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书法史论之隶书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中国汉字的书法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成就。自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为适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和艺术欣赏的要求,书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革新,从而明显地体现出它在实用和观赏这两方面的价值。为了使人们应用起来更为方便,书体结构由繁难趋向简易;为了满足艺术欣赏所需要的多样化书艺技巧的变化,也就更加丰富起来。于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雄厚宝藏,这个宝藏也是世界艺坛上的一束奇异的花朵。

  自古以来,书体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也叫作真书,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书等。这几种书体中的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依次孕育、转化,逐渐形成的。

  隶书是汉代的主要书体。隶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过去记载上说,隶书是秦徒隶用的俗体字,这种俗体字是由秦狱吏程邈所创造。其实各种字体的产生都具有其社会的根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并非某个人的创造发明。但这一记载却可说明这种俗体字——隶书,在秦时已在徒隶中流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统一度量衡。官方用的书体是篆书,遗存至今的琅琊台刻、泰山刻石就是当时的标准书体。秦始皇时各种量器都刻有诏书,由于书刻时间紧迫,不能拘泥于篆书圆转的笔划、谨严的体势,于是利用了趋向横直方拆、便于写刻的笔划。这种变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在转变处采取折笔,不用篆书的转笔,的确比篆书的写刻要快捷、方便得多。

  西汉前期,农业经济的逐渐恢复,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国家的统一,各地交通的发展,都促成文字书写的相应发展。这样,隶书的应用广泛了,逐渐取代篆书的地位。隶书根据社会的需要,不仅体势变圆为方,笔划也简化得多。但严格地说,这还不是典型的隶书,应该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书体。

  隶书发展到东汉才达到成熟的阶段。一种新的书体产生时,开始总不免带有不规则和稚拙的形态,但逐渐被规矩、工整的形式所代替,因为标准字体总是要经过加工、整理和规范化,这是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隶书笔划的趋向工整,波势的产生,点划的俯仰,以及带装饰性的挑法、都是这种加工、发展的结果。隶书的波挑在西汉晚期已经产生,这是隶书趋势向成熟期的特点。发展到东汉,这种波挑体势达到顶峰,尤其是高大碑石上的华丽的隶书,不但达到宣传内容的作用,也起到碑的装饰效果。东汉碑石上的隶书,是汉隶登峰造极的阶段。

  隶书和篆书相比,不仅形状改变(长方变为扁平),书写方便,从书法的技巧来看,也比篆书要丰富得多。西汉隶书之点萌如儿童用笔,其后渐次进步,执笔正直,起笔、止笔、波磔等,亦能逆笔突进,或捩,或押,或浮,故至东汉隶书用笔的技巧,比篆书圆转的线要复杂丰富得多。这是书法艺术新的发展。

  东汉盛行立碑刻石的风气,有的是为记载祭祀的事物,有的是为记述死者的事迹,有的是为传播经典书籍。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建筑物上。石刻比其它材料易于保存,因此流传到今天的石刻文字资料比较丰富,我们统称这些石刻上的文字为碑刻文字。

  汉代各种碑刻流传到今天的约有一二百种之多。有的原石已不存在,仅留拓本;有的全碑已损坏,仅残留部分字迹。其中比较完整的约有百余种。东汉碑刻文字,数量比较多,又各具风貌,五彩缤纷,姿态万千,各臻其妙,是汉隶书体一大宝库。

  到了晋唐,虽然楷书早已非常盛行,但是隶书依然不废,直至今日,隶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这也正是由于隶书的结体和运笔都很富于变化、风格多样和艺术性强的缘故。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心画也。”由此,“君子小人见矣”。书,即书法,字迹,这是从一个人的笔迹可以了解其品性。古人杨雄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见解到了今天已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笔迹心理学。
  • 善化中兴街上有一老字号仁德中药房,自开店迄今已传到第六代,此外,店内还有两本药签本,以俊秀的书法写成,历史约有百年,记载各式中药配方,药方的搜罗相当完整。
  • 暑假里,新竹市港南国小林佾鸿老师与张玉怡老师,负责举办育乐营活动。张玉怡老师还鼓励女儿、儿子来学校当助教。张老师的女儿是大学的篮球校队,小儿子学美工,帮忙带绘画班、书法班,一场热闹滚滚的育乐营就此展开了。
  • 古诗书法欣赏
  • 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
  •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并通过字的结构、章法、墨法、书体来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有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 壹、基本常识
  •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