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朱元璋

陈小真
font print 人气: 11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21日讯】明太祖朱元璋本是穷苦出身,没有读过书,做和尚时就着佛经认了几个字。早年在沙场上征战,这点微末文化的作用也只是传传军令,后来做了皇帝闲暇无聊时竟喜欢上了吟诗作对,以他的水平也只能自娱自乐,但他贵为天子,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恭维奉承,久而久之,朱元璋竟得意忘形,认为自己真的才高八斗,常常作些诗词让大臣们传阅,但当年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却不买他的账,当众说他的诗是饿犬乱吠,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一幅宽容大度的样子,但内心却老大不乐意。

这年春天,朱元璋带群臣到应天府(今南京)外的长江边游玩。盛春时节,百花吐艳,群鸟争鸣,远处苍茫钟山似猛虎威威端坐,眼前长江如巨龙滔滔东下,江岸边的燕子矶若钢铸铜浇一般屹立,任风吹浪打岿然不动。朱元璋诗兴大发,脱口吟出一句:“燕子矶兮一秤砣。”但就这么一句,下面想不起了,若在宫中,身边的宫女太监们早就逢迎成堆,可是今天身边的人全是沙场名将,大家轰然一阵嘲笑声,徐达直截了当地说:“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朱元璋甚是尴尬,有心吟出好的句子来显显自己的文采,但一句也想不出,红着脸对着燕子矶发楞。刘伯温走上前说:“把燕子矶比作秤砣,其实这是挺好的一句诗,听我续下去。”他清清嗓子大声吟道: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做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吟罢,大家连声称赞说:“好诗,好的气势,燕子矶做秤砣。长虹做杆,弯月为钩,来称我江山,气度不凡,刘伯温真是能点石成金,把一句烂诗吟成一首好的绝句。”谈笑之余,谁也没有注意到朱元璋眼睛里闪过一丝杀机。

后来朱元璋设巧计,谎称修盖庆功楼为大臣们庆功,暗中埋下炸药,所有功臣们在轰然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他这个狠毒的决心就是在刘伯温吟诗的一刹那下的。诸臣的嘲笑尚在其次,关键是刘伯温那一句“称我江山有几多”把江山称作自己的,让他感到威胁。

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刘伯温并没有葬身在他的巧计中,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这位向来料事如神的军师,在他吟出诗的一刹那就后悔了,朱元璋的庆功楼一动土,他就料到这是个鸟尽弓藏的圈套,那日庆功宴上,他进去打个招呼就悄然退出。回到府中,脱去官服,换上道袍,迅速离开了奉天府。等朱元璋知道事实,他早已无了影踪。

刘伯温的逃脱让朱元璋连续失眠了好几个晚上,他害怕刘伯温用他那神机妙算的办法来报复。为此,他多次微服私访,目的就是要查出刘伯温的下落。

有一次,朱元璋到山东微服私访,在山道上遇雨,匆忙躲到一颗树下,正苦于久下不停,对面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中还撑着一把伞,边走边望四下里看,似乎在寻找谁,见到朱元璋后特别高兴,跑到他面前,把伞给他说:“老先生请了。”朱元璋以为自己身份败露,问:“你认识我?”青年说:“不认识,但我知道有人在这里遇雨,特来送伞。”朱元璋更加奇怪,问:“你怎么知道?”青年笑着不答,说:“在下姓彭名有信,寒舍就在附近,到家里换件衣服吧。”朱元璋见他不肯说,也不便再问。跟他一路走去,果然行不多远,就见一处茅屋,虽然简陋,但不失为一避风挡雨的所在,在雨中站久了的朱元璋,一进去便大感温馨。彭有信拿出一套给他换上,竟出奇的合身,仿佛专门为他定做的一样。彭有信脸上也略显好奇,但并不言语,随之又是劈柴做饭。朱元璋吃饱穿暖后,一天的劳累使他困意顿生,倒头便睡。

次日清晨,天空放晴。朱元璋醒来就看见一道彩虹横跨天际,不由随口吟出两句诗:“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他经过几年的学习诗作大有进展,然而依旧才力不足,吟出这两句,下面不知如何了。彭有信在一旁道:“我想起两句,不知可不可以?”朱元璋道:“只管说。”彭有信道:“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只因玉皇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朱元璋大吃一惊,因为这两句诗不但接的好,而且暗示出他朱元璋是皇帝,问:“你怎么知道?”彭有信却一脸茫然问:“知道什么呀?”朱元璋心中稍安,认为彭有信不过就诗论诗没有别的意思。当着两就诗使朱元璋对彭有信更有好感。回到宫中,他立即派人找到彭有信,单独召见,彭有信对这位当初的淋雨先生既是当今天子大感意外,慌慌张张说出一件事。

原来这彭有信也是个读书人,但脑筋太死,不会做八股文,考了几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但为人心地善良,一日村里来个老道,这个道士既不画符也不捉妖,只说有个官位相送,谁能管他半年饭,即把此功名相送,乡民皆以为他是个疯子,半顿饭也不给。彭有信看他可怜就答应管他半年饭,但于送功名之事半点也没放在心上。不料半年之后,道士临走前给他一个一大一小两个锦囊和一套衣服,嘱咐他到某年月日打开大的锦囊,里面有他如何得官得办法,那套衣服将来是来换官服的,也要务必保存好。至于小的锦囊妥善保存,将来一定有用。彭有信将信将疑保存下来,到时打开一看,上面告诉他准备蓑衣斗笠雨伞去找一个人……后面的事就是朱元璋所遇到得了,朱元璋把锦囊拿过来看看,方才知道包括那句诗也是锦囊所述,他知这个道士必是刘伯温,心中不由一阵害怕,原来自己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转念一想,他定无害己之心,否则早下手了。心念至此,不由如释重负,愉快的封彭有信为山东布政使,忽然记起那个小锦囊,令彭有信交上来,打开一看,只见写道:“谢万岁封彭有信为山东布政使,臣云游四海为陛下择栋梁才。”朱元璋看后一笑,从此再也没有过微服私访。

洪武末年,朱元璋年岁已高,常常记起当年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反思自己所作所为,心中常常生愧。他把彭有信找来,问他有没有见过那个道士。彭有信说有人在四川见过他,他正往一个破败的孔明庙上垒砖,别人问他干什么,他说给自己修家。

朱元璋立即下令重修孔明庙,并在旁边为刘伯温建庙。在修孔明的过程中,一个官员见庙前石碑从蜀汉至今历经风雨,字迹已模糊难辩,欲挪走重换,一搬之下,意外发现石碑中空,内藏羊皮画卷,画上人羽扇纶巾,俨然正是当年的诸葛亮。呈到已经病倒床上的朱元璋面前,他竟惊坐而起,因为画上的人,虽是蜀汉服饰,但音容笑貌却同刘伯温无二。至此他才明白为什么刘伯温把修孔明庙称作给自己盖家,原来这两位旷世奇才竟是同一人。于是下令停修刘伯温庙,单修孔明庙即可。所以到现在孔明庙并不罕见,而刘伯温庙却从来没有。

—转自<<看中国>>(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开国军师刘伯温的大预言《烧饼歌》以其准确、大跨度、大时空而闻名于世。对《烧饼歌》的最后一段有很多的注解,这里也尝试对其进行破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四菜一汤”顾名思义:一餐四样菜一碗汤,“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  
  • “来时三月三,去时九月九,半个凤翅半碗豆,半碗金豆半杯酒,乡亲情谊最长久。”
  • 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
    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得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项着一项小帽子。画毕,敬献
    给明太祖朱元璋。
  • 走笔至此,顿觉这些预言的线索已经愈讲愈明,从第一篇威尔斯墓志铭刻“上帝将毁灭人类,我已经警告过你们”、第二篇刘伯温藉SARS预警并带出第三篇瘟疫发生时间点是2006至2008年,到本篇《格庵遗录》提及瘟疫与禽鸟可能很有关系等。但诸多预言中究竟有无提及瘟疫的防治之道?应该是更令人关心的,请续看后文。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他治国理政的生涯中,先后营建了中都皇城和南京城,传承深化了都城建筑“山环水抱,山清水秀”的生态观;明朝颁行的法律政令,有许多维护自然环境的举措。
  • 在目前退党及维权大潮中涌现出来一系列的中坚力量,那就是法轮功学员、谴责中共迫害法轮功及声援退党大潮者、维权者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非常震惊的是在刘伯温的烧饼歌的最后几句,竟然有这些精英未来的走向,甚至连年代都有。
评论