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堡城堡:丹麦文艺复兴建筑瑰宝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腓特烈堡城堡(Frederiksborg Castle)坐落于丹麦希勒勒 (Hillerod)的三个小岛上,距哥本哈根北方约19英里处。这座拥有三个翼楼的城堡采法兰德斯与荷兰文艺复兴风格(the Flemish and Dutch Renaissance style)设计,红色砖造并以浅色砂岩勾勒细节。特色有高耸的尖塔(spires)、宽阔的山墙(gables)等。另外,塔楼、护城河与湖泊都让这座四层楼高的建筑充满童话般色彩。(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44
【字号】    

腓特烈堡城堡(the Frederiksborg Castle)坐落于丹麦希勒勒 (Hillerod)三个小岛上,四周环绕着童话般美丽的湖泊与花园,是世界上数一数二宏伟的城堡,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最大的文艺复兴建筑群。腓特烈堡城堡曾经是丹麦王室住所,现在开放成为丹麦国立博物馆(the Danish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位于哥本哈根北部的腓特烈堡城堡最早是狩猎小屋,1560年由国王腓特烈二世(King Frederik II)购得。1600至1620年间,腓特烈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将这座房产改造成一座优雅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直到下个世纪才成为王室住所。克里斯蒂安四世委托艺术家建造海王星喷泉(the Neptune Fountain)和大理石艺廊(the Marble Gallery )等华丽的装饰元素,用来展现他强大的欧洲君主的地位。

城堡建造期间,克里斯蒂安四世居住在湖对岸意大利风格的“游憩宫”(Sparepenge),1720年后改建成一座讲究对称的巴洛克花园。这座英式花园的设计也名闻遐迩,亦即以田园风的湖泊和灌木丛呈现自然之美。

19世纪中叶,国王腓特烈七世(King Frederik VII )迁入后翻新城堡并安装壁炉与炉灶,却不幸于1859年酿成火灾,烧毁大部分室内空间。幸运的是,礼拜堂(the Chapel)和接待厅(the Audience Chamber)未受波及。

1623年,海王星喷泉由阿德里安‧德弗里斯(Adriaen de Vries)设计,坐落于城堡庭院红砖建筑前。高大的青铜海王星雕塑象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目前这座别致的喷泉是1888年海因里希‧汉森(Heinrich Hansen)复制原作的仿品。水池外围装饰着好几尊海之信使特里顿(Tritons)吹响海螺贝的雕像。

海王星喷泉坐落于城堡庭院内红砖建筑前。高大的青铜海王星雕塑象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水池外缘有好几尊海之信使特里顿吹响海螺贝的雕像。(Shutterstock)

1720年,景观设计师约翰‧科尼利厄斯‧克里格(Johan Cornelius Krieger)沿着城堡的主轴设计了一座巴洛克风格、几何对称的大型花园,主要以直线和锐角,三阶段高低不同的平台构成,展现人造的自然美。花园特色有对称的箱形树篱、修剪整齐的树木、雕塑和花坛。最底层的花园里设计有王室花押字(monograms)图案,包括腓特烈四世(Frederik IV)、腓特烈五世(Frederik V)、克里斯蒂安六世(Christian VI)和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都是由修剪整齐的箱形树篱构成。

这座巴洛克风格几何对称的大型花园,主要由三阶段高低不同的平台组成。花园特色有对称的箱形树篱、修剪整齐的树木、雕塑和花坛。王室花押字图案设计位于最底层平台,以修剪整齐的箱形树篱构成。(Shutterstock)

1859年的火灾虽然摧毁城堡绝大部​​分,但这栋两层高的礼拜堂却毫发无伤,成为这座文艺复兴建筑群中保存最好的部分。廊道两侧有镀金砂岩石柱形塑中殿,向上支撑着哥特式星形拱顶(stellar vaulting )。礼拜堂南端有座历史悠久的“康佩纽斯管风琴”(the Compenius organ),1610年由埃萨亚斯‧康佩纽斯(Esaias Compenius)以黑檀木、象牙和银饰打造。它是丹麦最古老的管风琴,配备1,001支木管,至今仍在音乐会中演奏。

礼拜堂廊道两侧的镀金砂岩石柱形塑中殿,向上支撑着哥特式星形拱顶。南面有座历史悠久的管风琴,以黑檀木、象牙和银饰打造,是丹麦最古老的管风琴。(Shutterstock)

大厅(The Great Hall)或称骑士厅(Knights Hall)在礼拜堂之上的二楼,大理石地板一直延伸至西翼楼。大厅在1859年大火中惨遭严重损毁,后来根据海因里希‧汉森和隆德(F.C. Lund)的建筑图重建,由费迪南德‧梅尔达尔(Ferdinand Meldahl)负责修复工作,其中华丽的镀金天花板采分段式整修。墙上挂满格鲁克斯堡(the Glucksborg)家族国王王后的肖像,以及根据卡雷尔‧范‧曼德(Karel van Mander)原创作品设计的昂贵挂毯。

大厅又叫骑士厅,位于礼拜堂上方二楼,大理石地板覆盖范围延伸至西翼楼。天花板以华丽的镀金材质构成。墙上挂满格鲁克斯堡家族国王王后的肖像,以及昂贵的挂毯。(Shutterstock)

玫瑰厅(The Rose Room)曾是国王和朝臣的餐厅。1859年遭火灾摧毁后根据旧画重建。玫瑰厅位在国王翼楼(the King’s Wing)的一楼,室内有许多独立柱支撑着装饰性雕刻灰泥粉饰拱顶。

玫瑰厅是国王和朝臣的餐厅,位在国王翼楼的一楼,室内有许多独立柱支撑装饰性雕刻灰泥粉饰拱顶。(Shutterstock)

王室巴洛克风格卧房的特色是一张铺有王室​​绿软垫与雕刻丰富的天篷床(canopy bed),卧床可追溯至1724年左右,是为克里斯蒂安五世(Christian V)和妻子夏洛特‧阿马莉(Charlotte Amalie)所制作。墙上挂满了价值不菲的挂毯,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以及与波斯君主大流士(King Darius of Persia)的战争。这些挂毯是在巴黎著名的戈布林挂毯制造厂(Les Gobelins)制作。

这间王室巴洛克风格卧房的特色是一张铺有王室​​绿软垫与雕刻感十足的天篷床。墙上挂满了价值不菲的挂毯,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以及与波斯君主大流士的战争。(Shutterstock)

1878年,嘉士伯啤酒(Carlsberg beer)创办人雅各布‧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森(J.C. Jacobsen)重建腓特烈堡城堡,改造成一座博物馆。现今展出500多年的丹麦历史文物,包括肖像、画作、雕塑、家具和装饰艺术品等

原文:Frederiksborg Castle: Denmark’s Renaissance Treasur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国际自由新闻工作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