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阿嬷的灶脚 早期厨房文物展

font print 人气: 28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赖友容台南县报导)目前家庭中现代化的厨房让人已很难想像得到或看到以前农业社会的主妇如何煮3餐、灶脚吃饭的地方长成什么样子。“阿嬷的灶脚文物展”,可看到400年历史石制的洗濯槽,其中包含了食衣住行育乐器具,让现代的民众体验得真实,仿佛置身于50年前的阿嬷年代。

阿嬷的灶脚文物展活动于12日在嘉南药理科大的嘉南文化艺术馆揭幕,主办单位邀来文物收藏者朱南山现场解说,朱南山以俗语加上诙谐风趣的介绍,现场来宾大显身手体验古文物的使用,并品尝古早味的碗粿,让现场的氛围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从前。

来现场参观体验的该校学生表示觉得很新奇,有的认为祖先好有智慧,或震撼于以前的人以钉子补破碗的节俭。

文物展提供者朱南山表示,60岁的他由于使命感的驱使,一生中用所有家当收藏古文物,想为台湾土地留下纪念,目前他已经没有资金再购入,收藏的古文物虽然已数不清,但“嘴饱眼睛饿”还是停不下来。抱持着只买不卖信念面对古文物承传的问题时,仅表示顺其自然吧。

朱南山也提到祖先的智慧巧妙还包括语言精华,他希望政府或财团能努力保留下去。他说我们用的名称是有内涵的但多数人并不知道,如台语的“新补”(媳妇)是娶进门传宗接代生儿子的称呼,等等。

嘉南药理科大校长王昭雄表示,将透过导览简介的配合,让学生与民众了解50年前阿嬷的年代百姓生活的细节,加深参观者的印象和体会。虽然阿嬷的灶脚,在环保和生态的观念上,具有超现代化的优点,但今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刻苦不便的年代,但可让民众感受到“简单自然也是一种幸福”。

文物展展陈内容,分为双孔大灶区、饭厅区、应景区、妇女家务区、古井区、各种炉具区、燃料区及其他飧具及炊具展示,还有石磨及多种手摇抽水机让学生亲手体验的动手体验区,并展出50年前阿嬷年代的生活剪影多帧。

“阿嬷的灶脚文物展”,展期自3月12日至4月30日止(上班时间),假台南县嘉南药理科大的嘉南文化艺术馆展出,由朱南山或解说员现场解说,展出时段欢迎民众莅临参观,丰富多样的文物,足以满载而归。
(http://www.dajiyuan.com)


阿嬷的灶脚文物展现场,将古早灶升起袅袅烟火,真实感十足。(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碗筷篮。(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早期冰箱。(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大饭 石空。(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朱南山讲解早期妇女洗衣兼照顾幼儿。(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早期以担子当桌贩卖碗粿。(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蕃薯签机。(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早期厨房的灶和挂在壁上供料理食物的器具。(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调味组合。(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女人的梳妆宝贝。(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早期供盲人使用的手表。(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400年历史石制的洗濯槽。(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供吃饭的八仙桌。(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嘉南药理科大结合台南县政府劳工局,办理的花艺园艺经营训练班于7日在嘉药大举行结训典礼暨成果展。
  • 嘉南药理科大为海外侨胞开办台湾美食研习课程,昨天成果展示,十几道精致料理,引人垂涎,蚵仔煎、棺材板、米糕等道地的乡土小吃,未来在世界各国也都可以吃得到﹔会中还邀请身心障碍儿一起品尝佳肴,场面温馨。
  •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正式迈入第42个年头,校方举办周年校庆包括温馨、圆满的多项活动及运动会。5日上午于该校国际会议大楼1、2楼的嘉南艺苑举行“先贤‧墨迹─吴芾书画展及换帖书会书法”展及“换帖书会书法展”开幕茶会,为一系列校庆活动揭开序幕,现场并邀请书法家即席挥毫。
  • 素以陶铸药理科技专才而誉享全国的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正在欢度42周年校庆,全体师生无不以欢欣鼓舞,满心期待的心情迎接。而校庆系列活动皆由学生精心策划,结合校内外知名艺文团体鼎力演出,内容寓教于乐精彩可期,如欲知相关活动,可至学校网站浏漤,并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指导。
  • 【未解之谜】解决以巴冲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这样……失落的神器约柜被找到了?!征兆越来越明显,弥赛亚即将降临?
  • 你见过以雕红漆的方式呈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吗?那是18世纪中期──乾隆时代的一件剔红漆器,安静地陈列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中,不知当年是哪位达官贵人的书斋砚屏。
  • 清朝康熙年间,有十位大臣制作了一套银杯,闲暇时互相邀请聚会饮酒,是康熙一朝的宫臣雅事。这套酒杯是用白银制成,根据不同的酒量,银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镌刻“宫僚雅集”四字,并镌刻乌兽花草等图案,内壁杯底镌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号以及籍贯。
  •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的形式与材质因时因地而异,与其承载的内容共同展现出古文化的独特魅力。
  •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各种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乐器,奏出人心中无声的韵律。千代之下,我们还能听见它的音乐。然而,它却是小巧,一点儿不起眼的。它就是笔。
  • 从远古到现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光明,让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边是日,一边是月,日月是上天赐给人的不灭的两盏明灯。要说这大地上最早的两盏灯,无非是日月,这两盏最浩大的天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