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四面楚歌

黄容;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了将近一年后,双方于楚汉5年(公元前202年)8月约定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互不侵犯。

项羽依言,往东边撤军。汉军这边则有张良、陈平献计趁机击楚,曰:“今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罢,食尽,此天亡之时,不因其几而遂取之,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意思是项羽军队的军粮即将吃尽,楚国败亡的天象也已经显示,汉军应该趁此天时之利消灭项羽,避免日后楚军重整兵力,成为祸患。

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计策,决定袭击楚军。然而单凭刘邦一人之力,无法成此大事,所以刘邦派遣使者前往齐、魏,与韩信、彭越相约,共同出兵击楚。

楚汉5年10月,刘邦的军队追至阳夏(今太康县),项羽得知刘邦背信,领着10万大军攻打刘邦,刘邦军队抵挡不住项羽的攻击,退到陈下(今淮阳县),两军在陈下对峙。

此时韩信从齐国出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击败楚军于彭城、萧(今苏北萧县)、酂(今豫东永城西南)、苦(今豫东鹿邑之东),直逼楚军后方,并与刘邦的军队夹击项羽。11月,韩信再度统领齐、汉大军向东追击楚军,项羽军力不敌,退走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

项羽企图在垓下与韩信率领的齐、汉等国的30万联军做一绝战,而韩信这边也布置好阵势: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韩信自己则为中军主将。双方开战,韩信以诱敌的策略使项羽军队前来追击,待楚军深入阵地,再命孔、费二将左右包夹,而且韩信自己率领的中军也同时回攻,形成三面包围楚军之势。

韩信为使楚军军心涣散,用了“攻心”的战术。他命汉军在夜间高唱楚歌。楚国的士兵因疲于争战,此时军营里四面楚歌,其声凄凄,回荡不绝,众人不禁勾起思乡的情绪,就是平时意气风发的项羽也闻之丧志,感慨时不我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而他最心爱的虞姬也体认到大势已去,叹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说完,便拔剑自尽。

英雄末路的项羽,握着一柄宝剑,骑上乌骓马,带了几名兵卒冲出重围,行至乌江,感叹自己再也无脸回去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江边。项羽24岁就与叔父项梁带军征战,其间大大小小的战役,莫不所向披靡,叱咤风云。如今壮志未酬,一代枭雄竟以31岁英年从历史舞台退场。

项羽死后,历时5年的楚汉相争也终告落幕,而刘邦就靠着韩信兵战四方,张良、萧何献策辅佐,建立起来了汉朝帝国,天下再度归于统一的局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国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儿子。原本逐渐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励精图治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称“武丁中兴”。
  •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诸侯兼并的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不免发生一些冲突,长期累积下来,就导致了这场长勺之战。
  • 位居南方的强国──楚国觊觎中原已久,先前齐桓公在位时,国力强盛,加上与各诸侯联结,楚国入主中原的野心无法得逞。这时中原局势纷乱,楚国成王于是借此机会将势力深入中原地区。
    然而,当时中原诸侯也不乏想称霸中原政治家,宋襄公就是其中一位。
  •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于城濮战胜楚军,并迎襄王于践土,召开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 吴越之战,是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之间进行的最后一场争霸战争,总共长达三十五年,最终由越国战胜而告终。
  • “围魏救赵”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术,这个战术源于战国初年齐、魏二国的桂陵之战。
  • 魏国虽然在桂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国势受到重创,但毕竟实力雄厚,蓄精养锐十几年之后,元气又大致恢复。同时期的韩国是韩召王在位,韩召王在名相申不害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辅左下国力鼎盛,因此使得南方的魏国备感威胁。周显王28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魏、赵联军,直攻韩都(今河南新郑县)。韩国告急,遣使求助于齐国。
  • 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相比邻。燕王哙因让位给燕相子之,导致燕国内部引发王位争夺的内乱。齐宣王趁机攻燕,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来由于各诸侯国出兵救燕,迫使齐国撤兵,才平息这场战争。燕太子平稍后即位,是为燕昭王。他广招贤士,对内大加改革,积极奖励生产,做好对齐的复仇之战。
  •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改革之后,国势日益强盛,至秦昭襄王时,更是积极向外扩张,东侵韩、赵、魏三晋,南攻荆楚,偃然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