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米珠薪桂

心泉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米珠薪桂”记载于《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及至到了京师,这米珠薪桂之地,数米秤柴,还怕支持不起。”句中的“米珠薪桂”是形容米像珍珠般的昂贵,柴火也像桂木般的昂贵,以比喻京师的高物价水准。

“薪”是燃料用的柴木,列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首,现代人生活的燃料虽已改用石油、瓦斯、电力或煤炭,但有鉴于石油日益短缺,燃料能源越加贵气,“薪”也日益贵重,故人类开始发展生质能源,如以玉米、甘蔗、地瓜…等粮食来发酵成酒精,以供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结果导致粮食更加短缺,再加上温室效应致气候异常而粮食收获日减,故“米”也跟着更加的贵重,真是“米珠薪桂”物价节节高涨。

因全球原物料及石油价格的上涨,所以高物价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不仅城市物价高,就连乡下物价也高,本国如此,外国亦是如此,已是全球性的民生问题了。

故各国政府均大力鼓励发展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潮汐…等自然力发电的方式以取代石油、煤炭的火力发电,不仅环保而且自然力可用之不竭。

民众如何因应这日益“米珠薪桂”的高物价日子呢?

当外出时可多搭大众运输工具:捷运、公车、地铁、电车…等,或多骑脚踏车既可运动强身又环保,或骑机车等方式,以代替开车可省下大把油钱。

若非开车不可时可改开较省油的油电混合车,或二轮传动小汽车,车内只放必用品以减轻重量不耗油,改掉猛踩油门或急踩刹车耗油的习惯,同事多人共乘轮流开车上下班,以省油钱。

养成随手关灯及电源的好习惯,改用省电灯炮,家用电器未使用时拔掉插头可省去待机的电费,都可积少成多,达到节省电费支出。

在大楼内低楼层的住户少搭电梯多走楼梯,不仅有益健康也可节省公用电费的分摊费用。

改穿轻便凉爽的衣物而不再穿西装打领带,多吹电风扇少开冷气,既环保又省钱。

家庭可多采用太阳能的热水器以取代瓦斯、石油、电力或煤炭的热水器,既环保又省钱。

在家庭里可等多人小便后马桶才一次冲水,或将洗脸、洗澡或洗菜的废水储存起来冲马桶,以减少用水就可节省水费支出。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种植疏果的栽培方式比养殖牲畜的经营方式较节能减碳,故为了个人的健康及节能减碳,可考虑常食用疏果的素食用餐方式,以代替大鱼大肉的用餐方式。

后记:

米珠薪桂的“桂”即是桂花树,又名“月桂”或“木犀”,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在科学分类上归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木樨科、木樨属、桂花。是种专门用来观赏的珍贵植物。叶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面光滑,背面有网脉,叶缘有锯齿。花簇生,呈白、淡黄或橙红色。桂花味辛,可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又桂花香味持久,可掺制成糕点、糖果,并可酿酒,亦可做成香料及润发制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汤”:即成汤,也就是商汤,大商朝的开国之君。“盘铭”则是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汉朝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决定派人领兵前去平息叛乱。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决意率兵平叛。
  • 根据佛典,他是长寿神仙,名为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最初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后随佛陀出家。
  • 三千七百多年前(约公元前1766年),商朝的创立人成汤(子履)是位温良宽厚的仁者,爱民如子,甚至把仁德普及到禽兽动物,是个仁民爱物的国君。
  • “兔”和“狐”是被猎人捕杀的对象是同类的,所以“兔”死则“狐”就将成为下一个猎杀的对象,那“狐”就会担忧自己的危险处境!
  • 西汉时期,有个叫隽不疑的人,在州郡很有威望。汉武帝末年,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昭帝即位后,齐王的孙子刘泽结交州郡里的豪杰,密谋叛乱。
  • 传说唐朝有一个人叫张打油,喜欢写诗。一天,他看到纷纷飘洒的雪花...
  • “卖直”就是刻意的去卖弄,去表现去显示自己的 “公正”、“忠诚”、“正直”等以此来谋取名声,若用现代青年人流行的语言讲就是,为了求名,而做秀表现自己在道德上比别人强。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