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商之四十四:历史要说什么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277
【字号】    
   标签: tags: , ,

你我是谁

商朝灭亡了,“商”人们继续活下去。

商族的贵族姓氏“子”,在三千多年的岁月里,据说繁衍出了一百多个姓氏。它们是:

汤、乙、沃、相、武、邓、权、祖、梅、殷、箕、王、林、禄、宋、微、黑、戎、牛、邹、孔、戴、皇甫、华、穆、萧、桓、向、鱼、墨、钟、褚、匡、谈、目夷、苑、苑庚、曼、邓侯、殿、殷甲、屠、稚、长勺、尾勺、繁、樊、锜、 陶、施、饥、终葵、索、梅、梅伯、黎、整、权、瞿、于、自、枚、铁、莱、来、旄、北殷、太师、堂阳、鲜虞、斗耆、孙、比、王子、柴、李、鲜、鲜于、郭、禄、邶、背、微、衍、朔、戎胥、戴、乐、 衎、祝其、皇、督、司城、还、老、老成、考成、老男、目、左师、右师、右、恒、花、子荡、钟离、边、谈、时、宗、冀、据、锐、兑、教、政、正、合、圣、怀、辽、寮、朝、晁、买、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门、右归、白马、墨夷、墨台、及木、干献、王父、并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师、禇、事父、 艾岁、御鱼、鱼孙、季老、季老男、臣辰经、荡、墨、台、酁、舍、近、几、宜、石弟、即利、中野、桐门、屠三、围龟、空相、虺、雒。

你姓什么,我姓什么,我们的先祖会不会是同一个?如果是,他又是谁?是如何出现的?

最有意思的是孔子。

孔子去世前七天,他的学生子贡去看他,他对子贡说做了一个梦:“夏人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夏人殡丧的灵柩停放在东面台阶,周人殡丧的的灵柩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商人的停放在中门的两柱间。昨天晚上,我梦到自己坐在两柱之间接受祭奠,原来我的祖先是殷商人呀!

“予始殷人也!”孔子完成了他的天命,也明白了他的来历,七天后他回去了。

历史要说什么

商朝的历史随着商纣王的燔火而结束,一日之间,江山依旧,商王朝不在了。

对牧野之战的失败,很多人从很多方面分析原因。

一说是纣王因为军队不足,主力部队远在东边,赶不回来应战,业余军人一击即溃。《左传》的观点赞同者最多,“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纣王战胜了东夷,使得自己殒命。

另一是纣王恶政致天命转移说。换个角度思考恐怕更合道理:天命安排商朝亡于此时。

商末周初有个人,是周朝的开朝元勋,却知晓周朝也有一天会关门结账,而且晓得大致的时间。这个人,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姜子牙。这边厢,姜子牙为文王出谋划策,在牧野之战中冲锋陷阵;那边厢,他用“礼乐文章八百秋”为周朝的寿命下了断言。

姜子牙于周朝,相当于伊尹于商朝,到周朝再详细介绍他。

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从周朝开始,将此后各朝的国运、兴亡、未来一一道来,甚至有几处将后世的人物、年代也列以表记,精准得令人瞠目结舌。

只可惜他的预言从周朝开始,直教读商史的人恨他生不逢商。

也有人认为《乾坤万年歌》并非姜子牙手笔,而是托名之作。极有可能。华夏从来不缺灵异之人,除了姜子牙,还有三国的诸葛亮,《马前课》作者;唐朝的李淳风,《推背图》的作者;宋朝的邵雍,《梅花诗》作者;明朝的刘基,《烧饼歌》作者。还有更多,托名的、隐名的、不知名的。

《中国预言七种》清溪散人编, 民国四年上海中华书局、文明书局发行,包括 《马前课》《推背图》《梅花诗》《烧饼歌》等预言。(公有领域)

这些人分别从自己的时代往后预言,写出的结论,与历史的发展竟是八九不离十的。很像时代不同、经历迥异的一些人,从不同的地方开始散步,最后汇集到一条路上,路名:历史路。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象,似乎“历史路”早已铺就,能够通天感地的某些人,我们现在叫做有特异功能者,看到了,写出来了。要不然,怎么“沿途风景”竟都差得不多。

周朝的兴衰可以八百年前早知道,是不是可以往前推一推,商朝的结局也是天数使然?

剧本早已备好,天地是个舞台,夏、商分别登台,接着天道转到周朝,下界也随之而动,最后的纣王就来演出败德之象,商朝随之谢幕。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在商周的更替交接时期,一面是周王朝从先公到大臣,“君子用而小人退”,一面是商王朝的混乱颓败,“贤人隐,乱臣贵”,基本无缝接合。

于是帝辛变“纣”王,天子代以“马童”;“小邦周”速胜“大邑商”,极其不可能发生的事都会发生,不可能的任务也可以完成。

不是没有可能的,反倒是最可能的。

只是,上天之手铺排出缤纷世事,要告诉你我什么?#

参考文献:
1. 史记
2. 《左传正义》
3. 《中庸》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商纣王的父亲帝乙是他的哥哥。帝乙在位时,他担任副丞相少师。帝乙病重时,他代理朝政。
  • 箕子这个人,仅仅用“贤”来评价是不够的,孔子将他归为三仁之一,就从他的仁来说起。商朝末年,国势渐微,乱象四起,商纣王越来越昏庸,箕子和比干、微子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话经常能听到,出自《诗经》。殷:商的别称;鉴:镜子。指的是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 周武王对商纣王的指控,第一条是“惟妇言是用”,宠信妲己。妲己,无法确知她是商纣王的正妻还是妃子,且称她为商纣王的夫人。这个夫人很得纣王欢心,很不得人心,纣王的恶名声至少一半来源于她。
  • 武王起兵伐纣之时,商军刚刚平定东夷,统帅攸侯喜率领的主力军还在“人方”──山东一带,没回朝歌。周武王攻破朝歌,商纣王鹿台自焚,朝代交替迅速完成。这支号称10万人的部队陷入两难境地,算是商军还是周军,抑或降军?
  • 发现甲骨文的传说流传得很广,也很有意思。王懿荣是清朝光绪时代的大学者,精通金石,国学功底深厚,传说他因为偶染小恙,在抓回的中药“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 跨过三千多年,如今的册典二字和甲骨文差别在哪?基本是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差异。可惜的是几千年下来,有商一族的册、典都佚失烟灭了,甲骨的质地特别,才让上面的文字留了下来。
  • 谈中国的古文明,国粹青铜器一定不会被遗忘。夏商周三代至秦汉被视为中国的青铜器时代 ,商朝处于青铜器时代从上升至鼎盛的阶段,商朝的青铜器,很值得一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