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姊妹的宿命

文敏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自医院探视凤姨回来后,心中波涛起伏,激荡不已。看她一脸茫然,从痴呆的眼神中,隐约透露着些许迷惘与无助,如果不是这一场大病,还真不知凤姨这些年,一路走来,是如此艰辛,如此贫困。

凤姨和妈是双胞胎姊妹,自生下后,只比妈小五分钟的凤姨就过继给膝下无子女的叔公。叔公是个书生,小有成就,经济状况甚佳,因此凤姨从小物质生活不虞匮乏,比起留在外婆家的妈,可说是幸运多了。

外婆生了八个子女,妈是老大,外公是个享乐主义者,不太务实,后因病早逝。因此18岁的妈就以长姊之尊,协助外婆,兼任严父的角色,扶持弟妹,携手共度艰困的青春岁月。

即使在她们姊妹各自结婚生子后,妈依然逃脱不了经济与教养子女的重大压力,因为爸爸是个薪资棉薄的穷公务员。

妈在贫困的环境中挣扎奋斗,值得欣慰的是她嫁了个好丈夫,让她无怨无悔地为呵护这个家,经营这个家,而付出了她一生的心血。烈日当空,她顶着斗笠,帮忙操作不胜负荷的农事;寒风刺骨,她冻着红咚咚的双手,为家人揉搓一桶桶厚重的冬衣。经常料理完繁忙的家务后,尚且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灯下严厉督促六个子女的功课。子女们亦不辱厚望,不断地力争上游与自重自爱的精神,是她引以为傲的成绩单。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虽然母亲年轻时为抚育六名子女历尽艰辛,多年后的今天,全家六个子女中,五个孩子先后完成高等教育,且在各行各业都能崭露头角,母亲功不可殁。

凤姨婚后与姨父经商,环境优渥,生活富足。所有的家事由婶婆全包了,凤姨比起母亲可真是清闲多了。记得当时年幼的我们,好羡慕他们家有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有一些年,少棒风靡全台,我们全家大小经常在半夜里,守在他们家的电视机前,观赏精彩无比的世界少棒锦标赛。

凤姨家的冰箱里,总是有冰得凉凉的红豆汤。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在观赏世界少棒锦标赛的半夜里,凉意沁人心脾的红豆汤,对我们而言已经是最奢侈的享受了。回想当年享受人间美味的陶然自足,至今思之,彷如昨日光景,数十年后人事景物的变迁,却不可与同日语呀!

凤姨早年忙于经商,成天在钱堆里打转,争逐于功名利碌之间,加上过分溺爱孩子,三个孩子个个不爱念书。凤姨颇爱面子,记得她每次总是极力夸耀她的孩子,甚至一味护短。恃宠而骄的独生子,一向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经常对父母大肆咆哮,甚至凌辱双亲。原本极为贤淑温顺的媳妇,也由于早年凤姨对她的苛薄寡恩,以致到了晚年,媳妇不愿守在病榻前服侍,凤姨经常有一餐没一餐的。

这些事例,如果不是这一场大病,我们都不得而知。凤姨一直隐瞒不愿透露,事情曝光后,母亲招呼众子女,慷慨解囊,帮助正面临饥寒交迫的凤姨。

同一个时辰出生的双胞姐妹,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命运;是天命不可抗拒?人命不可违逆?也许冥冥中自有定数,否则本欲过继给婶婆的母亲,何以当初襁褓中在婶婆家却哭闹不停呢?反倒是凤姨安静无声,非常任命。想想80年前哭闹的如果不是母亲,我们两家13口人的命运又将改写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 像一个影子
  • 刚开始,经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慢慢等他大一点,他会拉着我的手,自己走几步。再大起来,他就喊着广告词,变换着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着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们欣赏龙山路华灯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赏着我们这一对母子。
  • 朔风吹。1968年底,一辆“跃进”卡车把我们一批知青载到了南汇东海农场老九队的海边。 中港一带的护塘东堤脚泥滩上,已经扎起了两排芦席为墙,稻草复顶的草棚,一排十间, 每间五张上下铺的双人铁床,住八个人,另一空床,上铺堆放箱子行李,下铺放些面盆之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