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425)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二節:鬧嚷嚷的達標(10)

牢牢掌握工廠管理大權的馬兵們,不顧工人們的反對,下發了由他親手制定的1985年工資升級辦法。

這個辦法把全廠職工按崗位和業績劃分了四個等級,廠級領導和對工廠有「特別貢獻」的人列為第一等,可以在本次調資中晉陞七個「半級」;中層幹部和有工程師相當職稱的列為第二等,在本次調資中可以升五個「半級」;第一線工人列為第三等,本次可以升四個「半級」;勤雜工、清潔工、庫管人員列為第四等,本次晉陞三個「半級」;同時規定凡是無故曠工,不服從分配,有過違法行為受過拘押的將視情節減少升級的數目。

老同學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說得很漂亮,他說,現在是在企業獲得大盈利後的豐收季節,也是大家分享勞動成果的季節。

而工人們則一針見血的說:「掌權的人那一個不是在任職期內往自己的腰包撈錢?暗地裡要撈,走後門,倒買倒賣,收回扣,權錢交易花樣百出!公開的更要撈,獎金要多佔,住房要多佔,升工資要多升,否則一個人當了幾年廠長,不明不白的「富」起來了,今後查起來也有個依據。

中央既有政策,所以在利益上,職位越高心也越黑。以經營副廠長李德為例,他的妻子是財務科長,女兒是工會幹事,女婿是總裝車間工段長,在本次調資中,全家共增加了二十二個半級,而工人中的生產骨幹在本次調資中只增了四個半級。兩種家庭,經過這麼一調資,增加的工資就懸殊了五倍。

工廠的貧富分化過程大抵正反映了全國的兩極分化過程:仰仗權力而富有,無權無勢則貧窮。不義之財是臉厚心黑得到的,然而恰恰也加速了這種制度的解體。

一場爭奪升級的大戰又一次被點燃了。能運用關係與權力掛鉤的,則幹著偷雞摸狗的勾當,不能講關係的就憑吵罵和拳頭來挾持各級調資領導小組。科室之間,車間之間,人與人之間幾乎都放下工作,互不相讓的打「爭級戰」。

這種白熱化的爭奪,一直延續了兩個月。在吵架語言的流利和用辭的刻薄方面,我素來以為四川人堪稱全國之冠,這罵街尤其是城市平民家庭婦女的「長項」,這是一種以使對方當眾出醜所產生的威懾力,壓迫對方讓步的方法。

我所在的車間計劃員王某和庫管員周某便是全廠聞名的吵架能手,兩個人就憑著一雙利眼和揭人陰私的利嘴,使車間裡的人誰也不敢輕視她們,就連車間主任在爭執時,都要讓她們三分。論年紀她們還都只有三十來歲,一個車工,一個鉗工,正是生產第一線幹活的「骨幹」,但是,在全廠「向第二線轉移」的熱潮之下,她們就憑著自己的潑辣,向張主任提出安排二線工作的要求。

開始,這位車間主任對兩位潑嘴提出的要求採取緘默的態度,結果被王,周二人抓住私下安排過車床在夜間干私活的幾次「違章」事件,一陣冷言風語,迫使這位主任對她們策略一下。許諾了兩人從鉗工班和車工班退下來,一個安排去做」計劃「工作,另一個則安排為車間的工具庫管理員。

國有企業的職工對於調資的認真,遠遠超過對工作的認真。因為工資級別決定了一個人長期的收入水平,一次調整和升級在毛澤東時代幾乎十幾年不會遇到。鄧小平時代開始,工資經常調整,但是因為過去留下來的窮困使升級特別敏感,工廠的調資向來採取平均主義。

幾年前工具車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因為一個工人的病假超過了工廠的規定,在調資時少調了一級。

雖然這一級區區只有四塊錢,但那工人卻以「一輩子」為借口,提著磚頭去找主任評理,當場用這塊磚頭,猛擊對方的頭部,當即昏死過去。工人被拘留,他的家屬就到這位主任家裡坐著要飯吃,嚇得這位主任在外躲了一個月,後來就辭去主任的工作不幹了。

馬兵四級劃分的辦法保證了廠各級管理層的利益,他心中十分明白,因為生產工人最苦,因不滿而發生的越規行為也最多,所以他指令把調資的總金額劃到部門,矛盾因而下交。崔科長自然明白馬兵的意圖,金工車間在得到勞人科所劃的升級方案以後,不敢怠慢,便將分到的名額又攤給了班組。

車間對所分到的級別落實到人頭時,對照文件算的級別與勞人科調撥的級別差了兩個級,與勞人科再次核對,問題恰恰出在兩位新近才從第一線下來的女工身上,工廠管理在編制上極為混亂,計劃員本歸於幹部的名額,但若從工人轉崗時,兩個人既不屬於幹部編製,又不屬於一線定額工人。她們只好委曲於少升一級了!

兩人找車間主任說:「工廠已有三年沒有調資了,這三年裡兩年零十個月都是在第一線幹。現在才幹了這麼一個多月的庫管,怎麼在確定升級時,把她們當成了勤雜工」?車間明知公開照搬調資方案,一定會大鬧一場!於是,把他們向勞人科一推,要她們直接去找勞人科理論。

兩人商量好了,就去找勞人科崔科長,崔科長明白兩人的來意,還沒有等她們開口,就把馬兵關於這次調資定級的辦法拿給她倆看,王秀根本就不去看那文件,吼道:「那馬兵從西雙版內轉業回來才幾年,就想欺侮我們在這裡土生土長的老職工了,他在這次評級中升了七個半級,而我們才升了兩個半級,你把馬兵叫出來,我們評評理。

黃色大樓裡兩張利嘴猶如兩挺機關鎗,整個樓裡迴盪著女人的尖聲叫罵,所有的辦公室都打開了窗口,伸著頭向勞人科指指奪奪,罵聲隨處可聞,勞人科處在責罵包圍之中。

馬兵挺知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給李友打了一個電話,請李友幫忙調停。李友勸說兩個女工回去,條件是立即給二車間增補兩個半級。(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偷扒成風,有兩個原因,一是老百姓太窮,無業遊民生活無著。二是文革遺風,道德淪喪,搶劫殺人已成普通的事。「打砸搶」既成為執政者認可的「好得很」的革命行動,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加以提倡,文革晚期刑事犯罪,便成了社會上令百姓心寒的公害。
  • 如果指揮和組織生產不失誤,這家工廠可以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改變虧損局面,由一個職工住爛窩棚的窮廠變成名符其實,人人羨慕的富廠,可李友在想什麼呢?
  • 這段時間,中國已形成了專門從事倒賣為業的特權階層,並且還形成了一個以這種官方為背景的倒賣市場。掌握了物資的特權階層使倒賣合法化。
  • 至於老同學最後的豪情壯語,純屬自我欺騙。然而國家向農民的貸款能堅持多久?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有多少工廠都會擠到農用卡車的生產行列?
  • 想到在兩人間,難以應對這種無聊內訌,第二天我便主動向王重請求調離總工辦,到金工車間幹點實事。得到王總同意後,便遞呈了請調報告
  • 看到這樣鬆散的工廠,又一次使我後悔,但這年頭,到那個單位,那一個地方還不都一樣?看今後怎麼發展吧?
  • 生產會議最後只能責成供應科,趕快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搶購,過年也不許休息。商場如打仗,對於瞬息萬變的供應市場,誰又能料到農汽廠會因一個零件,而眼看千載難逢的大好賺錢機會白白丟掉。
  • 別以為工人們會團結起來聲討這些「吸血蟲」。工人們發發牢騷是可以的,遇到具體的利益衝突,照樣可以自相廝殺。這都是文革的遺風!!
  • 那時倒手買賣已經在國內成為風潮,大官大倒,小官小倒,正名曰:「做生意」,搞活經濟,似乎於經濟發展有利。倒的錢也不知道滾出多少利,最後都落進了中國特色倒爺們的腰包。
  • 像這樣的扯皮工作會,十年一貫如此。我看見老同學在香煙的濃霧中顯得焦頭爛額,工廠發財時風頭出盡,如像過雨雲煙般晃然而去?他曾在半年前聽到的後果,竟這麼快降臨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