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戚继光抗倭

淑萍;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326
【字号】    
   标签: tags:

倭寇侵扰中国,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但是,明初时候由于朝廷重视海防,因此倭寇并未酿成大祸。到明朝正统以后,朝政日益败坏,海防也渐渐废弛,倭寇便日益嚣张起来。嘉靖年间倭寇多次入侵,更加深百姓生活的艰苦。尤其,朝廷官员之中有些人为了利益而与倭寇勾结,如汪直、徐海等,更使朝廷打击倭寇的计划受阻。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抗倭明将戚继光。其实本来明朝是派大将俞大猷去抵挡倭寇入侵,但俞大猷因受严嵩诬陷入狱,倭寇趁机再度入侵沿海,情势甚急。这时,朝廷开始起用戚继光,将他调往浙江沿海抵御倭寇。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人。他出身贵族,历代祖先皆为明朝将领。戚继光年纪轻轻就继承父祖遗志,17岁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虽然年少得志,但他并非单靠父祖余荫,而是在军事方面有真才实学。

嘉靖34年(1555年),戚继光看到卫所官军们涣散没有整齐的作战能力,于是招募农、矿3000多人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他还特别发明一种新的阵法,叫做“鸳鸯阵”,利用兵器的长短来互相搭配使用,还按照年龄、体格给予不同的兵器,打仗时,所有成员都能攻守兼备,各发挥所长,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他还留意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成功仿造了“鸟铳”和“佛朗机”炮,使明军在武器的使用上,更进一步。

“戚家军”大多受过倭寇之害,所以戚继光以“保国卫民”作为训练口号,激发大家对国家的热爱情绪。由于“戚家军”纪律严明,加上戚继光灵活的用兵方式及机智的判断,所以屡建奇功,戚继光也被称为“常胜将军”。“戚家军”经过军制及武器方面的革新训练,加上严明的纪律,所以当他们一投入抗倭战争时,明朝的抗倭形势很快就由劣势转强势。“戚家军”声名远播,甚至还曾有过歼敌千人而我方却无人阵亡的光荣纪录。

嘉靖40年(1561年),倭寇再度袭击浙江台州、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抗倭,九战九胜,消灭了倭寇的大部分势力。

嘉靖41年(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福建防守不及,戚继光又率大军进入福建围剿倭寇。他先攻下横屿,再乘胜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倭寇往兴化方向逃逸,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克60营。再加上明朝将领刘灦也打败倭寇,从此,危害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消灭殆尽。

嘉靖42-43年间(1563-1564年),倭寇再度入侵,戚继光率军与倭寇交战于平海,俞大猷、刘灦亦加入支援,救出被俘兵民3千人。后来,倭寇再征集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戚继光依旧保持常胜纪录,大败倭寇,倭寇一蹶不振。其后,戚继光与俞大猷一起合作,终于彻底翦除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戚继光允文允武,他曾写过一首诗,很能适切描述他的一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回顾戚继光驰骋战场四十多年,的确就是在扫除倭寇、“但愿海波平”的奋斗中度过,他与“戚家军”为剿寇与沿海安定贡献了毕生心力,经过长达十年的辛苦奋战,辗转围剿在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终于使来自日本的倭寇畏惧而不敢进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了将近一年后,双方于楚汉5年(公元前202年)8月约定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互不侵犯。
  • 古时在合黎山、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有一块肥美之地,因地势狭长形如走廊,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这个绵延一千公里的河西走廊,除了有丰富水源适合耕作之外,并以其位于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上,素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雄心壮志的汉武帝即位之初,此处仍属匈奴势力范围,汉武帝拟定联合西域各族的计划,想“断匈奴右臂”,把长期以来威胁中国北方的强敌驱逐消灭。
  • 朝鲜民族属东夷族,周灭商时,商朝遗臣箕子曾建国于朝鲜。随着历史发展,中原与朝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原帝国是不是能使边陲朝鲜臣服,甚至将政治版图扩展到朝鲜领域,往往是中原帝国国力的重要指标。
  • 东汉光武帝建武16年(公元40年)2月,素来臣服于中国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发生叛乱。交趾女子征侧(Trung Trac)因其夫为交趾郡太守苏定所杀,愤而起兵反抗,其妹征贰(Trung Nhi)也号召回应。
  • 2、3万人的军队和四十几万大军对抗,可能吗?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昆阳之战就是一场兵力相差悬殊,却能以少胜多的战事。
  •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寡击众的三大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它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使骄横的袁绍一败涂地,失去江山。
  •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占领荆州,进而使据有扬州和会稽六郡的孙权臣服。当时的曹操军力雄厚,气势不可一世,眼看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万大军(号称80万)却被孙权、刘备5万联军击败,在赤壁一役中锻羽而归。随后,天下三分,应验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晋灭吴之战,晋原本就拥有比东吴更多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时间的蕴酿及准备,不敢大意。反倒是弱小的东吴,面对西晋强敌,却没有长远计划及防备措施,果然败得一蹋涂地。
  • 苻坚原想将计就计,故意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不料,秦兵士气低落,一撤退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
  • 唐高祖建国之初,因国力未定,对突厥多采忍让、和亲政策。高祖武德7年(公元624年),因唐已完成全国统一,高祖颇有意攻打突厥,但李元吉和李建成等均怯懦不赞成,唯有李世民坚持进击突厥,以防后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