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岑参《逢入京使》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17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公元约715~770) ,盛唐大诗人,善写边塞风光及战争景象,其边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致相近。

【字句浅释】

题解:作者在远赴西域的途中碰到回京的朋友,便请他传语家人,为自己报个平安。此诗写这一件小事,于平易中显出丰富的韵味。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读阳平声):形容距离远。
龙钟:淋漓沾湿,泪水很多的样子。
传语:传递话语,捎个口信。

【全诗串讲】

走过的路真遥远,回首向东望故园。
且看两袖衣常湿,思乡泪水总不干。
马上相逢问寒暖,惜无纸笔修书还。
捎个口信回家转,向我家人报平安。

【言外之意】

作者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第一次远赴西域,别家西行,跃马漫漫征途。在离家万里的路上遇到了朋友要回长安,两人立马而谈,互叙乡情。由于马上没有纸笔,只好请朋友给家中捎个口信,告诉家人自己一路平安,不必挂念。

像这种生活中的瞬间写照,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而当作者用一首平白浅易的小诗把这一经历写下来时,却显得韵味无穷,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忘,成为唐诗中的名篇。究其根本,无非是因为这首小诗中所写的生活一瞬,蕴涵着自然而不加雕琢的一片真情。

情,只要是真的,就能穿透层层伪装,叩开人的心扉;也只有真情,才能叩开人的心扉。文学理论可以流派迭起,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和所用手法可以花样翻新,但情要真才能动人,这一条规则却是永恒的。因为真,反映了人的一种先天的、本性的追求。

──转自正见网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维的“鸟鸣涧”,全诗描写春夜的宁静。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山的空旷幽静,连淡淡皎洁的月光,都能惊扰沉睡的鸟儿。这个“惊”字,真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不过,也唯有当人的心境十分宁静悠闲的时候,才能对大自然的变化有如此敏锐的观察
  • 而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就像诗中的王维,独处也有他自己的世界。
  • 李白是著名的道教崇奉者,并且隐居深山、修道炼丹,亟力追寻成道之路。但当他和仙人们正在乐陶陶的升入仙乡时,却被人间的惨剧震惊了。
  • 在浮生若梦中的人们,却仍然苦苦的追求著名、利、情,成也担心,败也担心。然而凡是知天命、识天理的人都知道,世上的荣华富贵,各凭造化,荣禄平庸,早有安排。知晓真相的人。是不会为这样的事情担心的。所以,不开口笑才是痴人哪!
  • 没有读过书,但从学习班上下来后居然能写诗,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那种质朴,纯真的美;这也是任何华丽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 近体诗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中有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也是一样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必须严格依照规定的格律去写。
  • 在这炎天暑气里,竟然还有贫穷妇女抱着小孩子,尾随割麦的农夫,把散落的残穗一根一根的拾起来放到自己的破竹筐里,拿回家去充饥。由于要纳官税而卖光了所有的田地,她家已经无地可种、无麦可收了。但这样冒着暑热捡几根残穗,又能挨得多久呢?
  • 在荷叶初生的春天,我和你偶然相遇。但春愁已经隐隐而生。
    在荷叶枯黄的秋天,别离的愁思,终于来临。深深的知道,这份情将永远与自己同在,在怅惘中,只能独自站立江头,倾听那永不休止的流水声。”
  • 你北面那山上的白云一片片,我安适的隐居生活使我欣喜。登上山头是想遥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随着大雁向你飞去。
  • ”好不容易啊!得到和你一块儿喝酒的机会,我们把这满满的酒,一大杯一大杯的喝吧!“花发多风雨,人生是别离。”花开了,风雨就要吹落它,在这人世上,往往是聚少离多,还是多喝酒,把离别的忧愁忘记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