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风:在中国水危机爆发的背后

华风

钱塘江污染。(/Getty Images)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0日讯】水是生命之源,孕育着人类文明。今天中国的水系,从松辽平原到珠江流域,从青藏高原到勃海之滨,无论是流于大地的江河湖泊,抑或是藏于地层的潜流地下水,无不面临污染、断流、水源不足,无不混浊萎缩、千疮百孔。中国水危矣!河流干涸,供水短缺,蓝藻爆发,海洋死去,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当前最大的忧患之一。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多处河床干涸,断流频频,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早已没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而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每年被排进的污水达220亿吨,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能看到一条黑色污染带。据中共两会披露的材料,全国70%以上的江河水系被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三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

河川之危,危及国家民族。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几十年来,中国的大江大河成了水利工程的战场,全国七大流域的江河上筑起了八万多座水坝,中共试图通过改造江河、南水北调的方式,解决水资源恶化问题。然而尽管在水利建设上不遗余力,中国却一步步滑向水危机的边缘,黄河断流,辽河断流,海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枯竭,江河不再荡起浪花。

工程治水带来的是更大的水荒。水危机的真正原因何在?其实,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非是自然因素,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中共政权,在于中共的专制体制和经济政策。中共为了证明自己的政绩及合法性,一味追求GDP增长,以高速经济增长来欺骗民众,恶意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显然,如果顾及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耀眼的短期政绩将不复存在,这种以牺牲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代价的所谓繁荣,岂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利?

在急功近利政策下发展建设的少数大城市,是中共向外界展示政绩的几个漂亮的“文明视窗”,但在中国广大范围内及大多数普通百姓,却仍然处在贫困匮乏中。矗立的高楼,豪华的酒店,并不能掩盖失业工人的无奈、失去土地无处栖身的农民的困苦。而水利工程的巨大投资利益,在没有民主法制的制衡下,更是在黑箱作业中肥了贪官的私囊。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变成了残山剩水、一片狼藉。中国水危机的背后,是中共的狂伐滥造,“战天斗地”,是谎言、独裁、血腥、暴力。事实上,怎样对待自然、对待每一滴水,是竭泽而渔还是涵养山川,关系到社会、人类的道德和价值观。而从来视生命如草芥的中共,将使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破坏殆尽。拯救中国的水危机,拯救江河湖海的美丽,只有中国人的普遍觉醒,只有抛弃恶党,解体邪灵。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植物学家说,雪莲之所以能耐严寒,能生存于雪峰峭壁,是因其有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物学特性。然而我却以为,雪荷花分明不是一株植物,而是本性高洁的仙子,在冰天雪地种植美丽,奉献身心,因无私而能无畏,而能灿烂中华。
  • 国花成为大难,除了关乎国情,更似乎暗藏天机。前不久,媒体报导了三千年一现的优昙婆萝花,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大量盛开,佛经中说优昙婆罗花是天花吉兆,这一奇景的出现,被民间认为将有大事发生。中国的国花迟迟不现,或许是一种漫漫长夜的等待、一种吻合天意的期许?事实上,一切正在这样发生,在“九评”和退党潮的冲击下,横行了大半个世纪的邪党行将就木,新中国将如旭日东昇、喷薄而出。
  • 茫茫天地谁主沉浮?想想看,人无力选择“生”,无从知道“死”,无力主宰自我生命者,何以“创造”生命?
  • 翻阅一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每当朝代更替、社稷兴衰时,就会有异象发生兆示天下,所以古人重占星卜卦,帝王要问天观象。当今中国,社会动荡,国事日危,祸国殃民的中共政权,在横行大半个世纪之后,已天命转移,凶兆频仍,濒临崩溃。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