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风云人物】书画兼备的米芾

宇生;图:梦子
font print 人气: 15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19日讯】米芾出生于(西元一○五一 至 一一○七年),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县人。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米南宫等。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不失法度,苏东坡称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此外,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生平简介:

米芾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其五世祖虽为开朝功臣、而高、曾祖辈都是武官,至父亲米佐始为读书人,母亲阎氏又为宋英宗皇后高氏乳母,虽出身荫袭武勋,然其时已家道中衰,米芾从小生长在皇亲国戚的豪宅下,却有着寄人篱下的忧患意识。

由于个人主观意见甚多,米芾有着孤傲耿直的个性,虽有超人的天资,因不能与世俯仰而不赴科举。此外,他性格豪迈,人品俊杰,平时喜穿唐制衣服,外表疯癫,虽曾为礼部员外郎,多次得徽宗的恩宠,但他自认为只是宫中玩物,人生如此,只能澹然仕途寄情书画,装疯卖傻以遮掩抑郁的内心。

他以癫作痴,行为狂放,有一次在台州作官,见一巨石,状貌奇丑,米芾大喜之余,跑回去换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然后撮土焚香,扣拜顽石,呼为“石兄”,旁人颇为侧目,他却毫不以为意呢!

书法成就:
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米芾擅长各种书体,他的行书、草书深受王献之的影响,字体刚健端庄又不失流丽的姿态。每一点一画,富有深远的意态。其笔划线条粗细悬殊,字型结构嵚竒异常,从其为人不拘礼法、癫狂的言行与笔划的趣味,似乎可体会所谓“书如其人”之意。

米芾视书法为人生一乐,其海岳名言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从书法观照出生命的意义,因此纵情于书法的世界中。

米芾书法的成就来自后天的苦练,他每天临池不辍,史料曾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学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他临摹唐代颜真、柳公权、欧汤修、褚隋良等人,上溯更远的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等。他阅览广博、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笑他是“集古字”。但他在精熟古人笔法后,能加以运用以成为自己的风格。

米芾曾说苏东坡“画字”、黄山谷“描字”、蔡襄“勒字”、自己则是“刷字”,即是以运笔的速度分析作品的特色,鲜明的对比,其说法颇富禅意,也可以看出四人的书风。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单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的传统功力可说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大多刻其法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独创“米家云山”画法:

米芾也是一位可爱的画家,他画图的时候,不一定用笔。有时以蔗渣,有时用莲蓬,常有新的创意。他和宋徽宗的关系极好,一日,徽宗令他在金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在屏风上写“周官篇”,他运笔如飞,须臾之间,一篇龙飞凤舞的“周官篇”出现在众人面前,赢得众人喝采。

徽宗便说:“卿如此才华,朕封赏你何物好呢?”米芾说:“只请皇上赐予方才写字的砚台。”徽宗笑道:“区区小物,有何难哉!拿去吧。”米芾一听,拔脚便往书案前跑,不小心采到衣角,差点摔了一跤。他抓过砚台便往怀里放,没想到满满的墨汁顺着衣襟往下流,一直流到腿上,弄的满身黑,旁人大笑不止,他却像个孩子似的不以为意,高兴地一癫一癫的雀跃不已。

徽宗见此景也不禁大笑起来,随口说:“好个米癫。”米芾一听,便立刻转身向皇上叩谢:“谢主赐号!”从此,他便以“米癫”自誉。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以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此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登上另一新阶,为画史所称道。

然而,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米画”是《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元代施光远称其为“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作为一代书圣,王羲之在传颂在中国书法史的名作相当的多,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
  • 苏辙(1039~1112),享年74岁,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
  •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享年78 岁。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是名门望族。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
  • 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出生于今江苏省江阴县,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也是游记文学作家。徐霞客幼即聪敏过人,好读书,十五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对古文史册、图经志籍特别有兴趣,也渐渐萌生了遨游名山大川的志向。
  •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
  • 冯如﹙公元1884–1912﹚,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的农家,排行第五。童年只读了几年书,但他天资聪颖,心灵手巧,特别喜爱制作风筝、车船等玩具。对于神话故事,他尤其向往飞天的传说故事。
  • “层楼风雨暗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这首七言绝句,道尽了辛弃疾一生的悲歌、忧愤、抑郁和哀乐。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北宋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
  •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于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
  • 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他一生命运坎坷,曾被同门庞涓陷害,而遭受膑刑,因此人称“孙膑”。他因创造许多著名的兵法,故被后人尊称为“兵学亚圣”。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