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知耻近乎勇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5259
【字号】    
   标签: tags: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知耻近乎勇”。大意是说有羞耻之心就接近勇敢了。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一个人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有羞耻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突出表现。然而,随着现代社会道德标准的低下,不知羞耻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多了。君不见那些戴着鸭舌帽与墨镜的中共特务,驾驶着没有牌照的车跟踪高智晟律师,在光天化日之下耍流氓却没有丝毫羞耻之心。

世人重荣、爱荣、慕荣、趋荣,因此识“荣”易,知“耻”难,改耻更不容易。“知耻近乎勇”。“知耻”只是离开勇敢近了一点而已,还算不上“勇敢”。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相比之下知错必改才是最为难得的。

在中国古时候有一位勇猛的将军,他年轻时总喜欢到离家很近的一个村子里去享受放荡的生活。他的青春就这样一天天的虚度,武艺也渐渐的荒废了。有一天,他的母亲把他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母亲情真意切的话语使他猛然醒悟,将军感到万分惭悔。他向母亲发誓再也不去那个村子了,从此苦练武艺,立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然而,有一天在进行了整日的训练之后,将军又累又乏,就伏在他的爱驹身上睡着了。马儿本来应该载负他回家,谁知受过主人调教的马竟一直把他载到他原来的乐土去了。当将军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又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将军凝视着自己的马,尽管这是他除了亲人以外的至爱,经过长久的沉默,为了痛改前非他还是拔出剑来杀了这匹马。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萌动,只有禽兽才不具备人类的这些天然的善性。人有“羞恶之心”,才会在名利面前表现出高风亮节。由此看来,人有知耻之心,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欲望的驱使。否则,人没有了羞耻心,就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的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不晚。如果安于羞耻,或者不觉的是羞耻,反以为是荣耀,那就是不可救药了。@

更多:唐子:不能继续误读“子不语怪力乱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未雨绸缪
  • 出生为人,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无法确知自己生命的来源。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死?这是人心中最想知道却又无法解决的疑问。因此,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以及人世间的圣人与贤人都曾经不懈的探讨过生命的来源。关于人类真正的生命本源,虽然在科学界有许多假说,却没有令人十分信服的定论。
  • 古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纵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治久安的贤明君主如唐太宗等人也都是深得人心的有德之士。相反,以武力兵征天下、以血腥的暴力维持其统治的残忍暴君如秦始皇、隋炀帝等人则是极其短命的。孙子兵法中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三国演义》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和忍耐力对南方的蛮夷孟获七擒七纵,最终使对方口服心服,彻底清除了蜀国在南方的隐患。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大智慧者都懂得以德服人。以暴力作恶者则虽能逞凶于一时,但是却不能长久存在于世间。
  • 由于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质世界的表面现象,所以它捕捉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人的其它感官也有其局限性,即使是经过大脑过滤的信息有时也未必是准确无误的。世人受现实社会中的观念所阻碍,往往认为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物才是实实在在的,眼睛观察不到的东西就完全不相信,其实人的视野只能看到物质世界的局部,而且许多时候看到的都是假象。
  • 公元64年罗马帝王尼禄火烧罗马城,并嫁祸基督徒,这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对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迫害。与这段历史的细节十分相似,中共恶党为镇压法轮功学员制造借口,在公元2001年1月23日自编自演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自焚"惨案,并且动用全国的舆论工具向海外发布消息,面对全世界的公众诬称5名法轮功学员在天安门广场自焚,自此对中国国内的法轮功学员进行了更为惨烈的信仰迫害。
  • 自从佛教东来,中华民族就接受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思想,古代的中国人大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古自今,现实生活中善恶有报的实例不计其数。因为善恶必报是天理,所以从皇帝宰相到市井小民,从来没有做了坏事最终没遭到报应的。虽然奸贼秦桧也曾经一时权势显赫,一手遮天,但是因为他设计陷害忠良、枉杀好人,死前遭报身生背疮,死后又被塑为铁像跪于岳坟之前,千年遭受万人的唾骂就是一个明证。善有善报的实例也是数不胜数,人世间的真诚与善念最终都得到福报。
  • 人世间虽然有许多著名的专家与学者,但是这些专家与学者却没有能力和智慧预测和摆脱大自然的灾害。当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啸发生之前,看起来远没有人类强大的各种野生动物们早就悄悄的溜到了安全的地带,只有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无法察觉到灾害的即将到来。人世间并不是没有料事如神、能准确预测未来的高人和奇人,然而达到这种境界的高人和奇人都不是人世间的专家和学者,大都是经过修炼之后变得与世无争的栖身于山林寺庙中的隐士或世外高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凭借后天的修炼而在世间建功立业者如姜子牙、孙武,诸葛亮等人,他们百战百胜的大智慧其实都是早年后天修炼的结果。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儒教思想之中,“仁”字在“仁义礼智信”中占首要地位。“仁”字左边是一个“人”字旁,右边是一个“二”字,它的涵义是人活在世间,必须要珍惜生命并且要与他人有共生共存之心才能称得起仁者。日本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吉川英治曾经在他的作品中写到:“不珍惜他人生命的人,也决不可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珍惜生命应该是宇宙万物的天性。其实何止是人类,即使是动物与植物也具有珍惜同类生命的天性。
  •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时候的老年人在教育年轻人时,总是苦口婆心,劝善不止。然而,人世间有许多人为自己的观念所阻,对他人的劝善良言不以为然。其结果是有心听劝者事半功倍,化解了人生中的劫数或磨难,一意孤行者惨遭碰壁,错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机缘。昔日释迦牟尼佛及基督耶稣那样的大觉者下世度人,不为人世间的冷漠与真假善恶所惑,自始至终所做的也就是一心劝善而已。其结果是敬佛信佛者为自己种下了修佛的机缘,得法后勤而行之的人修成正果;信神而修心的人也有缘进入耶稣的天国,没有信仰的人则错失机缘,在六道轮回中或为人或为畜,浑浑处世饱受苦难而无法解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