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故事:网开三面 三让三千诸侯的商汤

作者:允嘉徽
商朝开国天子——商汤画像,出自清乾隆绘本《历代帝王真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网开一面”是比喻人宽大仁厚,对犯错的人从宽处置,那么“网开三面”又是怎样的境界呢?三千多年前在华夏大地的一位君子胸怀仁慈“网开三面”,这位道德崇高的中华民族的先祖是谁呢?

网开三面的故事

据《史记‧卷三‧殷本纪》的记载,商汤还未成为商朝君主时,有一次到野外,看到有人张了四面网捕鸟兽,他听到那人口中念着祈祷词说道:“从天下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到我的网中来!”

商汤一听心中不忍,随即说道:“哎呀!这就要赶尽杀绝了呀!”

于是他让人“网开三面”,只留一面网。然后商汤对网发愿,这般念着祈祷词:“想去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去右边的就去右边,不想要命的,就进到我的网中来。”

后来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表示:“汤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极呀,仁德广布遍及禽兽啊!”

商汤教人打猎时网开三面,只取用维生所需的食物,流露他的民胞物与的胸怀。然而,他的高贵道德情操,不仅仅表现在这网开三面的例子上,在许多方面都流露出来,让三千诸侯都佩服。

夏朝末年,夏桀常常将自己比作太阳,民间有这样的声音流传着:“你什么时候丧,我和你一起亡!”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记载夏桀的穷奢极欲,殚尽民财:“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夏桀失政,民愤处处,人心思变。最终他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杀死他。商汤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

夏桀对商汤说:“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是因为有家庭;家庭之所以成为家庭,是因为家中有人。现在国家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人民,而君有民,这是君的国。”

汤回答说:“不。古代大帝讲道德,启发人民。如今君主破坏了道德,败坏了政治,士子百民感到迷惑,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

有人去找夏桀,对他说:“让亳地的君主商汤,救济人民残坏的道德,何必更换君主?”于是夏桀和他的追随者五百人向南迁徙千里,到不齐这地方定居。结果,不齐的人民纷纷投奔到汤所在的中野。

夏桀再次向商汤说“这个国家是君所有。”

商汤回答:“不。我要为君主您复兴道德,晓明人心。”

于是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随者又迁徙到鲁国。这时鲁国的人民也纷纷前去投靠商汤。

夏桀再次对商汤说:“国家,是君的所有物,我则不在其中。若人们有看法有话说,认为我的作法是对的,那时我再回来。”

商汤回答:“这是君主的人才,君主的百姓。您将他们委托给谁?”

但是,商汤无法阻止夏桀离开。最后,商汤说:“愿意跟随您的,就跟随您吧。”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随者迁徙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定居。不久病死在此地。

三让天子之位于三千诸侯

后来三千诸侯会于亳(今洛阳之境),推举商汤登王位。汤取了天子的印玺,放在天子座位的左边,然后再次鞠躬,回到诸侯的位子。

商汤对在场三千诸侯们说:“这是天子的位子,有道德的人可以坐在这里,天下不属于一个家族,天下是属于有道之士的。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治理,才能长期坐在这个位子上。”

诸侯们推举商汤登王位,汤三次辞让天子之位,然而在场的诸侯没人敢坐上天子的位子。之后商汤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商朝的开国天子商汤崇尚道德,网开三面民胞物与,这样的至德给后人留下了为政能长能久的典范。

资料来源:《史记‧卷三‧殷本纪》《逸周书‧殷祝解》

─点阅【皇帝小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