯透过莎,较年轻的那个婆婆说的:“我的意志力比我的身体知觉还要强大。”这句话,从原始洞窟到现代职场,在所有人类群聚型态里,都可轻易找到拥护者,也可轻易成为艰难处境时的救赎。

把这个故事当成警世寓言,威儿玛‧瓦历斯最少告诉读者两个道理,一,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残忍的事,降到像狼群抛弃病狼那般的动物本能,甚至触犯吃人的禁忌。

然而,也是为了生存,也可以做出高贵的事。像故事里两个老婆婆的互助、友情、勇气与激发潜能。放弃努力而死去是比较容易的,但活下去并不是“为了向任何人证明什么”,“生存”就是意志与智慧最好的证明。

威儿玛‧瓦历斯是阿拉斯加的哥威迅人,近代史里,这个有着“驯鹿民族”封号的族群处于灭绝与消逝的危机里。2003年,美国国会还否决布希政府开发驯鹿最后栖息地的庞大计划,当年,哥威迅人的领导者成为挽救生态的战士。

事实上,从这本早十年出版的故事书里,我们就已预见了驯鹿民族的命运与勇气。雪地上两个老婆婆的微小身影,竟然就是这个游猎部落的缩影──现代文明要抛弃他们,为了开发和商机赶尽杀绝,而说不定,哥威迅人早就从这则流传千年的口语传奇中,学习到面对强权的意志与勇气。生存,就是一切的开始。

有位北美的原住民作家曾说,每个印第安人听来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书。威儿玛‧瓦历斯则真的将妈妈讲给她听的故事,写成了动人的雪地篇章。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还可找她接着写的《Raising Ourselves:A Gwich’in Coming of Age Story from the Yukon》一读,这本书是她从传奇故事转入现实的自传性作品,更具体细微的描写了阿拉斯加人面对现代文明入侵的种种心情与调适。

你还可读到妈妈跟她讲《星星婆婆的雪鞋》故事时,那栋只有两个房间,却挤满十二个兄弟姐妹的小屋,以及父母为了喂饱他们的各种奋斗经过。你才会真的体会,为什么在她的作品里,生存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

你喜欢这个女人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医师也是人,也有他自己的家人及亲朋好友。医师有凡人的感情与理性,也有属于凡人的身体、心理与灵性,脱下白袍,他与一般人无异——会生病、会死亡。

    前三章是医师面对自己所诊治的病人临终与死亡时之态度,本章就将焦点回到医师本身,探讨医师在面对自己亲友死亡时之态度,同时探讨医师本身的生死哲学观。

  • 第一次听人说起青松谷东会,我好羡慕,那之前才刚尝过一次果树认养彻底失败的滋味,当时我以一棵果树五千元的代价,让消费者认养,我担任平日所有的管理工作,也欢迎认养者随时来“斗脚手”。消息寄给朋友,朋友再传给朋友,收到二十多个认养订单,但没人依约预先付款,当然也没人说要来工作。
  • “喂!你好,我是跟你们买米的那个……”“喂!请问你们是不是有在卖米……”自从接下谷东俱乐部田间管理员的棒子之后,每个月总会接到不少这样的电话。咦?谷东俱乐部难道不是标榜说,让吃米的消费者,有机会透过“委托耕作”的模式,变身为货真价实种米的农夫吗?怎么还会有人上门买米?聪明如你,或许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矛盾,但是究竟如何,还请耐心听我娓娓道来。
  • 在东方社会中,最常听到的是:“我们缺资源、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贷款……”事实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业经营上的,就是缺“企业伦理”(或“企业品德”)。
  •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最会运用中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首推高希均教授。他举笔为文时,总会引人入胜;在演讲时,更是铿锵有力,风趣横生。有人说,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感情,易渗入人的肺腑,而我认为现代的经济学者高希均笔锋不仅常带感情,而且也富理性。本来,经济术语是无感情而重理性的,但高教授却赋予它趣味,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现代父母比过去的年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有了更好的专业训练,但是在为人父母及教养孩子的挑战中,因为社会文化的快速改变,却也面临了更多的挫折与不确定。

  • 自十七世纪起,法国人便不断地造访中国,无论往昔造访的理由为何,今日大底是宗教、军事、商业或艺术。法国对中国的这种狂热,并未将台湾排除在外;十九世纪末法国远征台湾未竟其功的经验,及今日与台湾的文化经济交流,都让西方发现,台湾是一个中华文明未受革命摧残的真正中国。
  • 中国所呈现的整体形象,并不协调:中共文宣影片所强调形塑的是成功、进步、稳定及和谐,但影像却是经济跃进、暴发户新贵及悲惨平民交叉呈现。当影像出现贫苦的农民、百受凌辱的移民、遭排挤的劳工,以及孤独老人与病人时,影片都以“我们正处过渡时期”一语带过。这不正是昔日导致中国帝王逊位时所呈现之民心涣散的景象?
  • 高智晟承传了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忍。他做律师,常常是免费为最底层穷人打官司。他走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心想着那些还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所以他告诉妻子,“我觉得我跟这个社会是隔开的,我融入不到这个社会当中。因为我挣的钱越多,我的当事人的苦难越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